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研究

2018-02-16 03:28蒋音恬
新能源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电动越南用户

蒋音恬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1.研究背景

随着电动自行车研发、生产技术的改善,产业日益成熟,国内外政府与人民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电动自行车成为消费者在购交通工具时的主要选择之一。在过去10年中,电动自行车的全球销售量超过1.5亿辆,当仁不让地成为发展势头最猛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的销售、购买和使用行为在近年来积淀下大量数据,对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解读,包括电动自行车的分类与定义、电动自行车及其配套产品设施的设计、用户的选择与购买行为研究、市场情况研究、销售数据研究、能源问题研究等。

本文属于电动自行车配套产品设施设计——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研究。此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多关注于充电技术、充电软件与充电方案层面,以加快或稳定充电过程、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充电桩外观设计或用户体验角度切入的研究少之又少。可以说,虽然电动自行车产业已非常发达,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产品却还停留在“机器”的层面上——只为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而非一类成熟的“产品”——在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同时,将用户体验(人机交互流程设计、用户心理需求、用户生理需求等)纳入设计考虑范畴。

无论是在出行途中的快速充电行为,还是结束行程、准备行程时的慢速充电行为,都蕴含着大量的用户体验信息和问题,亟待研究人员发现与解决。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仅从销售量中便可见一斑,2012年电动自行车全球销量为3100万辆,预计2018年将达到4760万辆,随之而来的便是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

不同电动车品牌的研发部逐渐将发展重心转向如何利用技术与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车辆推向市场时取得价格优势;设计部通过色彩、造型、私人订制等个性化设计手段吸引不同消费群体,政府不断出台有利政策,鼓励消费者选购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这一系列行业措施似乎正稳步推进着电动自行车的行业发展。

然而纵观全局,这一切的措施都主要基于消费者的选购行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方面来促进用户的消费,却忽视了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改善的许多问题。纵观所有产业,在定制未来发展方向时,从业者容易陷入思维与视野狭隘的误区,仅关注于提升某一特定产品的特性,却忽视了与该产品处于同一体验链上的其他相关产品。对于电动自行车行业而言,电动自行车与其充电桩的发展就处于非常不平衡的状态。电动自行车的研制和生产已进入相对成熟的状态,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却仍处于产品研发最初期——提供基本功能的状态。可以肯定地说,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落后是电动自行车市场扩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2.越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户研究

(1)现场观察

①现场观察的目标

通过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分别从客观与主观角度进行用户信息的获取。了解用户、产品(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和环境三者各自的特征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发现用户需求和问题。与此同时,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即用户在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时所体现的配合与冲突也不容忽视。

研究目标一:针对用户与产品(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用户如何找到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户是否能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动车、用户使用充电桩和车辆的具体流程、用户主要使用的产品功能点、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误操作等。

研究目标二:针对用户与环境进行观察研究,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用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活场所类型、公共设施环境等。

研究目标三:针对产品与环境进行观察研究,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充电桩/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地点、使用时的自然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周边设施等。

研究目标四:针对产品与产品(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功能、操作方法、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操作过程、充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②现场观察的实施

现场观察法是非参与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的总称,以观察的形式获取客观信息与数据,帮助研究者更完整地了解用户与产品。

非参与观察作为越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户研究的第一步,选取了越南街道和停车场这两处电动自行车密集的地点作为主要研究场地。研究者尽量以路人的身份,或是躲藏于不易被察觉的角落,针对用户使用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过程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参与观察作为用户研究的第二步,选取电动自行车用户的家庭和工作场所作为主要研究场地。研究者化身为使用电动自行车通勤的一员,以越南用户的角度亲身体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出门、上路行驶、到达、停车、再次充电等一系列的电动自行车使用全流程。

③非参与观察信息总结

第一,休息之所。越南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已经彻底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融入到了一起。上班、上课、出游、购物等常规性的出行活动自不必赘言,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静态”的用户活动也与这些两轮车辆息息相关。

