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中政校合作的路径选择

2018-02-20 12:25陈彦婷
新时代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府建设文化

张 琳,陈彦婷



城市文化建设中政校合作的路径选择

张 琳1,陈彦婷2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2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政校合作不仅仅是高校发展和政府完善自身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政策引导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开启政校合作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中的不足和缺陷,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基于政校合作的视角,寻求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城市文化;政校合作;文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部分文化可以依附于特定的物质载体得以传承,而有的文化则融入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情感思维当中。城市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通过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培育城市居民精神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城市文明风貌等多种途径来推动人类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新时代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也处于较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文化中包含的建筑、环境、设施等显性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隐性文化还处于相对缓慢发展的状态,如何将高校健康、积极、创新的文化与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了高校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鼓励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但是真正能在文化建设领域中起到作用的力量还是非常薄弱。巨大的财政和智力投入难以满足骤然增加的巨大需求,利用政校合作的形式能够有效弥补城市大发展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价值多元化所带来的负面信息。高校作为社会智库,理应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推广和弘扬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技术和风气,促进区域文化繁荣。

二、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政校合作的可行性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政策号召下,全国各地城市都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提出了“文化立市”“文化强省”等发展目标,力求通过文化建设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发展的优势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作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工作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然而,就各地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多存在着产品单一、产业规模不大、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部分地区的文化发展则面临着失衡的困境,不仅不利于居民精神文化的培育,还会影响到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通过政校合作,让高校参与到政府决策管理和地方文化建设中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政府是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行政部门,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现代政府而言,不仅要寻求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要注重公共职能的发挥,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高校是人才质量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职责,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逐渐意识到高校在公共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并试图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导高校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尽管从性质和概念上来说,高校和政府属于不同的组织部门,但其在自身发展和社会职能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二者在职能上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方面政府参与社会公共管理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高校能够为政府和市场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有效缓解人才紧缺情况;另一方面高校具有文化继承和弘扬的重要职责,需要主动进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实现自身综合发展。基于政府和高校在其自身建设管理中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双方合作共建城市文化必然可行。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城市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辐射源之一,所以, “高校”一词等同于“文化”,可将高等学校视为一种文化机构。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以前瞻性的发展目光来研究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充当政府决策的智囊团,主动与当地文化建设对接,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在完善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高校作为社会精英人才的集聚地,其文化建设和科研技术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辐射影响着周边地区的文化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时,需要借助高校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达到提升城市文化水平的目标。因此,政校合作能够有效弥补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中的不足和缺陷,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一个城市其品牌的塑造通常与其城市化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异性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城市化文化通常能有效促进城市整体品味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文化通常对地区内居民生活的心理状态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高等院校作为区域内文化的重要体现,往往会以城市文化形象名片的方式展现,因此其通常会被作为是对城市文化实力水平衡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高等院校通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城市整体的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如果城市没有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高等院校,那么其自身形象和所具备的影响力也将大大降低。就区域的整体情况来看,高等院校所在地区其内部师生的意识和行为往往对其周边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已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系统。也正因如此,在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品牌塑造等多方面,地方高等院校往往会发挥其至关重要的力量,而通过政校合作的方式来优化城市的文化形象名片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政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 理念差异问题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是新时期下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和高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导者,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城市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城市文化进程建设;另一方面高校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和代表,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是影响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和高校在城市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方面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政府和高校的组织性质不同,在城市文化建设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政校合作中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尊重双方的理念差异,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保证城市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 文化引领问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相互融合,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外来思想文化逐渐渗入,使得我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思想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严重影响和阻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对此政府和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防止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影响我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继承和弘扬,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然而由于我国政府和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如市场经济中的某些商业文化观点,不适宜在高校中宣传,而高校的某些文化活动不可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推行,因此政府和高校在文化建设中要谨防文化侵蚀,增进政府和高校在文化建设活动的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3. 合作层次问题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实行政府和学校合作,是提高城市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完善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城市文化研究项目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涉及艺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互动及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等,同时还包括文化制度、文化氛围等理念上的建设和发展,塑造优秀的城市对外象形,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文化建设力度。然而政府和高校在文化建设合作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的磨合才能使得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首先在理念上,政府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导者,把握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需要发挥其领导职责,而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更倾向于校园文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要形成统一的文化建设理念;其次在职能上,政府和高校要找准自身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后在合作模式上,政府和高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政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城市文化建设停滞不前。

