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龙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以俭养廉,节俭是清廉的根源。从来没有一个奢靡的人可以做到清廉。脑满肠肥的官员谈廉洁无异于一张政治“讽刺画”。节俭治理,只有保持节俭的作风,才能实现清正廉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共产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应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应以吃苦耐劳为其座右铭,不能以生活水平提高而为奢侈寻找借口。节俭与清廉互为依归,节俭是廉洁的源泉。不节俭,无清廉。
节俭的内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传统上指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的现代内涵指的是理性、适度地的消费物质资料。在当下存在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等现象的情形下,节俭必须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提倡的美德。节俭是福柯“治理术”的一种。“实际上,我想眼下我们正在进入所谓节俭型治理的时代。”[1](P250)福柯首次采用“节俭型治理”,用来代表西方的治理传统,由低效的宏大政府向高效的节俭政府转向。而在中国,节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传统中的官方及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一话语。节俭代表着一种追求朴素的生活理念,节俭治理不仅是一种治理理念,也是实现节俭理念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节俭治理指的是用节俭的理念和方式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进行的治理。在中国,不同时代的节俭治理理念有所不同。
传统中国强调“黜奢崇俭”的节俭治理观,把治国理政之道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P43)说明节俭可以修身。“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谈的是“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节俭与奢侈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更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3](P213)说明节俭可以养廉。对官员的治理除了要求忠诚,最重要的是官员的廉洁,腐败是历代王朝衰败的因素之一。习近平去兰考提到兰考人张伯行的故事,还有他那篇《却赠檄文》,其中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习近平将此故事娓娓道来,强调节俭虽是小事小节,却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4](P13)说明节俭可以巩固政权。“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意思是,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习近平强调,任由奢侈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3](P215)说明节俭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对社会的治理强调使节俭成为财富涌流的源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韩非子强调“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由于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统治者一般施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保证国家的财政供给。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往往仅能糊口,统治者着力提倡节俭,一方面其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护脆弱的小农经济结构。因此,国家严禁奢侈,即使有钱的商人,国家也将其排在“士农工商”的末位,限制其消费奢侈品,阻止不良示范。
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近代思想家普遍批判传统节俭治理观,而持有“适度消费,奢俭有度”的节俭治理观。谭嗣同指出,“崇俭”导致人人贫穷,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至贫极窘之中国御侮“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5](P323)梁启超认为,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堙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东方诸国之瘠亡,盖以此也。[6](P35)但是西方资本主义时代提倡的奢侈消费,虽带来了经济繁荣,也陷入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怪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节俭”就一直是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法宝”。观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历程,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节俭思想总结为“先锋”节俭治理观。毛泽东早在苏维埃时期就致力于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7](P2139)严惩贪污和浪费,认为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应该意识到,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罪行。[8](P134)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7](P2132)党员干部始终是先锋队,是革命家,要带头节俭。邓小平强调对领导干部的节俭管理,如果党的领导干部铺张浪费,那么就无法改造社会风气。[9](P177)江泽民将节俭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勤奋和节俭,反对腐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分析了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四风”。还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严格党的组织和纪律,大力倡导勤奋和节俭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了习近平节俭治理观念。
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四风”问题,而解决“四风”问题,我们应该对准焦距,找准要害,抓住关键,而不能走神,不能散光。[10](P314)解决“四风”问题要有精准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以奢靡之风为代表的“四风”问题的精确解决,可以概括为以俭治党、以俭治政、克俭于家和以俭治己四个方面的节俭治理。这种节俭治理不仅体现为通过各项治理措施达到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和防治腐败的目的,而且这些治理措施也是科学、有效、简洁、透明、公正、协调的方式方法,是一种俭省治理,即通过最俭省的方式实现最优节俭目标的专项治理。因此,对执政党、政府、领导干部家庭和党员干部个体的节俭治理,是通过采用精准的理念,具体的法规、准则、制度、规范等,达到使执政党净化政治生态,政府建成节俭型政府,领导干部养成良好家风和党员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目标的治理过程和模式。