在日间休憩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多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舒适的“座椅”。人们会在车上休息、打盹,甚者剪指甲。电动自行车似乎已不再是一辆交通工具,而是一件可以任意改变位置的、与主人关系最为亲密的移动家具。

第二,家庭班车。许多家庭出行会选择驾驶电动自行车,孩子通常站立或者坐在踏板上,后座通常用来搭载另一名成年家庭成员。显然,电动自行车的体型小巧,却丝毫没有影响搭载能力,获得了许多家庭的信赖。

第三,疯狂又“有序”的交通。虽然越南街头的交通处于24小时不间断的拥堵与杂乱状态,但电动自行车用户们却表现得泰然自若。似乎所有车辆都掌握了混乱中的规矩,顺着大趋势向自己的目的地行驶,很少发生碰撞类的交通事故。许多驾驶者甚者可以一边看手机一边穿梭于密集的车流中。

第四,时尚的青少年驾驶者。电动自行车驾驶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上下学路程在形态各异的电动自行车上度过。不难发现,青少年们普遍喜欢驾驶外观时尚、色彩鲜艳的电动车作为自己的日常交通工具。

第五,狭窄的道路。越南社区大多建筑密集,人们回家往往需要穿过狭窄的弄堂和小道。由于空间的拘束,电动自行车用户在穿行小巷时一般会下车推行,保证安全的同时却降低了行进速度。用户为了在夜晚将车辆停在自己的院子或是客厅中(以防被盗或进行充电),推行电动自行车穿行小巷成为了他们出门、回家的必修课。

④参与观察信息总结

第一,电动自行车的出行。由于越南没有成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用户很难确保在驾驶途中能够及时找到并使用充电桩为车辆进行电量补给。用户在电动自行车出行规划中不会纳入充电环节,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将同时为往返程提供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往往只会在家中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

由于电池所含电量需要为往返双程提供能源,致使电动自行车出行的范围半径缩小了一半以上。用户在每次出行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有效里程计算,且只会驾驶电动自行车前往安全距离内的目的地。当目的地的距离超出预期时,用户将考虑使用别种交通工具。

第二,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由于没有科学的信息传播渠道,越南用户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原理和蓄电池特性存在较大误解,他们普遍认为电池过充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过程中,许多越南用户会选择设定闹钟,提醒自己到点手动结束充电。大多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发生在夜晚,有不少用户甚至会特地在半夜起床,将电动自行车断开电源,结束充电。

(2)用户访谈

①用户访谈的目标

借用户访谈,近距离观察不同用户的生活环境和产品使用环境。编写科学的访谈提纲,反映前期研究的产生疑问,与各人群面对面沟通,获取用户主观解答和主观感受信息。

研究目标一:了解不同用户在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时的操作流程、现有充电桩已满足/未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户在使用充电桩时的心理感受、使用充电桩时出现的问题、对未来充电桩产品的预期等。

研究目标二:提出前期现场观察研究中产生的疑问,从各类用户处得到主观解答,并验证前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

研究目标三:将用户访谈信息与前期研究成果相结合,整理归纳用户需求点,寻找设计机会点,确立设计原则,为下一步创新设计研究奠定基础。

②用户访谈的实施

第一,确定访谈对象。根据用户个人特质和项目研究要求,在河内和西贡两个城市共寻找到17位访谈对象进行用户访谈。在这17位用户中,6位上班族,2位家庭用车人,3位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商人,1位电动自行车修理工,3位生活家,2位电动自行车专家(指日常生活、工作中极度频繁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人群)。

第二,设计访谈提纲。用户访谈提纲的制定依旧遵照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为主,电动自行车为辅的研究理念,围绕充电桩的使用全流程展开提问与信息获取。

用户访谈第一部分为采访者自我介绍,拉近访谈参与者们的距离。告诉被访者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没有对错之分,让被访者没有顾虑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

第二部分为访谈热身,主要收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户的个人信息、电动自行车信息。此类信息可以将用户和产品进行有效的分类,每一位用户都将成为一类人群的代言人,以小见大。每一款车型的信息也将为同类电动自行车的研究提供借鉴。

