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

2018-02-19 08:06李倩玮尹晶
对外经贸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

李倩玮 尹晶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是其核心内容。廊坊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通过对国内外产业转移文献进行梳理,搜集相关经济指标数据,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分析京津冀产业分布现状及廊坊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机制,并对廊坊市在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8-0064-04

Abstract: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and promoting the non-core function relief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of the capital is its core content. Langfang City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resources, and accurately undertakes the transfer of Beijing and Tianjin industry.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literature on industrial transfer at home and abroad, collects relevant economic indicators data, combin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zes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dustry and the status quo of Langfang Citys undertaking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studies Langfang Citys undertaking of Beijing-Tianjin industrial transfer mechanism.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faced by Langfang City in the industrial docking.

Key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dustrial Transfer;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简介]李倩玮(1986-),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硕士,燕京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区域经济;尹晶(1980-),女,汉族,浙江绍兴人,副教授,硕士,燕京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廊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金融服务业支持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029016)。

一、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指出推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部分产业外移是其核心内容。2016年,《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廊坊市在重大国家战略支撑下,全面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廊坊市充分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以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廊坊市将承担起建设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大责任,努力將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京津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文献综述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推动地区产业承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

1.国外研究现状

产业转移理论是由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发展而来。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转移模式与路径、动因与效应等方面,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转变为统计计量、相关分析等定量方法。

一是产业转移模式与路径研究,主要有R. Vernon的产业循环发展模式,Kiyochi.Kojma的边际产业扩张模式,Gunnar Myrdal的区域梯度转移理论等;二是产业转移动因与效应研究,包括W. Arthur Lewis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论,R.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论,Raul Prebisch的移入需求论,S.Hymer的垄断优势论等[1]。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转移模式、转移动因、综合效应分析、产业承接力分析等方面。

李坤龙(2017)认为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集群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廊坊应凭借其区位优势,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的发展。周毕文,陈庆平(2016)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虽已有相应的战略规划,但同时面临着各种问题。应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三地资源且发挥金融资本作用。唐树伶(2016)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主要产业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将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金浩,隋蒙蒙(2015)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工业的区域配置系数和区域专业系数,准确定位河北省的优势产业,并对河北承接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

三、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1.京津冀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

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均GDP 和产业结构两方面。从2017年人均GDP来看,北京12.9万元,天津11.9万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而河北省只有4.8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万元。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是衡量经济发展类型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为80.3%,达到国际水平且位居全国榜首;天津的第三产业占比也超过了50%;2017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017年的9.8:48.4:418,二、三产业比重几乎持平。

为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承接,三地于2017年12月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构建“2+4+N”产业合作格局,紧密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的产业承接方向,聚焦打造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承接平台载体,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

2.廊坊市产业结构现状

廊坊市着力构建高端定位、创新引领、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目前,以机械、电子、食品、轻工、纺织、医药、新型建材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2]。重点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数量和投资占全部项目总数和总投资的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高端产业已经成为廊坊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京津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要提高到53%[3]。

3.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目前,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在廊坊经济中已举足轻重。北京将统筹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产业发展,加强对接协作。2018年3月,廊坊百余项重点项目开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其中,位于廊坊市开发区的京东北方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建成后将拥有大数据机柜5万台,运行服务器100万台。

廊坊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便利的交通体系

廊坊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北京、天津的枢纽城市。廊坊市利用京津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交通资源,加快路网对接,打造京津廊无障碍交通圈,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2017年9月,横跨北京通州与三河燕郊的潮白河大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将有效缓解燕郊至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京雄城际高铁于2018年2月正式开通,途经廊坊市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成为连接北京市区和新机场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是特色化的园区平台

对接河北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了46个高水平专业化承接平台,其中廊坊市占据了8个平台。园区平台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4]。

(1)现代农业承接平台

廊坊为京津市场提供优质的粮食、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等农副产品。建成了三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香河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恒都美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大厂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固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并聚集了一批知名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围绕首都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支点,创建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高新技术产业承接平台