以俭治党,就是采用节俭治理的理念和方式治理执政党存在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然而,党内持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10](P310)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各项举措治理执政党存在的“四风”问题,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节俭治理的精神。一是发挥“头雁效应”。头雁是指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头雁如果勤劳,那么群雁就能很快到达目的地;头雁如果懒惰,结果只会使它带领的整个雁群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发挥头雁效应可以节约时间,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避免走更多弯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雁”。二是“关键少数”的先进作用。我们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11]“关键少数”,特别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如果能够担当责任,那么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三是反腐的科学有效。各级党委应该明确反对腐败,注重防治腐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自己要做到清正,政府要清廉,保证政治的纯洁度,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10](P81)腐败一直是执政党生存的巨大考验。各地区、各部门存在不少腐败现象,小到收受礼品,大到成片的塌方式腐败。中央充分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加强了对腐败的节俭治理。科学有效体现在:持续高压反腐态势,力度不减弱,态度零容忍;惩治基层“微腐败”,突出基层节俭治理,在市县党委建立巡视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不放松治标的同时、用治标的形式促进治本的本质。四是高度重视党内法规的内在凝聚力及其同国家法律法规的平衡协调。以党章为基础,遵循《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权力制约和监督系统更加完美。[12](P49)五是经常抓,长期抓,凸显节俭治理的经常性和长期性。早在30多年前宁德市委书记任上,习近平就强调要做“廉吏”,实行“廉政”,“廉不言贫”,[2](P18)“为官之德在于清廉”。[2](P39)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形势严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廉政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上却不够深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13]颁布实施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出台一系列廉政建设细则,将廉政建设细化、经常化和长期化。
对政府进行节俭治理,一是做减法,以节俭的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权办好事情,是廉洁政府的通俗写照。简政放权是最突出的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自身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2](P115)毫无疑问,转变政府职能必须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是一个突破口,以此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给市场和社会活力做加法,给政府权力做减法。简政放权要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入手,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最大限度精简优化审批事项,把生产经营和投资自主权还给企业,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以及社会组织可以替代的事项,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都不应再实行或再设立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其一是管住权力。完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政府活动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政府权力不能逾越法制鸿沟,方能杜绝权力肆无忌惮。其二是管好钱财。完善政府财政和税收管理系统,真正建立起约束政府预算的防线。提高行政支出管理效率,增加财政预算公开强度,加快减少行政开支,确保行政资金实现零增长。专注解决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攀比办公条件等乱象。建立一个开放而透明的预算制度,监督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消除不合法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其三是政务公开。使权力公开透明运作,这也是最有效的防腐剂。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开,在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中体现公开的要求和理念,加快建立和完善系统开放的政府事务规范制度,创建“互联网+”政府工作政务开放平台,促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共四是节俭从政。把促进政府改变风格作为节俭治理工作重点,树立务实的政府信条和简朴的政治风尚。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减少会议和文件,把“法”的准绳延伸到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最后是依法促廉。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依靠法治推进和保障改革。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不作为或乱作为,要依法承担责任。
二是政府的节俭施政,建设节俭型政府。李克强指出,要着力建设一个廉洁的政府。[10](P265)新时期政府面临的三个任务是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完成这三个任务相应需要建立廉洁政府、创新政府和法治政府。其中,建设廉洁政府尤为关键。而廉洁政府必须做的事是“要厉行倡俭治奢,切实转变政风”。[10](P272)倡俭治奢是转变政风的重点,因为俭朴从政不仅是廉政的任务,也是形势的要求。政府部门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自觉拥护和服从,社会承认、群众公认,越节俭越会赢得人民的信赖,不是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楼大楼小。[10](P273)政府节俭施政的另一个方式是构建绿色服务政府。[12](P164)绿色本身就代表着节俭节约,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志。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政府部门在推动资源节约方面将发挥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体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行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风格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进行节俭治理,直面的就是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领导干部没有好的家风,则会带坏社会风气。拥有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精神成长的涵养池,修身律己的淬炼炉和抵御腐败的防护堤。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领导干部只有管好家里的人,才能办好大家的事。对领导干部家风的节俭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领导干部在“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上下功夫,做到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家庭规则,建立一个合适的家庭风格。首先,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正人先正己。习近平在家庭节俭治理方面做到了率先垂范,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14](P445)其次,领导干部重视家教。领导干部要经常对自己的亲戚做好家庭教育,打好预防针,为他们种上“节俭”的种,建设一个美丽的“节俭”后花园。