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图书出版热点回望

2018-02-20 14:36文心
出版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类图书图书文学

文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内在的逻辑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改革是从内在的视角来说的,就是改掉自身不适合发展的弊病,包括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开放是从外在的视角来看的,就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从内在本质上来说改革与开放的核心是内省与外鉴。这是4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每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逻辑,当然,“内省外鉴”也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内在逻辑,贯穿于图书出版40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把图书出版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平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8年,1989-1998年,1999-2008年,2009-2018年。下面笔者拟从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剖析图书出版的现象及折射出的观念变革、历史变迁、在读者心灵中的印记并对其中一些图书的观点加以评论。

一、1978-1988年,闯禁区阶段

1978-1988年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广大读者的求知欲十分旺盛,但古今中外丰富的出版资源却因各种禁锢都被雪藏,此时的图书出版开始不断突破禁区,突破各种限制,挖掘丰富的精神宝藏。由于读者需求巨大,出版市场自然是卖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文学类图书出版最为活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类图书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代与近现代文学、中国港台文学和原创文学四个部分。与文学类图书密切相关的中外哲学美学著作出版也比较火热。

1.文学名著出版形成高潮

外国文学名著方面,1978年以后,“文革”中不能出版甚至被批判的外国文学名著都得以出版,“外国文艺丛书”“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等层出不穷,西方现代派的象征派、黑色幽默、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各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一波接一波地涌入。有些在国外争议性很大的作品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第二性》都得以出版。随后,各种中国文学名著还出版了缩编版、少儿版、导读本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丛书”十分畅销。

在第一个十年,中国四大名著的版本数不胜数,各种通俗演义也蜂拥而出,连历代的禁书《金瓶梅词话》也被翻出,出了删节本。古典名著之后,民国作品出版热了好长时间。现当代文学作品方面,1979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重放的鲜花》,汇集了过去受到错误批判的作品,标志着思想禁锢在出版领域被进一步打破。随后胡适、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2.原创文学出版迭创新高

文学作品担负起了反映时代、改革现实的光荣使命,形成了多种文学现象,《芙蓉镇》等揭露与控诉“文革”的伤痕文学,《沉重的翅膀》等冲击当时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学,《人啊,人!》等深刻思考人性的反思文学,《棋王》等寻找民族之根的寻根文学,《你别无选择》等探索新的表达方式的先锋文学,一浪高过一浪汹涌而来,每一个浪退去后都会在海边留下一些精美的贝壳。

3.港台小说出版风靡一时

20世纪80年代,紧闭的港台文化大门也被打开,港台的武侠小说、爱情小说破门而入,为大陆读者展现了一个新的娱乐世界。

武侠文学的作者包括金庸、梁羽生、古龙、还珠楼主等。其中金庸小说最受关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最早于1981年在《武林》杂志连载,后来三联书店出版了《金庸文集》。金庸小说在大陆颇为流行,但被当做俗文学上不了台面,后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将金庸列于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排名第四。无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金庸小说对一代人成长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20世纪80年代,琼瑶、三毛、岑凱伦、亦舒等的爱情小说先后在大陆出版,其中琼瑶的小说影响最大。1981年,琼瑶的《窗外》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很快其爱情小说就风靡大陆,成为80年代图书出版的奇观。琼瑶式的纯情、唯美的爱情让一代年轻人为之着迷,也招来了一片批评之声,有人称其为精神鸦片,有人担心年轻人会沉迷于爱情而忽视了其他人生要义。但纯真的爱情永远是年轻人的向往,琼瑶的小说都比较畅销,而且根据小说拍摄的电视剧、电影也很受欢迎。

文学名著之外,外国的哲学美学著作也先后被介绍进来,“当代西方学术文库”“新知文库”“走向未来丛书”都十分畅销,特别是介绍西方哲学思想的图书很受大学生研究生的欢迎。国内的哲学美学著作中,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图书比较畅销,这可以说是国内原创学术著作出版的第一个高潮。

二、1989-1998年,市场化运营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化改革开始酝酿,最开始的提法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使商业化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目标。出版业比较特殊但也卷入了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得到进一步确认,处在急剧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出版业既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又要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无市场需求成为了书稿能否出版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市场化运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不少出版社自觉的追求。