廊坊市着力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大数据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新格局。电子信息是廊坊市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华为、京东方、中兴、科大讯飞、小米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先后在廊坊建设生产基地。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两大主导产业。中国航天涿州产业园、固安航天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积极承接合作项目及配套延伸产业项目,主要制造通用飞机及航空零部件、航空航天设备材料。廊坊还积极推进中关村固安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兴固安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园、京冀通航产业园、霸州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实质性运作。

(3)现代服务业承接平台

廊坊永清国际商贸城、香河万通商贸物流城等承接平台,依托当地较好的集聚基础和市场氛围,引导和推动“大红门”“动批”等北京服装、小商品等区域性批发市场的有序转移,支持建设环首都承接地批发市场聚焦带和冀中南承接地批发市场聚焦带。同时,推动北京区域性物流中心向廊坊等地有序转移,建设多功能大型现代化仓储和配送设施。鼓励健康养老等部分新型服务业向燕达国际健康城等地转移。

四、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廊坊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承担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重压力。

1.资源环境矛盾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廊坊市是中国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方面廊坊市面临着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污染环境的项目,另一方面又要以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为理念的问题。

2.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

廊坊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比较落后。由于现行政策和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跨省市的公路、城铁、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一些“断头路”“瓶颈路”等。区域内的机场、港口、公路和物流仓儲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不高。

此外,京津冀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廊坊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缺乏与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相匹配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3.区域发展不平衡

京津资本积聚、技术高端,廊坊仍以传统工业为主导,形成了相互独立的产业分工体系,未能形成实质性的协同发展。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辐射作用与产业带动能力未能有效凸显出来,廊坊市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廊坊与北京、天津在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又存在各自的利益和目标,存在明显的资源竞争。利益冲突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阻碍了产业的规划布局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4.金融体系不成熟

廊坊市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和机制,不利于引入资金推动产业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不足,风险投资的评估机制不完善,难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五、廊坊市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議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廊坊市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又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淘汰过剩产能,建立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管理体制,鼓励绿色产业落户廊坊。构建高起点、高标准的循环产业体系,促进京津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条件是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廊坊市全面对接京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发达便捷的城铁网和公路网、现代化港口群和新机场,打造综合性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切实提高京津冀区域的交通效率[5]。强化廊坊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廊坊公共服务体系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3.产业协同发展

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立足于京津冀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加强三地的协作与配合,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在资源配置流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尽量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出发,以产业互补、融合为目标,做统一规划,均衡三方利益[6]。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保证市场有序运作、公平竞争,强化监督,真正实现产业精准对接和有效转移,实现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4.推进金融改革,发挥资本作用

金融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构建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引入市场资本,推进金融改革[7]。

在信贷、利率、外汇、税收政策等方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给予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鼓励成立更多的金融机构,使优势产业、绿色产业等可以从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获得融资。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互联网金融联系起来,实现资金的高效流动。

5.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

廊坊市鼓励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引导各类创新向产业园区聚集,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

6.加强人才建设

廊坊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要依据产业转移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内部培养相关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创新人才吸纳机制,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和障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动人才对接,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六、小结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为廊坊市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契机。廊坊市坚持绿色、高效、创新、和谐发展,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独特的资源禀赋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有利于吸收京津的产业、科技、人才等外溢要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娟,吴南,李祥.产业转移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

[2]张正.推进京津冀协同的发展 加快廊坊产业集聚[C].廊坊区位优势与对策高端城市论坛,2014.

[3]刘雪.首都经济圈背景下廊坊产业升级策略研究[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4]于敏,靳楠,许晓春,彭东华.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4).

[5]赫鹏飞,宇小兵,刘建军.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

[6]周毕文,陈庆平.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J].经济与管理,2016(5).

[7]贾若伦.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金融资本作用,推动产业升级[J].国际融资,2014(5).

(责任编辑:郭丽春)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