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2-18 14:35吴俊磊施露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吴俊磊 施露青

摘要    从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适宜种植区域等方面介绍了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南粳505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34-02

南粳5055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与关东194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良种[1]。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201114)。南粳5055于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 217.5 kg/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565.5 kg/hm2,较对照增产6%。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参加2014年吴中区种子管理站部署的大品比试验,南粳5055产量9 187.5 kg/hm2,较对照武运粳1号增产472.5 kg/hm2。2015—2017年连续扩种面积达78.17 hm2,特别是2017年种植面积达55.01 hm2,平均产量8 812.5 kg/hm2,其中高产田2.17 hm2,平均产量9 487.5 kg/hm2,表现出了该品种高产的优良特性。现将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南粳5055株高100 cm左右,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全生育期160 d左右,较对照宁粳1号早熟1 d左右,为早熟晚粳良种。据省区试平均结果,有效穗数在306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在91.4%左右,千粒重24.7 g[2-3]。据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车坊湖浜示范方测定,南粳5055平均有效穗数为322.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22粒,结实率91.5%,千粒重为25 g。

1.2    产量

南粳5055自引种以来,表现出了高产稳产的特点。2014年参加大品比试验,产量9 187.5 kg/hm2;2015年扩大种植面积至2.17 hm2,产量8 260.5 kg/hm2;2016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至21.43 hm2,产量8 569.5 kg/hm2;2017年种植面积55.01 hm2,产量8 812.5 kg/hm2,其中高产田2.17 hm2,平均产量9 487.5 kg/hm2。

1.3    抗性

一是抗倒性。经过4年的大品比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倒性。例如,2015年10月下旬至11月遭遇连续阴雨天气,雨日逾20 d,雨量逾300 mm,但南粳5055未发生倒伏。二是抗逆性及抗病性。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南粳5055中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感穗颈瘟,对其他病害抗性较强,对逆境的综合抗性也较强。三是适应性。南粳5055无论种植在湖田区还是荡田區,均表现出生长势旺、茎秆粗壮、秆青籽黄、活熟到老、适应性良好等特点[4]。

1.4    米质

南粳5055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为71.4%,垩白粒率10.6%,垩白度为0.8%,胶稠度87 mm,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南粳5055轧米煮饭柔软爽口,烧粥黏稠,其米质深受广大群众青睐。

1.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苏州、苏南地区及沿江各地区推广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备足秧田,秧、大田比例为1∶10,畦田宽度为140~150 cm,沟深10 cm、宽30~40 cm,四周围沟深15 cm,畦面要达到“平”“实”“光”“净”的要求。

2.2    播种育秧

播前进行晒种2~3 d,以促进种子发芽。晒种后进行药剂浸种,可用17%杀螟乙蒜15 g+10%吡虫啉20 g兑水4.5 kg,浸种于2.5~3.0 kg,浸足48 h捞出催芽。高温催芽,破胸即可;常温催芽,露白即可。

南粳5055播期确定为5月15—20日,采用湿润育秧,培育适龄壮秧,净秧板播量375 kg/hm2左右;旱育秧净秧板播量525 kg/hm2左右;机插秧于5月28日播种,大田播种量45~60 kg/hm2 [5]。采用湿润灌平沟水争全苗。育秧期一般追肥2次,第1次施好断奶肥,追施尿素75 kg/hm2;第2次在移栽前2~3 d追施尿素112.5 kg/hm2作起身肥。用好2次药,第1次结合施断奶肥防治灰飞虱1次;第2次在移栽前2~3 d用好起身药,确保秧苗带药到大田。

壮秧标准:秧龄28~30 d,叶龄5~6叶,苗高18~20 cm,每株秧苗带蘖2~3个,秧苗健壮,带色、带药、带肥到大田。

2.3    移栽

大田翻耕晒垡,再进行土壤旋耕,水耙平整,做到田平、田烂、寸水棵棵到。一般于6月15—20日移栽,移栽密度22.5万~27.0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

2.4    肥水管理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注意增施有机肥,施用纯N 270~300 kg/hm2。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猪圈肥11 250~15 000 kg/hm2、三元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分蘖肥分2次追施,第1次在移栽后3~5 d结合化学除草追施尿素180~225 kg/hm2,18~20 d后进行第2次追施尿素150~180 kg/hm2、复合肥120~150 kg/hm2;穗肥于8月初追施,施用尿素90~120 kg/hm2。

南粳5055遵循“浅水插秧,深水活棵”的水分管理原则。活棵后以浅水促分蘖发棵,中期浅水勤换,7月20日左右搁田,搁田标准为“田边麻丝尺,田中不污脚”,基本达到清水硬板的要求。后期灌水以湿润灌溉、干湿交替为主。割稻前7~10 d放干田中水,以确保该品种清秀挺拔、秆青籽黄、活熟到老。

2.5    病虫草害防治

播前抓好药剂浸种,预防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用17%杀螟乙蒜15 g+10%吡虫啉20 g兑水4.5 kg,浸种子2.5~3.0 kg,浸足48 h捞出催芽。秧田虫害主要有灰飞虱、蓟马、大螟、二化螟等,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g/hm2+25%吡蚜酮1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同时,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兑水600~750 kg/hm2喷防,一般防治2次效果较好。

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灰飞虱、褐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第1次防治于8月中旬用50%烯啶虫胺180 g/hm2+20%四氯虫酰胺600 mL/hm2+5%甲维盐150 g/hm2+8%井冈霉素3 000 mL/hm2+75%三环唑450 g/hm2兑水750 kg/hm2大机喷雾;第2次防治在水稻破口时用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5%甲维盐150 g/hm2+20%呋虫胺300 g/hm2+24%井冈霉素750 mL/hm2+75%三环唑450 g/hm2兑水750 kg/hm2大机喷雾。

后期除做好病虫害防治外,在孕穗期前应做好大田拔草工作,要认真做好褐飞虱及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3    参考文献

[1] 周宏芳,王春花,丁明,等.南粳5055机插栽培生育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3,43(4):37-38.

[2] 王偉宏.优质稻米南粳505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0-21.

[3] 袁红,华荣,朱海鹏,等.南粳5055在泰州地区生育特性及机插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7,35(4):63-65.

[4] 刘晓雷,汤顺英.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6):51.

[5] 姜德元,葛道林.优质常规粳稻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44-45.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