第三部分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流程和使用流程,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将成为后续研究中着重探讨的关注点。

第四部分为用户期望,收集从不同用户角度出发的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评估和期许。被提及最多的用户需求很有可能是最有潜力的设计机会点。

第五部分为回顾和总结,如果用户还有希望表达的信息未被列入访谈提纲,可请用户自行补充。

第三,进行用户访谈。由于越南用户普遍选择在家中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本研究中的所有用户访谈都在充电器、充电桩的使用地点——用户家中展开。研究人员不仅能通过观察用户居住环境,为现场观察研究补充更多有效数据,还能同时近距离获取用户的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设施的信息。

在涉及电动自行车使用和充电操作的问题时,请用户直接使用电动自行车和充电设施进行演示,研究者使用文字和影像进行记录,获得更直观的访谈数据。

第四,访谈数据整理与研究。访谈数据整理的目的是归纳用户和产品信息,寻找不同用户群体间的共通点,最后导出最有研究和拓展价值的重要信息点,为市场机会点和设计原则的确立提供思维导向。

一是,制作用户板。访谈数据整理的第一步是制作用户板——将所有访谈信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用户为单位归纳。

越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户板主要由五大信息要素组成,包括用户编号、用户个人基本信息、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流程、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的信息和最需要关注的用户需求点。在访谈图片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故事性的照片进行打印,结合文字描述,让研究者对用户和产品使用流程形成更完整、更具象的理解。不同类型信息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进行区分。

二是,整理访谈发现和重要信息点。为用户板上的信息便签标上各自的用户编号后,将所有用户的访谈信息综合整理。把同类现象、同类需求归类分组,最后为不同信息组题上标题,作为重要信息点导出。每个信息组中的信息来源更丰富(信息来自多位不同的用户),则表示这个信息点的覆盖率更广、信息点价值更高,针对这个信息点提出的设计解决方案将满足更多的受众。反之,如果有的信息组只代表了1~2位用户的观点,那么研究者就必须思考在这个信息点上进一步探索是否值得、有效。

本研究的用户访谈信息共归纳出四大重要信息点,其内容将在下文用户访谈信息总结中详述。

③用户访谈信息总结

第一,路程与电量息息相关。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电量有限,在越南街头又不能随时找到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用户需要去往陌生地点时,往往伴随着对电池电量的担忧。

目前,3 G网络还没有在越南普及。因此,大多数的越南电动自行车用户都无法在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实时导航。

如果目的地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没有实时导航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当驾驶者需要去往一个陌生的目的地,只能通过手机地图为他们指引方向,但手机又不能在道路上联网时,他们只能选择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要么,在出发前,先在家中的Wi F i网络环境下,下载一张离线谷歌地图到自己的手机里;要么,在驾驶途中寻找有Wi F i的公共场所(如咖啡馆)来查询路线信息。在预先查询路线的同时,用户还会确认往返路线的长度,并计算自己的电动自行车电量是否能够支持这段行程。尽管在出行前做了如此周密的计划,一旦上路,电动自行车用户还是很容易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丧失对剩余电量和剩余路途的估算与掌控。

第二,充电与电池保护。除了在家可以充电外,越南电动自行车车主在外出行时,缺乏可用的充电基础设施来为自己的车辆补充电量。因为害怕在中途耗尽电量,电动自行车用户会更多地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自行车。并且在他们出发前,都会将电量充满来尽量保证自己的出行。而与此同时,他们又非常害怕过量充电会损害电池,缩短电池寿命。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用户对电池知识的匮乏,许多人都有强烈的保护电池的意识,但却不知道,也不知该从何处学习应该怎样科学地为电池充电,普通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也没有智能充电功能。许多在夜晚为车辆充电的用户会设置闹钟,定时起床为电动自行车断开充电电源。

第三,雨水和积水影响充电和出行。越南的雨季非常多,暴风雨和洪水常常会损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还会有让使用者触电的风险,这也是越南人民不常在户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原因。即使在家中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越南用户也会保守选择室内较高地势的房间。因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往往摆在地面,最容易被积水浸湿,让用户感到担忧。

