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

2018-02-15 20:15唐汉
西部皮革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才职称贡献

文/唐汉

靠几篇论文而跻身人才队伍的现象将有可能成为历史。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意见》强调,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才的评价基本上以职称的高低来界定,而实行了多年的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其弊端越来越发凸显。那些陈旧过时的评审手段,不仅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论文造假,而且遏制了大量应用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要根除人才评价机制的弊端,就必须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不再倡导人人在文本上下功夫,而是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

此次意见的发布,与前两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呼应,明确了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追求卓越。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

《意见》提出,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才,重在评价考核工作绩效,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猜你喜欢
成才职称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