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质量控制在中小型水利施工中的运用

2018-02-16 04:30胡文龙
建筑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加剂骨料模板

胡文龙

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35

1 原材料控制

1.1 水泥

(1)水泥品种:承包人应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1]。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2)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承包人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验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

(3)运输: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承包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4)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2]。

1.2 水

(1)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2)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磷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表配料的规定。

1.3 骨料

(1)混凝土骨料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科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ra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1.4 外加剂

(1)用于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冲剂、速凝剂或早强剂等)其质量应符合DIJ1’540-1999第4.1.1条至第4.1.4条的规定。

(2)承包人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外加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3)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2 混凝土施工

第一,模板控制在处理好的基层或做好的调平层上,清扫杂物及浮土,然后才能立模板。立好的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牢固,经得起振动而不走样,如果模板底部与基层间有空隙,应把模板垫衬起,把间隙堵塞,以免振捣混凝土时漏浆。立好模板后,应再检查一次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是否正确。为便于拆模,立好的模板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其内侧涂隔离剂或铺上1层塑料薄膜,铺薄膜可防漏水、漏浆,使混凝土板侧更加平整美观,保证了水泥混凝土板边和板角的强度、密实度[3]。

第二,拌制控制在入场前应检查各种入场材料,不合格的不入场。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混凝土,减水剂必须称量后装塑料袋。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以上料斗进入搅拌筒。水及液态外加剂以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混凝土施工配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加以严格控制。施工配料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主要有2方面:一是称量不准;二是未按砂、石骨料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这样必然会改变原理论配合比的水灰比、砂石比及浆骨比。这些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密实性以及强度等级。原材料汇集人上料斗的顺序:当无外加剂和混合料,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混凝土拌制不小于规定的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材料用量,必须按规定的坍落度拌制混凝土,对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浇筑。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拌和深度,重点检查拌和底部是否有“土”夹层。混凝土符合要求时,拌和物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并要求有专人负责拣除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不得有漏振和过振,特别是内模有漏振现象和模板跑浆。振动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浇筑完后及时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待混凝土强度足够,及时人工凿毛,要求去皮露骨。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是水泥掺和料允许偏差±2%,粗细骨料允许偏差±3%,水外加剂允许偏差±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1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运输要求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漏浆、不失水、不分层、不离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第三,混凝土摊铺运至浇筑现场的混合料,一般直接倒向安装好模板的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有明显离析时应重新拌匀。摊铺时应用大铁耙子把混合料耙散,然后用铲子、刮子把料耙散、铺平,在模板附近,需用方铲用扣铲法撒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使砂浆捣出,以免发生空洞蜂窝现象。摊铺时的松散混凝土应略高过模板顶面设计高度的10%左右。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过长,一般≯1h。因故停工在1h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h以上,应作施工缝处理,如在中途遇雨时,一面停止铺筑,设置施工缝,一面操作人员可继续在棚下进行抹面等工作。

[1] 山慧君,蒋新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17):128-129.

[2] 高志淼.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3,(05):179-180.

[3] 王泽福,李炳荣.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4):91-92.

猜你喜欢
外加剂骨料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