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再生性遗传及育种技术分析

2018-02-18 14:35方智勇刘仁平李安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方智勇 刘仁平 李安艳

摘要    对于栽培稻再生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以为再生稻育种材料的创新奠定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将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到栽培稻的方式,使其与籼粳进行杂交诱变,以此来获取栽培稻再生性强的材料。同时,通过对杂交亲本及其后代选育品系再生性的考查以及对杂交亲本再生性的遗传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栽培稻再生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栽培稻的育种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栽培稻;再生性;遗传规律;育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44-01

再生稻是借助头季稻收割之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代表性稻作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推广种植效果,需要在充分掌握再生稻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对再生稻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1    栽培稻再生性遗传的研究

1.1    研究材料

试验材料主要包括7个品种(系):具有较强再生性的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品种为普通野生水稻或者珍珠矮);恢复系主要包括桂99和明恢63;陆稻主要有巴西陆稻、中旱3号、艾特3种;常规水稻品系为桂D1号。其中杂交亲本的再生性、根系以及耐衰老性能等信息如表1所示。

1.2    杂交亲本及其后代选育品系再生性的考查

对于杂交亲本及其后代选育品系再生性的考查,按照再生性强与再生性弱水稻品系进行杂交、籼粳中间型水稻与籼稻水稻品系进行杂交的方式,通过分别进行杂交配组,对亲本及其后代选育品系的再生性强弱进行考查与综合评价。比如,将具有较强再生性的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作为试验亲本,在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再生稻1号与再生稻2号(常规水稻品系为桂D1号/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和明恢63/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将中旱3号作为试验亲本,在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再生稻3号(桂99/明恢63/中旱3号),最后将再生稻1号和再生稻2号作为恢复系,将其与不育系培矮64S进行配组,从而对比观察农艺性状的具体表现[1]。

1.3    杂交亲本再生性的遗传表现

通过对7个供试杂交亲本水稻再生性的观察,可以发现,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的再生稻在植株高度、穗粒数和总产量方面均与头季稻相似,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产量的比值在0.7左右,其再生性表现较强。其他6个品系水稻的再生稻在植株高度、穗粒数和总产量等方面,均与头季稻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再生性表现相对较弱。

2    栽培再生稻育种材料的选育与评价

2.1    再生稻育种材料的选择

再生稻育种材料的选择与培育,主要是将具有较强再生性的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作为亲本,在其杂交后代中选择并培育出再生稻1号(常规水稻品系为桂D1号/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和再生稻2号(桂99/明恢63/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在此基础上,利用陆稻中旱3号作为亲本,在其杂交后代中选择并培育出再生稻3号(桂99/明恢63/中旱3号)。通过对上述3个再生稻品系性能的分析,表现为迟熟、根系发达、穗粒数多、抗旱性能强、耐衰老性能优秀、丰产性能好等特点,将其产量与对照组明恢63进行对比,再生稻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2.2    再生稻品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

通过以再生稻1号与再生稻2号为恢复系,将其与不育系培矮64S进行配组,以此来获得杂交稻,产量分别为6 975.0、7 356.0 kg/hm2,再生稻产量分别为4 831.0、5 441.0 kg/hm2;对照品种汕优63的产量为7 543.0 kg/hm2,其再生稻产量为2 263.0 kg/hm2 [2]。由于再生稻3号属于籼粳中间型,将其与培矮64S进行配组的杂交稻结实率低,故无法作为恢复系。此外,再生稻产量主要与头季稻老种茎节上的芽数有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总产量,可以通过在水稻成熟期内合理施肥的方式,促进节芽萌发;还可以在再生稻培养过程中,通过选择根系发达的水稻品种作为头季稻,以保证再生稻的生长[3-4]。

3    结语

综上所述,野生栽培稻品系96-82的再生性遗传传递力相对较强,具体表现为部分显性,同时属于数量遗传中的一种。为了进一步提升栽培稻品系的抗寒、抗旱和耐衰老能力,可以通过将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到栽培稻,并在此基础上与籼粳稻杂交,从而培育出3个地下再生性强、丰产性能优秀的再生稻新品系。

4    参考文献

[1] 涂军明,曹志刚,陈杰,等.16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學,2017,56(23):4475-4478.

[2] 古刚文,蒋代秀.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6):102.

[3] 胡铭,黄鹏.南昌市新建区种植中稻+再生稻示范概况及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8-19.

[4] 陈明,郑伟,徐艳明,等.江西再生稻套播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增刊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