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法

2018-02-18 20:26杨太艳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持续增长重庆市指标体系

宋 鸽,杨太艳

(1广东科技学院管理系 广东 东莞 523000)

(2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法

宋 鸽,杨太艳

(1广东科技学院管理系 广东 东莞 523000)

(2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本文从重庆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了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三种能力的逐年提升,而信息化、环境承载、人力资源三种能力的增强对其促进作用不显著。鉴于此,本文分别从技术、经济、资源、信息、环境、人力资源方面提出了促进重庆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工业可持续增长;AHP;灰色关联分析

1 引言

重庆市工业最早始于1891年民营资本企业的创办,并在随后的10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直辖后,得益与政府的正确引导,工业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2015年重庆市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45万亿元,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产值明显增加。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等制约工业发展因素的增多,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日趋严峻。对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发现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重庆市工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工业发展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能够反应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作出科学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

2 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实证设计

本文根据重庆市工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配置能力、信息化能力、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利用能力6个一级指标子系统,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工业产品竞争力、产业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素质、邮电通讯能力、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状况、资源消耗情况、资源生产状况等18个二级指标的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AHP法构造反映重庆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判断矩阵,依据获得的判断矩阵计算各层级子系统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出各指标体系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后将得出的权重与相应的关联系数相乘得到的关联度作为评价工业可持续能力的标准。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2008—2016年),对于指标个别年份的缺失情况,本文使用对其进行回归预测后的数据。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有所不同,本文根据各指标对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不同,对其进行了正向和负向标准化处理。

3 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综合评价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08-2016年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2008到2010年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联度维持在0.6左右,工业可持续增长的能力相对较弱。2010—2012年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关联度从0.7逐渐涨到0.9左右。2013—2016年工业发展还是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说明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指标关联度的综合比对来看,对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贡献最大的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从实际来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工业的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经济发展对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来实现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工业中“两化融合”能力仍显薄弱,工业产品智能化生产水平仍需提升;(2)工业企业中核心技术对外依赖较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3)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改革缓慢;(4)工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协作能力弱。

4 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促进重庆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培育绿色节能工业产业格局。依托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全方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在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企业中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将工业技术产学研的创新成果充分应用于实际,鼓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2)降低资源型工业产业依赖,构建集约型工业增长模式

在招商引资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引导投资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工业产品信息产业链,围绕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促进资源要素集中,细化精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水平,提高工业关联度,实现工业生产由消耗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增强环保支持与监测力度,落实环保基建到实处

建立工业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环保由生产源头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全程并举转变。增强特色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保障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兑现环保优惠服务政策,同时着力降低工业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4)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应用,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中的应用深度,加强以云计算中心的产业链拓展,着力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网络体系,鼓励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将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1]谢春,李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1(3):74-80.

[2]陈佳贵,黄群慧.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3(3):18-28.

[3]李世英,李亚.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的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09(9):28-35.

[4]林春艳,姜慧.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8(2):58-63.

TP242.2;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2-0243-02

本文系重庆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工业可持续增长动力机制研究2013-ZB-09)研究成果。

宋鸽(1987-),女,满族硕士研究生辽宁桓仁人,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及创新创业教育;

杨太艳(1989-),女,汉族,重庆巫山县,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是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持续增长重庆市指标体系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科思创启用全新集团架构为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020年11月中国自巴进口牛肉持续增长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2014年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