再次,领导干部树立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规则是家庭内的修养和自律规则。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限制,遵守家庭规则。最后,领导干部构建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家风建设是家庭文化的重要构成,家庭成员集体学习好家风典型,以拥有好家风的革命先辈为榜样,共同维护良好家风,营造美好的家庭文化。二是家国一体,家风好,则国风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家庭风格,言者“小家”,实则于“大家”。只有处理好“群”与“己”、家与国、公与私、“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才能培育良好家风。三是领导干部管好身边的人。习近平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把建设家庭风格置于议程的首位,创造廉洁和诚实的家庭环境,与此同时,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15]四是加强制度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即从外部监督和制约领导干部的家庭领导治理机制。中共中央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率先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都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家庭风格的构建,把建设家庭风格提高到制度层面。总之,以道德滋养领导干部的家风,以党纪党规提升领导干部的家风,以法制支撑领导干部的家风,以落实推动领导干部的家风,以监督保证领导干部的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方面的节俭治理方能完善。
对党员干部的节俭治理有很大的必要性,因为要下大气力解决存在于一些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脱离群众。[10](P70)一来,有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里,一个需要足够注意力的问题是缺失信仰。[16](P17)信仰缺失表现为:以批评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精神空虚,不相信共产主义的未来;热衷迷信,求神拜佛;信念动摇,崇洋媚外;心为物役,金钱至上。因此,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应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四风”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理想和信念上的优柔寡断。二来,有些党员干部缺乏底线。“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10](P138)所谓底线,是说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为官的最低标准,是党员干部从政的最起码要求。只有保持这一底线不动摇,才能保守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保有政治生命,维护正确的人生价值。把握底线,要自觉守好权力、金钱、交往、人情等四个方面的关口,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立党为公,过好权力关;坚持不贪不占,过好金钱关;坚持情趣高尚,过好交往关;坚持党性原则,过好人情关。三来,有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足。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素养,淡漠宗旨观念,滋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党员干部要通过“四个自觉”的身体力行,修养党性,做一个诚实自律的共产党人。第一,自觉节俭从政,扮演好人民公仆角色。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他们应该在其位谋其政,既要清廉又要勤奋,既要干净又要做事。[17](P98)节俭治理包含节制的思维,是诱惑的“克星”,是党员干部的“安全阀”。第二,自觉节俭用权,有意识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这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它只能用于为党分忧解难、为国鞠躬尽瘁、为人民谋幸福;官员手中的权力必须得到正确行使,依法使用,公正使用,诚实使用,只有心中有畏惧,言中有警戒,行中有止境,才能处理好公共和私有、人情和法律、利益和法律的关系。[17](P325)这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为什么要节俭用权与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以及如何节俭用权与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第三,自觉节俭修身,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境界。最大的诱惑来自自身,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身,这就要看一个人能否真正做到廉洁自律。[16](P145)同时,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16](P141)建设廉洁政治,推动节俭治理,既需要健全法规制度,加强他律,也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第四,自觉节俭齐家,带头建立良好家庭风格。领导干部的家庭风格,不简单是个人私事和家庭事务,也是其工作作风的重要表现。[18]党员干部节俭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一个基本要求是摒弃“家天下”的腐朽观念,管好家人。
一种思想或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习近平节俭治理观念是继承中国历史传统,并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孕育而生的新观念。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世界各国资源消耗巨大,资源争夺异常激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源浪费现象还略显严重,腐败蔓延势头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实行节俭治理势在必行。由以俭治党、以俭治政、克俭于家和以俭治己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构成的习近平节俭治理思想,为密切党群关系,提升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落实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养成良好社会风气和构建新时代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导、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任何政党都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都存在党群关系问题,即如何处理政党与所代表的群众的关系。在处理与所代表的群众的关系上,无产阶级政党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它代表的利益的一致性和群众的广泛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所有动作都是针对少数人或少数人的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针对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独立运动。[19](P283)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处在同一条船上,总是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生活奢华、骄奢淫逸……”,[10](P312)没有什么比这些奢靡之风更能把党和群众隔离开来,奢靡之风成为破坏党群关系的“罪魁祸首”。