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试:“无中生有”看义乌

2018-02-19 01:32顾春
协商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商品义乌

┃顾春

义乌,几乎关联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家里的哪件物品,说不定就是“义乌小商品”。

似乎总和“小商品”捆绑在一起,但义乌的小商品背后,有大市场、大改革、大开放、大诚信。义乌的发展被评价为“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义乌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多次赴义乌调研指导。

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企业家大会上指出:“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浙江省,有个小城叫义乌,号称世界‘小商品之都’,现在有几千名非洲商人常驻那里,从事中非贸易。”

群众敢想敢试,干部敢于担当,在夹缝中“撬”出商品市场

1982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正在县城街上走着,一个青年妇女突然拦住去路,高声质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做生意?”

说起当时的鲁莽之举,何海美至今仍有些难为情。

1978年,时年27岁的何海美为生计发愁。全家人仅靠丈夫的微薄收入过日子,往往才过半月,就捉襟见肘了。这时,何海美的哥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带来十几张明信片——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何海美和兄弟姐妹商量:把这些明信片拿到电影院门口卖了,可能有钱赚呢!

问一圈,没人肯去。何海美自己去了,结果很快售罄。又想法子进货去卖,三天三夜下来,赚了32元!她两眼放光:“做生意能赚钱,能让家人吃饱饭!”当时,私人买卖是被禁止的。抓住了,就是“投机倒把”。

质问谢高华的那天,何海美在街上卖尼龙袜,被县政府“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人员抓了个现行,货物全被没收。她又沮丧又心疼,站在路边久久不肯离去,“就在这时候,看到十几米外的路口,有个人一边走一边抽着烟——这不是谢书记吗?我几步赶上前把他拦住了。”

在何海美拦路20多天后,义乌县政府给她发来通知:县里要开大会,请她参加。开会那天,商户去了三四百人,全县的机关干部都到场。谢高华在会上宣布,要引导农民进城经商,不是违法的商品不能没收,政府要支持老百姓致富,谁再为难他们就处理谁。讲完后,全场拍手。可是,何海美没顾上拍手,因为正激动得抹眼泪呢。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这些倔强的义乌人,从夹缝中“撬”开来的。在此基础上,义乌最终形成“四个允许”: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

义乌县城稠城镇,工商所所长在广播里号召商户,一个带两个,两个带三个,一起做生意。何海美热血沸腾,带着五六十个邻居、朋友,一起做生意。

1982年9月5日,政府用水泥板搭起两排简易摊位,让商贩们名正言顺做生意。这便是义乌第一代马路市场——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何海美成为市场的第一批商户。

1984年,义乌县委和县政府提出一个大胆的口号:兴商建县。这一年的12月6日,义乌第二代市场——新马路市场建成,并正式更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摊主们告别油毡布棚,搬进室内。

率先获得市场“准生证”的义乌,犹如海绵,将涌动的商品吸聚过来,更推动各种市场要素快速向此集聚。

1986年9月,位于城中路的第三代义乌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内设4096个固定摊位和1000余个临时摊位,商品也扩大到服装、围巾、鞋类等。两年后,义乌撤县设市。

随着城中路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地客商如潮水般涌来。1992年11月,义乌首个大型室内市场——篁园市场开业,市场摊位增加到1.5万余个,日用百货、针棉、线带、鞋类、纽扣、眼镜等都已经成为大类商品。

注重贸工联动,着力“义乌制造”,夯实商品市场的产业基础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义乌人“不甘心于只当‘搬运工’赚差价”,开始从价值链的“底端”向“高端”攀登。

看准褶皱围巾供不应求,何海美花15万元购入一台台湾产高温定型机,自产自销褶皱纱巾、褶皱裙,空闲时为人代工,每天定型数万条围巾。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在义乌已有2000多家,自己为自己供货。

“这种贸工联动的方式奠定了义乌的产业基础,正是这批活跃的生产企业,让义乌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黄仕林说。

小商品的特性是求新求快。不单是供货,还要供好货,供人气高的货——这是义乌人的理念。

在义乌,“爆款”商品的生命周期往往非常短,犹如转瞬即逝的烟花。倏忽之间,又有更多“爆款”冒出来,引领着小商品的时尚潮流。

要想产品成为“爆款”,离不开创新。其中,为小商品设计创意配套的“宾王158文创园”里,70多家企业、200多位知名设计师进驻,小商品转型升级不再是简单改变外包装,产品从创意到科技含量都在全面提升。

正是得益于“义乌制造”与“义乌市场”齐头并进,义乌商品经济多年来持续繁荣。

(1) {{1,2,4},{1,2,5},{1,2,6}}中的一个子集,{{1,3,4},{1,3,5},{1,3,6}}中的一个子集,和{{2,3,4},{2,3,5},{2,3,6}}中的一个子集是Y中顶点的色集合,因此,1,2,C(ui), i=1,2,…,10,从而每个C(ui)只能是以下集合之一:{1,2,3,4,5},{1,2,3,4,6},{1,2,3,4,5,6},得出矛盾。

义乌小商品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国前来做生意的外商

坚持诚信为本,建设信用体系,掌握遨游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义乌小商品市场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这个浙中县级市,离世界越来越近。

在与国外市场的同台竞技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义乌人认为,以诚为本、以信立业,是遨游世界市场的通行证。2018年,义乌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一年,义乌便未雨绸缪,把“信用市场”建设列为政府工作重点,随后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公安、司法、金融等多个部门携手联动。