如果在雨天骑电动自行车出门,驾驶者会尽可能绕着水坑骑,不让自己的车辆沾到积水。然而,很多越南街道的排水措施差,经常出现整条道路被水淹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者不得不将电动自行车断电,下车推行,以免发生危险。

许多用户在访谈中表示,电动自行车己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雨水和洪水总是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出行。一旦下雨,电动自行车用户无法提前得知自己将要行驶的道路上的积水情况,只能依靠个人经验来判断在不同的天气是否可以出行、自己的电动自行车能否安全通过道路上的积水区。

第四,安全充电的代价。即使选择在家中室内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越南用户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首先,由于越南长期处于雨季,街道和院子中常有积水。为了使室内保持干燥,大多数的越南房屋都会抬高屋内地面,防止雨水的倒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电动自行车推进室内充电变得有些困难。一些用户会在门口的阶梯上安放钢制架子,为电动自行车创造一个斜坡,帮助推行;还有一些用户会直接在造房阶段浇注水泥坡面,专供电动自行车使用。其次,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家中,充电器的电线、电动自行车的刹车线都有被老鼠啃咬的危险。最后,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用户会在地板上铺上毛巾,再将电动自行车的轮胎与脚架放置在毛巾上。原因是经过一天的驾驶,轮胎与脚架都沾满污泥,容易污染室内地面。

当然,将车辆停入室内充电也有很大的优点——防盗、安全。当用户不得不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室外,他们会根据周围的治安情况用一个或者两个车锁牢牢锁住自己的车辆。

然而就算这样也还是不能降低自己电动自行车电池被盗的风险。

④市场机会点的提出

使用设计思维寻找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设计解决方向,针对每个用户访谈信息点各提出一个或多个市场机会点。

第一,提供无线网络与道路信息。在越南,大多数人都没有很好的网络使用环境,也因此无法获取互联网来带的大量资讯。如果我们利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为用户提供Wi F i环境,帮助他们在道路上随时连接网络,并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路上精确的交通信息,比如交通状况、突发事故以及能否有近路可以走,甚至附近哪里有大量积水无法通行等。这样的网络连接技术和服务系统一定能极大地帮助到越南用户的出行。

第二,扩大充电桩的服务覆盖范围。由于在越南公共场所没有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人们对骑电动自行车远距离出行毫无信心。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明智的方法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与覆盖范围,将极大地扩展电动自行车用户的日常活动范围。

第三,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服务。目前,由于越南的销售员和技工都没有专业的培训,越南的电动自行车用户无法从他们那里得到关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和使用的正确知识。人们不得不在网上寻找答案,或是从朋友那儿获得一些片面的经验。

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得到科学的充电,我们需要从充电桩入手,提供一套智能的充电方案,引导用户进行充电,继而延长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增加用户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知识与常识,我们需要从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电动自行车,到最后完成购买开始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全流程中,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可信任的电动自行车知识传导。

第四,提供超强的防水功能。应对越南多雨的天气、排水不良的街道,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置防水功能,为电动自行车提供一个干燥安全的充电环境。

第五,保证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的安全。在户外充电时,越南电动自行车用户经常担心他们的车辆会遭遇破坏,电池被盗取。在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同时,充电桩还应时刻关注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的安全,帮助用户解决后顾之忧。

⑤设计原则的确立

确立设计原则的第一步是围绕每个市场机会点,设立不同的设计引导问题。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得出不同的初步设计点。再通过打乱设计点、重新分组,归纳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1——让备胎成为主角。虽然在总体情况下,越南消费者普遍更喜爱骑行传统的摩托车,但由于即将颁布的摩托车禁令、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噪声与空气污染,人们不得不尝试其他选择。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消费者考虑在未来,使用电动自行车替代传统摩托车成为最常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从研究中得知,电动自行车无法随时随地充电,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一大劣势。只有加强公共充电桩设施的建设,才能弥补电动自行车能源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

