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安全信息化工作发展
——访北京图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松

2018-02-20 06:21段雅楠丨文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生产建设

本刊记者 段雅楠丨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人深思。当前,日常普通的行政监管往往无法识别危险作业环节中的技术缺陷、潜在危险物的不安全状态,更没能力解决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涉及技术范畴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安全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信息化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安全信息化建设,综合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在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能为企业实现本质化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并督促和引导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统一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为进一步了解信息化工作整体情况、突出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本刊采访了北京图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松。

记者: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安全科技引领保障,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统一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同时,在安全生产领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安全生产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以及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应用,都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请您简单介绍下,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

梁松: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总体来说起步较晚,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安监总局)成立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入正轨。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推动信息化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逐步提高,在经历了单机应用(点状业务)、网络(条块业务)应用阶段后,目前进入了“互联网+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信息化一般是指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方面。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效率。一是2016年,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并启动了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目前,该平台正在建设工程中,计划在2018年建设完成。二是2016年以来,经济发达的部分省、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信息化建设要求,陆续开始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将原来分散、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例如,河北省安监局正在建设河北省“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从2016年9月开始建设,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现已进入三期建设。长春、无锡、聊城等部分城市也建设了市级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第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通常是指隐患排查、安全标准化、危险作业审批、教育培训、在线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信息化。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国家标准也较为完善。近两年来,随着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也开始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比较典型的像中石油、中石化、中粮集团等央企,均建设了以HSE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总体来说,央企、国企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较大,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明显有很大差距。

随着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在往“云”上发展。例如,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集团)建设了安全生产云端管理系统、中粮糖业有限公司建设了生产运营云平台等,中化国际、中国铝业、华润集团等央企也在建设相应的云平台。中小微企业往往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直接使用一些安全信息化公司投资建设的安全生产云平台。

记者:针对上述现状,您认为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您有何对策建议?

梁松:个人认为,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以下3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滞后,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进程;二是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仍然严重;三是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化建设缺少持续性。

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应急管理部应重点编制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从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编制安全监管信息化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要分级、分类编制不同标准,且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国家级平台的标准,省级、市级、县级安全应急部门的标准应该有差异,企业也一样,央企、国企、民企、集团化企业等均要有不同的标准,这主要因为管理的需求和尺度都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把信息化建设投入作为年度考核内容,无论是安监部门,还是企业,均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争取在5年内将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另外,基于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的考虑,政府和企业未来应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转变,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资金和社会化技术力量,为政府的安全监管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

记者:信息化技术是政企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救援等重要手段之一,请您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安全生产信息化在安全生产监管、预防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应用?

梁松:当前,安全生产领域企业的主体责任日益明确,因此,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双重预防机制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重点,下面我以蒙牛乳业集团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面作为案例来介绍。

2014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2014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地区和企业建设方案》(安委办〔2014〕14号),方案确定蒙牛乳业集团眉山有限公司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结合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企业建设。同时,蒙牛集团同步投资建设了蒙牛集团安全生产云端管理系统,将网络技术与硬件系统结合,通过对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和重要设备设施运行数据自动化采集和实时监控,对安全生产隐患与异常数据预测预警,将消防、巡更与监控视频联动,进行应急处置,防范事故发生;对隐患排查、应急演练、教育培训、危险作业、职业健康等进行信息化高效、集成平台管理,提升效率,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防患于未然。目前,蒙牛乳业集团旗下直属分厂有19家已经完成了安全生产云端管理系统建设,2018年内将完成最后17个分厂云平台的建设。通过安全生产云端管理系统的建设,集团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中粮集团、国资委和地方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记者:北京图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3S(GIS、RS、GPS)、三维仿真、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用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智慧交通、电子政务、“互联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专业咨询和数据服务。作为技术专家,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客户反映过哪些棘手的问题?您提出过哪些针对性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梁松:我从事行业信息化相关工作21年了,主要从事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和用户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多,多年来的体会,用户反映最多问题主要有3方面:一是对信息化和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不知道怎么干,存在疑虑,看不到直接效益,不敢投入。二是对信息化建设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信息化解决所有管理问题。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体系的支撑,管理体系建设在前,信息化建设在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管理支撑的信息化注定是要失败的。三是信息化建设公司良莠不齐,门槛过低,缺乏业务经验和顶层设计,造成了信息化系统刚建成就落后,或者根本用不了,给政府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其实,应用软件系统建设不同于通用软件系统,我总结出应用软件软件建设的3个基本原则:其核心是要满足业务需求,其灵魂是软件的易用性,其支撑是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我所负责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基于以上原则来设计,失败的案例很少,用户认可度非常高。这3个原则中,对业务的理解最重要,其次是易用性,俗话说“没有开发不出的软件,只有不好用的软件”,软件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在当前信息化趋势上甚至可以作为最优先考虑的原则。新技术应用反倒是3个原则中最后要考虑的。因此,我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遵循这3个原则进行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而避免走弯路或者项目建设失败。

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跟传统的安全生产文件有一定区别,传统的安全生产文件通常立足于企业,这次则不仅针对企业,还针对社会、居民等,并对整个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要求,比如燃气管道、立交桥、综合管廊、隧道、交通枢纽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请您谈谈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维护城市安全运行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梁松:我前面讲到信息化是管理的支撑,是“拐棍”。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它对管理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甚至能起到倒逼业务提升和管理优化的作用。《意见》提出“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融合度,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就是强调了信息化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维护城市安全运行起到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4方面:一是可视化监管作用。通过 3S(GIS、RS、GPS)、VR 和视频等技术,可对城市安全运行起到可视化监管作用,可视化技术使管理变得直观、可视,便于沟通理解,提高监管效率。二是信息感知和提示预警作用。通过物联网、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可以提升信息感知能力,对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进行提示预警,及时处置,避免事故发生。三是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作用。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结合专业分析模型,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分析支持功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四是移动互联入口支撑作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使信息系统的入口变得简单和多元化,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快速进行系统操作,降低了硬件投入,提高了系统的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记者:发达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的应用,以及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梁松:发达国家的安全监管工作以法治为主,重点是编制各种安全标准规范,由企业依法遵守。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重点围绕“人、机、物、环”等要素和HSE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

另外,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具有4个明显特点:一是法治环境比较好,依法依规建设特征明显;二是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信息化建设质量较高;三是信息化建设围绕HSE管理体系建设,针对性强;四是信息技术不一定是最新的,但是系统的生命周期长,使用时间较长。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有差距,尤其在企业安全信息化投入上差距较大,我国除中石油、中石化等部分央企外,企业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上有差距,虽然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化等方面也建立了管理和标准体系,但是操作性不强,往往是为了贯标而贯标,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作用也不明显。

记者:下一步,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会遇到何种挑战?贵公司在面对上述挑战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梁松:个人认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将向“云”方面发展,无论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均如此。这是“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的信息化战略发展方向。

我认为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北京图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从2015年新三板挂牌上市以来,将公司主业聚焦在安全生产和应急领域,一方面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省、市、县、乡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能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重点在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对挑战,我公司在保持传统的项目建设模式下,已开始投资建设“互联网+安全教育培训”“互联网+安全托管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互联网模式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国内安全生产和应急领域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龙头企业。

猜你喜欢
信息化生产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