因此,通过节俭治理,狠刹奢靡之风,进而纠正“四风”,是改善党的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执政党要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忤逆人民的意愿执政党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 “民心”问题是执政党能否继续执政的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一再强调,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20]切身体会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困境和人民的痛苦。“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执政党落入脱离群众危险窠臼肇始于铺张浪费。所以,执政党要通过科学、有效、法治、简朴的节俭从政,领导干部带头节俭,负起责任,始终不渝地刹住奢靡之风,改进党的作风,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需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节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遗产,而习近平节俭治理思想是对传统节俭治理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可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廉洁从政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直接反映。无论如何,遏制铺张浪费都考验着国家治理的水平。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理机构,建立廉洁政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要达到有效地节俭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宗旨。同时,提高节俭治理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例如,政府坚持厉行节俭的原则,减少公共浪费,降低公共运营成本,坚决打击铺张浪费和享乐主义;政府将廉洁行政当作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不断提高公务员群体的综合素质,等等。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1](P188)为了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得更好,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废除落后的法规体系,努力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指出,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国家反腐败立法,加强党内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0](P135~136)2013年12月通过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部署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制度的出台,《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等三个提名考察办法先后发布,十九大后进而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建成,实现了反腐倡廉建章立制的完善。而一旦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就有必要让铁的法规发挥效力,令行禁止发生威力,确保所有法规制度生根发芽。如果良好的法规制度不能实践,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册里,那么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它不仅不能发挥应有效力,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可信度和公信力。[21](P189~190)只有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并强力结合与高效落实,才能使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执行才能保住制度的生命,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制度执行力体现为速度、质量和效益。落实是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可以充分释放法规制度的力量。节俭治理是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得以落实的路径之一,落实法规制度的科学性是其主要体现。科学落实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可以避免无效操作,达到节俭目的。一是限制权力更加科学有效,实现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对权力的全覆盖,提高其对权力的防控力。二是确保权力在合法的制度下运行,确保行使权力有理有据。三是使用科学的制度钳制权力,使这些制度机制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约束能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和科学落实《廉政准则》的同时,应该不断提高反腐败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而提升反腐败的制度执行力,以保证反腐败各项法规制度落实到位。
移风易俗,就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并非所有旧的风俗习惯都是不良的,节俭就是好的风俗习惯。然而,铺张浪费的风俗习惯也长期大面积存在。因此,移除不良习俗,保留良好的风俗习惯是移风易俗的关键。涵养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节俭这种良好风俗。习近平敦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4](P36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节俭,才能带动社会大众牢固树立倡导节约、回归节俭的思想,让节约就像是一种自然的习惯,人们自然地遵守,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党员干部带头节俭,可以防止“破窗效应”,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社会成本。第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尚俭戒奢,以身作则,反对铺张浪费,杜绝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第二,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试先行,主动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并以正确的导向和行为示范推动广大群众转变想法,打破旧习俗,建立新风格。第三,提倡简朴、简约、简单的社会风气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有利于纠正整个社会的不良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2](P161)新时代节约型社会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12](P163)节俭治理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节俭治理在资源节约方面表现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导向;形成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就是要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形成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就是要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就是要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另一方面,就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有效利用”而言,节俭治理体现为: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简单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十九大报告对资源节约这两方面问题的探讨,实为习近平节俭治理思想对新时代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