在电源随处可得的基础上,结合电动自行车自身小巧敏捷、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将引导消费者从摩托车的使用更加自然地过渡到电动自行车的使用。

设计原则2——让用户更准确地了解产品。研究发现,有很多电动自行车用户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电动自行车信息和专业的充电、驾驶知识,人们始终更愿意相信一些很不可靠的二手信息。因此我们需要让用户了解到产品背后设计的含义和产品真正的优点,同时还要让用户明白设计师在不同设计点背后别出心裁的用意。

如果可以让用户不再受错误的信息干扰,同时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模式,让他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产品诸多细节和设计思考,那这会进一步加深用户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车辆本身的理解。

3.基于用户研究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方案

(1)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流程

本文的设计研究流程主要包括充电桩内置功能设定、充电桩造型设计以及模式设计三部分。为保证每一流程和前期用户研究结论能够完美融合与统一,在各个阶段的设计之前,都会对本阶段所应用的用户研究成果加以巩固和延续。

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机会点为切入口,结合前期其他研究成果,展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内置功能、外观造型和服务模式设计。设计方案中的产品功能点都与用户研究结论一一对应,有迹可循。

(2)充电桩内置功能设定

①提供无线网络

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内置功能设置方面,需要导入的第一个市场机会点为“提供无线网络与道路信息”。

由于越南通信设备建设落后,用户对手机网络的使用观念陈旧,大多数的越南人民仅在有Wi F i的区域使用手机上网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中路线的实时导航成为空谈。

针对此类用户需求,在充电桩内置功能设定中融入网络基站。在充电桩逐渐普及至街头巷尾时,加入我们服务系统的用户能够同时在产品附近使用无线网络进行导航。且充电桩与电动自行车为互补产品,两者的地理位置应有极大的重合度,无线网络对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覆盖率也将随着产品普及不断提升。乐观预测,当本充电桩的使用率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将完成城市网络的全覆盖,实时导航将成为现实。

②智能断电与提醒

在内置功能设置方面,需要导入的第二个市场机会点为“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服务”。越南用户对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和使用知识不健全,甚至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人员也无法提供专业信息。在信息缺失的担忧中,用户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误操作不断增多。针对此用户需求,在充电桩中设置自动断电功能及电量充满提醒功能。

在电动自行车连接充电桩开始充电时,充电桩自动检测电池剩余电量,根据平均充电速度计算充满电池所需时间,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至用户手机,以倒计时的形式显示,方便用户安排取车时间。

当电池充满后,充电桩会及时以手机闹钟形式通知用户前来取车。同时对电动自行车做自动断电处理,防止电池过充的情况发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③防盗安全警报

在内置功能设置方面,需要导入的第三个市场机会点为“保证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的安全”。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将在公共场所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让用户在充电时全程在一旁防盗并不实际。为充电桩设计防盗安全警报可以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同时,解放用户的时间。

充电桩一旦连接电动自行车,系统便自动进入锁定充电状态。虽然充电插头并没有强制固定电动自行车,但只有用户在手机上进行解锁操作,才能安全断开电源线的连接。如果是不法之徒想要断开电源线,带走车辆或电池,充电桩会立即发出警报声,并向用户手机发送警报,告知有不明人士断开了用户的车辆电源。与此同时,充电桩还会向警方发送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的地理位置,协助捉拿不法之徒。

(3)充电桩外观造型设计

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外观造型设计方面,需要导入主要市场机会点为“提供超强的防水功能”,以防雨水和防积水两方面展开。另外,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了解到,越南用户对于户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缺失已经习以为常,充电桩的外型和色彩醒目、具有符号感可以加强充电桩的示意作用和宣传作用。

①形态学导图绘制

针对防雨水、防积水和造型醒目美观三大设计目的,结合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其他产品形态要素,绘制形态学导图。在绘制形态学导图时,先确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具有哪些产品形态要素,包括整体形状、电线收纳方式、充电桩固定方式、模块化拼接方式、充电提醒方式等。围绕每一个形态要素尽可能地开展设计思维发散,罗列所有设计可能,将一个要素扩充成组。最后,在每个产品形态要素组中选取较为合理的设计点,将选中的设计点融合成为完整的设计方案。此轮设计方法可以循环往复多次,产出不同方向的设计草图。