在义乌经商,有一个特别的门槛:新入场的经营户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培训什么?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

义乌市场每个商铺门上都有标识——政府制发的“诚信商户”小铜牌,上面星星越多,信用越好。用手机一扫商户二维码,就能查到商户信用如何、是否准时发货、有无拖欠工资。信用评级高的商铺,义乌给予低息信用贷款等优惠,等级越高优惠越多。而严重失信者,会受到收回商铺、逐出市场的惩罚。

在义乌经商,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办事一路绿灯。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用书面承诺替代部分审批材料,先行拿到证照。失信则寸步难行——信用等级最低的E级企业禁止入驻市场、园区,限制办理金融信贷、参与招投标等。义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汇集了58个政府部门、104家金融机构的1550项信用数据,覆盖41万法人和其他组织、220万自然人,记录超过1.8亿条。

不断深化改革,激活市场动力,让贸易发展平台越来越宽广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第一项任务,就是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2012年,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之前沿用一般贸易的通关方式,每类商品都需要单独报关。由于小商品出口数量少、品种多、更新快,往往“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小超市”,拼装商品有几十至上百种,一一报检每一种货物,容易出现“出口阻塞”,耽误时间,造成很多经营户和企业订单流失。

贸易便利化政策试行后,义乌商品出口活力迸发: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10个月出口同比增速超过150%,累计出口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其中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完成的出口额占78%。

咬定改革不放松,义乌紧踏发展鼓点,商贸市场始终活力四射。

商机总和“快”字连在一起。怎样做到“快”?义乌不仅在浙江较早地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还不断“加码”——设立了“跑一次没办成”投诉代办窗口。只要因为事先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办事流程改造不完善等因素,事项无法一次办成的,就可到这个窗口投诉代办。

改革意识贯穿上下。“我们的集装箱晚上9点才到义乌港,早就超出了工作时间,但海关会加班帮我们通关。少在港口耽搁一晚上,能给我们节约不少成本。”在义乌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张坚平感叹,“这样的服务,在别的地方恐怕还不多见。”

除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现在还承担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金融专项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创建示范城市等15项“国字头”改革试点任务。

借改革之力,义乌的贸易发展平台越来越宽广:机场成为国际机场,义乌铁路口岸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市铁路口岸,设立了县级唯一的国际邮件互换局,设立了保税物流中心,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近年,席卷而来的互联网购物浪潮,带来了与传统购物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

这一浪潮刚袭来时,义乌市场内许多商户还不以为意,“守着铺子就有生意找上门”成了他们的惯性思维。

经营管理义乌小商品城的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城集团”),自1993年成立后,主要任务就是做“市场的引导员”,负责研究市场、贸易和全国专业市场特性,引导市场走向。

通过调研,商城集团提出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破除传统市场的路径依赖,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各种平台培训商户,将7.5万商户全部搬上义乌小商品官网“义乌购”,在线商品300万种,日均独立用户访问达15万人次。去年,“义乌购”在线总交易额突破60亿元,线下撮合交易额达400亿元。

义乌市场不仅是电商聚集地,也是网货供货地。据统计,境内零售网商70%的商品和批发网商80%的商品均来自义乌。

“现在义乌每天500万件快递单,单件商品快递费用平均不到2元钱。”义乌申通快递公司公关部的陈振龙说,这背后,是义乌电商企业的规模效应和营商环境。

买全球,卖全球,搭上了“一带一路”快车

“买全球,卖全球”,是义乌人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义乌迅速开拓国外市场,成为小商品出口的先行者,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走进义乌的中国进口商品城,德国馆、白俄罗斯馆、韩国馆等星罗棋布,这里是国外日用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我们不嫌生意小!”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包华说,外商来义乌后,除了购买中国小商品,还可以带点其他国家的特色产品回去。“现在一笔笔买卖数额不大,但等到进口贸易培育成熟,义乌就是一站式采购全球商品的理想场所。”

现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客商常年居住在义乌,其中很多来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

义乌正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布局商品中转集散地。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捷克站物流园建设已经启动,园区提供干线运输、保税仓储等跨境电商产业链综合服务,将建成欧洲产品采购中心,充分发挥义乌市场贸易优势。

跨境电商已成为拉动义乌电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义乌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出口达627.2亿元,同比增长7.3%;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0.6%,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40.9%。

2014年11月18日,从义乌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首趟“义(乌)新(疆)欧(洲)”中欧班列发车。目前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辐射35个国家,涵盖日用小商品、服装、箱包、五金工具等近2000种中国制造商品,成为小商品通达全球的物流首选。

今年上半年,义乌海关累计监管中欧班列集装箱11250标箱,同比增长115.52%,连通西班牙、俄罗斯、捷克等3条线路,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

“义乌搭上了‘一带一路’快车。”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旭锋,和西班牙有贸易往来,过去基本走海运,货物抵达西班牙港口后,光转陆运到马德里就需要3至7天,不但成本高,资金流转还慢。“同样一笔资金,走海运1年6个来回,走‘义新欧’则可以达到10个来回,划算多了。”

而这,如同义乌过往的40年一样,无不诠释着改革开放的无穷活力。

猜你喜欢
小商品义乌
义乌展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没了义乌,圣诞老人可能‘失业’”——浙江义乌圣诞产品叩开世界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用心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全球最大小商品城何以三十年兴盛不衰》采写体会
金华风物志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