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南澳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2018-02-18 06:0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南澳城隍庙覆盖层

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广东 汕头 515300

正文:

0 引言

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7级地震是本世纪初中国大陆著名强震之一,波及范围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河南、台湾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本次地震发生在南澳-南澎海域,震中烈度为Ⅹ度,汕头市烈度为Ⅷ-Ⅸ度,造成严重的损失,市区伤亡人数1000余人,南澳老县城夷为平地,南澳县城不得不从深澳镇搬入后宅镇[1]。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可知,报纸新闻、地方史志、杂志、专著、调查、诗词、笔记和档案文史等资料中均有对该次地震记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挖掘与整合各方面资料,结合野外踏勘,初步确定四个保护点,分别为芝龙坊、雄镇关、城隍庙和康氏宗祠。

1 各保护点基本情况

1.1 芝龙坊

芝龙坊在古县城深澳,是纪念明朝抗击荷兰侵略名将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的巨大构建物,为花岗岩大石柱,石梁及大石板榫铆结构,八柱三孔,走向东西,横跨10米,宽2.4米,高8米的巨型牌坊。地震时,牌坊西翼顶部坠毁,柱架顶上的大石板发生顺时针方向扭错;而脚基埋在地下的大石柱则相对地作逆时针方向扭动[2]。

图1 芝龙坊石板错位图

图2 城隍庙台阶错位图

1.2 城隍庙

城隍庙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为土木结构建筑。大震时,楼梯台阶发生错位,且有扭曲变形,主楼虽未夷平,但也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后反复重修,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现貌[2]。

2 区域地震活动

工作区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和西太平洋岛弧地震带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缘,区域内有北东向南澳深断裂与北西向饶平大断裂经过,在地震区划上属于华南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说明书),属汕头-南澳岛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频繁,据《南澳县志》记载,南澳历史上有感地震有17次,其中较大的地震见表1。

南澳县有记载地震情况表1

根据地震基本烈度图划分,南澳县位于地震烈度Ⅷ度区内,区域地壳不稳定。

图3 地震基本烈度图划分

3 断裂查证

在城隍庙附近,经过野外踏勘后,选用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对该片区域进行断裂查证。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找工作区范围内断裂的位置及走向,进一步查明地下构造带,破碎带发育情况。根据本次探测目的及工作区场地地形情况,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本次工作共布置3条测线,测线方位分别为:1#线:NW32°,长度为300米;2#线:NW32°,长度为300米;3#线:NE58°,长度为150米(见下图所示);沿每条测线可以采集一条高密度电法剖面,采集后的数据使用高密度电法软件2DRES进行资料处理,得到各测线的成果解释剖面图,对剖面图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有效地质信息。

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简称高密度电法,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在人工施加的电场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揭示地层结构和其它隐伏的地质现象。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电,测量接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求得该测点的视电阻率值。工作时,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着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60)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剖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剖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存储。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然后对实测的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形成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即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丰富的地下信息[3]。

图4 工程布置图

图5 工作原理示意图

室内资料处理包括野外原始数据的整理、计算,观测数据的各种校正,用专业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包括计算机处理)。现分述如下:

⑴1#线分析解释:从反演结果上看,探测深度约为51米,电阻率变化为10.7Ω·m~168Ω·m。深度为0-6.5m,推测为覆盖层,线号0-90的覆盖层电阻率相对较高,覆盖层密实度较好,线号90-295的覆盖层电阻率较低,覆盖层较为松散。深度为6.5以下推测为基岩层,在线路末端,即靠近山脚下处,有一个明显低阻异常,该低阻异常中心点位于265m处,推测该处地下有断裂破碎带经过。

⑵2#线分析解释:从反演结果上看,探测深度约为51米,电阻率变化为14.7Ω·m~2992Ω·m。线号0-95,深度为0-2.5m,推测为覆盖层,下部为基岩层;线号95-200,深度0-12.5m,推测为覆盖层,下部为基岩层;线号200-295,深度为0-2.5推测为覆盖层,下部为基岩层。

⑶3#线分析解释:从反演结果上看,探测深度约为21米 ,电阻率变化为38.6Ω·m~227Ω·m。该线路部分经过水泥板路面,采用土堆法降低接地干扰。测线长度较短,反演深部不及1、2#线深。从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上看,在80米处底部有一个明显低阻异常带,推测该处有断裂破碎带经过。

通过高密度电法的探测工作,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内基岩位置以及断裂构造的位置、走向及倾向。

根据1#、3#电阻率剖面图,并结合地质图,推测在本工作区内存在一条北东向断裂,倾向为北西向。根据本次工作成果,在探测深度范围内,对比区域构造情况,推测出来的断裂构造带,可能为深澳断裂分支。

图6 电阻率反演成果

4 结论

通过南澳地震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把典型地震遗址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中。根据南澳县“十三五”文化发展环境及实现文化强县目标的措施研究:“大力推进海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把深澳古城文化资源综合开发纳入园区建设规划,发展以郑成功、刘永福等民族英雄史迹为基础的综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古县城的布局,保护和开发好古县城的历史遗迹等。”按照南澳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培育1-2个在华南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着力推进深澳古镇旅游区”。“大力发展‘总兵文化’打造文化型海滨休闲旅游形象。”由此可见,围绕“总兵文化”,把芝龙坊、城隍庙、康氏宗祠都在其附近,雄镇关也距离不远,且旁边是真武庙,也是旅游名牌。可以串起来形成一条线路。特别是芝龙坊意义非同一般,目前县旅游局已列为“总兵文化”的名牌,并对其周围环境加以修缮,使之成为南澳县主要特色景点。随着南澳大桥的开通,到这里游客越来越多。当然,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加以不断完善、扩展,并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进,使之成为南澳的名片。

因为汕头市地处泉州—汕头地震带,保护和开发地震遗址也可以将其做为一个教育点和培训点,定期组织群众、学生、地震工作者前往参观学习,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猜你喜欢
南澳城隍庙覆盖层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逛镇江城隍庙街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南澳的骄傲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