②草图绘制与筛选

通过形态学导图产出不同的设计草图后,将所有草图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设计方向的优缺点,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③基本设计方案产出

首先,为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雨水防护目标,电源线采用自动收纳形式储存于充电桩内部。

当用户需要充电时,打开充电口的防雨盖,抽出电源线,连接电动自行车充电。充电结束后,断开的电源线会因充电桩内部的弹簧弹力,自行以线圈形式收纳至机器当中。电线收纳完毕,移回防雨盖,充电桩回归完全防水模式。其次,为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积水防护目标,充电桩将被安置于建筑的墙面或者围栏之上,远离地面积水。最后,为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外型和色彩醒目、具有符号感的目标,充电桩采用鲜艳的黄绿色作为主色彩,外型采用规则同心圆外观,方便用户记忆与寻找。表面设置L E D面光源,在阴雨天和黑夜为用户指引方向。

④原型测试与方案确定

根据产品设计方案,制作功能模型。通过与功能模型的互动,进行可用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内容包括:

第一,易学性——充电桩的操作是否易于学习。

第二,交互效率——用户是否能快速完成连接电源、充电、结束充电等操作。

第三,易记性——在学习了操作之后,间隔一定的时间,观察用户是否还能记得如何使用充电桩。

第四,容错性——用户使用充电桩出现错误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何。

第五,用户满意度——用户主观对于充电桩的评价。

经过原型可用性测试,设计方案的表现良好,通过测试,方案确定。

(4)充电桩服务模式设计

①电源共享模式

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服务模式设计方面,需要导入的重要市场机会点为“扩大充电桩的服务覆盖范围”。

本设计中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系统搭建将由用户和充电桩运营商一同搭建。用户在电动自行车商店购买电动车的同时,可以同时选购充电桩,成为电动自行车供电系统中的一员,完成从消费者到充电系统建设者、获利者的转变。

如前文设计方案所示,充电桩为圆形单体,两个为一组。用户购买充电桩后将一个单体安置于屋内,一个单体安置于院子之外或房屋外墙,为两个机器同时连接自家电源,与屋外路过的电动自行车用户共享电源。

屋内的充电桩将为用户本人提供智能充电功能,自动提醒充电状况和断电。屋外的充电桩将为路过的电动自行车用户提供付费充电功能。户外用户通过扫描机器二维码,解锁使用充电桩,并在结束充电后向充电桩主人付费。在这样的充电桩的服务系统构建中,充电桩设备的生产、销售者将在用户的帮助下迅速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充电桩系统;充电桩的购买用户不仅能够获取实际充电便利,还能通过他人的充电付费进行盈利;在行驶途中的电动自行车用户则能够随时随地在街头、小巷找到电动自行车电源,保证自己的出行。

②网络共享模式

在服务模式设计中,需要导入的另一个市场机会点为“提供无线网络和道路信息”。充电桩的所有者还可以通过给充电桩连接网线,将自家网络共享给加入充电系统的用户,为路上的用户提供Wi F i支持,方便他们进行实时导航来找到充电桩。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用户成为电源、网络分享者,充电系统内的用户将享受到更便捷的网络服务。除了交通导航和路面信息的获取,充电的付费、充电情况的提醒也都将通过无线网络达成。

在本设计研究中,由始至终贯穿了用户研究理论与成果。每个设计点都可溯源至用户研究或用户访谈结论,保证了本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计方案以用户研究为基础,以解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设计初衷。

4.结语

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势头还是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布局情况,中国与越南都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希望未来能够以本研究为参考和借鉴依据,在中国或是其他相似国家继续展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用户研究和创新设计。集合更多的用户信息,通过横向比较获得不过国家间的共通点和特殊点,融入时下最新科技和技术,为建设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充电桩系统而努力。为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电动越南用户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电动自行车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越南百里“银滩”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