四、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政校合作的路径选择

高等学校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既彼此制约又相互影响,高等学校创建的文化精神环境对社区居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升社会居民的文化品位与道德素质;城市文化建设为高等学校提供了特殊性文化氛围。为了加强高等学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良性互动,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合理科学的融合路径。

1. 建立开放交流机制,促进学校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高等学校存在开放性、广泛性、包容性等特征,只有在于外界保持良好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自身健康生存与发展,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文化自然也不例外,需要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友好关系来发挥自身功能与作用,而外向交流是学校文化与社会各界建立友好关系的主要渠道,所以做好外向交流工作至关重要。概括地说,高等学校与城市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交流机制构建:

一方面,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所以高等学校专家学者应充分发挥自身对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富有个性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新型理念的“城市经营”越来越受到社会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全面落实“城市经营”理念,需要加强城市文化设计。城市应借助高等学校专家学者力量进一步开发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广大市民在掌握开发文化资源重要性的基础上树立与时俱进的城市文化理念。高等学校首先要注重培训班开设,为社会人员提供参与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其次要重视文化理念的讲授与宣传,促进市民文化素质的有效提高;最后要积极参加城市组织的文化活动,加强学校和城市之间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

另一方面,拓展交流空间,使高等学校的文化资源面向全市民,即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校外市民都能够参与文化科技交流,并享受其成果。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因而,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摒弃传统只面向在校师生的限制,主动为城市文化科技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展现文化魅力,增强文化科技对广大市民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化素质。

2. 构建高等学校的文化整合机制,实现高等学校与城市文化共建

城市文化和高等学校文化有效结合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虽然因时期不同文化建设的特征与重点也存在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在于拉近高等学校与城市的距离,使二者融合发展。针对这一特征,高等学校应构建符合现实需求文化整合体制,在强调城市文化建设重点的同时体现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建设,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系统性,这样才能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

第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城市文化和高等学校文化价值取向的有效整合,既考虑到城市建设环境又符合高等学校文化现实需求,有利于增强高等学校文化影响力,使之朝着和谐文化方向发展,真正融入到城市文化中;第二,基于各项活动将高等学校文化载体与内容融为一体,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等,从而推动高等学校文化进一步发展,使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第三,构建在学生心理特征与文化生存模式基础上的高等学校文化框架及运行方式,将高等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归纳为重点内容,在保障校园氛围的基础上体现物质文化的优美、制度文化的规范、精神文化的健康。结合高等学校发展实况来看,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文化发展,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3. 城市各群体与高等学校密切联系,实现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互动

高等学校相较于其他组织而言在地域、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文化,主动构建在城市发展特征与需求基础上的动力机制,与城市各群体进行联系,在保障有效协作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服务提供,既有利于激发自身潜能,又有利于完善自身内部结构,使之更加完整、科学。同时,城市各群体也应主动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交流的关系,因为高等学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优秀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城市各群体化解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促进技术转化。高等学校除了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优秀的科学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理应利用自身优势对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进行分析与探究,并将研究成果的价值应用到城市文化建设中,一是能够调动师生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够发挥地区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资源。

4. 搭建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合作平台,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协同机制

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下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主要内容,加强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因此发挥政府和高等学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建立政府和高等学校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从文化行政管理和事业管理两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科学的合作领域。

一方面,在城市文化行政管理领域,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管理唯一的主导者,为了更好的对城市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会根据其职责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机构,如经济管理部门、文化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等。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政府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文化产业部门的建设,完善文化部门管理职责,为城市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占据其中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在城市文化事业管理领域,高等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高等学校以学术研究为主,能够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从而建立全面、完善的制度规范城市文化建设途径;其次高等学校还是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政府可以和高等学校达成统一的协议,由政府出资、高等学校承办,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达到文化弘扬和传播的积极作用;最后发挥高等学校在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价值,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此政府需要制定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打造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企业,加强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合作关系,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政府和高校还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从制度完善、信息共享、资金支出等方面进行维护,加强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政府主动承担起城市文化建设的职责,主动和高等学校寻求长期的合作关系,发挥高等学校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高等学校则发挥文化资源服务社会的职责,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理念,与政府合作形成统一的文化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城市文化发展。

[1] 陈金圣,计镇华.历史名城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政校协同合作刍议——以瓷都景德镇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 张希胜.大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 张洪波.大学参与地方发展之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 杨志卿,马小飞. 地方大学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J].江苏高教,2017(6).

2018-11-25

张琳,女,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专业研究;陈彦婷,女,西安美术学院附中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政府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