市场化大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学创作自身也力图摆脱政治的影响,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有不少作家和诗人开始弃文经商,现在的不少企业老板都是当时的文艺青年,现在许多知名的民营书商在20世纪80年代都曾做过诗人和作家梦。一部分人离开,一部分人坚持,一部分人加入,文学创作者队伍经过分化重组,创作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政治化的作品慢慢减少了,单纯探索艺术形式的先锋文学衰落了,书写自我小资情调的作者们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代之而起的是经过市场洗礼的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和所谓的“痞子文学”。

1.长篇历史小说为古人翻案

第二个十年里,长篇历史小说出版空前繁荣,凌力的《少年天子》、唐浩明的《曾国藩》、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以及后来的《张居正》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些长篇历史小说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加以合理虚构,塑造出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其总体特征是借古喻今、“替古人画像,供今人照镜子”,其最吸引读者的卖点是给历史人物平反,对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真实的评价。比如,曾国藩由一个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在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变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完善人格的代表,他注重修身立志、善于抓机遇、屡败屡战、依时而变、成功不居功,以至于“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流行语。又比如历史上篡位、弑母、屠弟、杀戮功臣、大兴文字狱的雍正帝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变得非常勤政,坚持改革,整治贪官污吏,摒弃朋党,为乾隆帝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吏治环境。这似乎隐喻着当时我国艰难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会为后世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在当时获得了空前的轰动。

2.新历史主义小说出版形成高峰

与历史小说同时兴盛的还有新历史主义小说,这类小说以西方新历史主义为指导,其总体特点是淡化历史重在小说,也就是更注重在各种似有若无历史场景中展示人对命运的抗争,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小说汲取了西方现代派的营养又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了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著名评论家白烨认为:“《白鹿原》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3.痞子文学以调侃化解生活重负

在新历史小说兴盛的时候王朔出现了。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王朔的小说集《过把瘾就死》,短时间内卖了30万册,紧接着又推出《王朔文集》。王朔的小说风靡一时,被称为痞子文学,“我是流氓我怕谁”成为了痞子文学的旗帜,然而王朔小说畅销并不因为他描写了小流氓,而是因为他的调侃的语言化解了人性中沉重的一面,使人能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放松一下心情,而这正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4.大文化散文反思历史

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值得提及的还有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该书于1992年由知识出版社出版,随后余秋雨又出版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从《道士塔》中王道士为了少许银两将大批珍贵文物卖给外国人的行径中,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与鲁迅小说《阿Q正传》对国民性的批判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8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以书代刊的《老照片》,老照片的出版有三个贡献,一是开启了读图时代,二是掀起了怀旧思潮,三是强化了私人叙事。

此外,陈惠湘的《联想为什么》等财经类图书、赵忠祥的《岁月随想》等名人书也开始受到关注,其进入兴盛阶段则到了下一个十年。

三、1999-2008年,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三个十年,出版社的市场化改革得到大力推进,市场化运营日趋成熟,出版的细分市场更加成熟,多元化的出版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具体地说,在原来比较平淡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出版现象。财经书由社科图书中的一个小门类成为了畅销书频出的大领域,文学书中青春文学从无到有开始成为文学类图书中最耀眼的板块。少儿书中产生了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超级畅销书。一向不温不火的养生保健书成了许多出版社争相出版的热门书。还有名人书、网络文学书、素质教育类图书等等都令人刮目相看。

1.财经类图书由专业到大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只要埋头生产产品就会活得很好的企业忽然感到企业不好做了,企业必须定好位,懂管理会运营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生存。市场经济使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对财富的关注热情日益高涨,这使得财经类图书有了广泛的市场基础。中信出版社原常务副总经理卢俊在接受口述出版史课题组采访时说,财经类图书已经由专业类图书转变成了大众图书,原来只有张瑞敏等专业人士才读的德鲁克管理经典系列图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财经专业图书已开始走向大众读者的案头。如何组织人去完成使命,如何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价值这些管理和经济的问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国外大企业管理者的传记类图书及总结大型企业成功经验的书受到普遍欢迎,《杰克韦尔奇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赢在执行》等图书成为了畅销书榜的常客。

当时,最受大众欢迎的财经书是在国外被称为管理寓言的图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邮差弗雷德》《富爸爸,穷爸爸》等,这类图书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励志功能,被称为财经励志书,而通过故事说明道理的特色更适合大众的口味。《富爸爸,穷爸爸》的出版方依据该书如何进行财富管理,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如何进行理财的主题提出了财商的概念,并提出“智商,情商,财商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把财商和智商、情商提到了同一高度,同時还举办各种培训班普及财商知识,这顺应了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大潮,也契合了社会大众思富致富的梦想,一时在全国掀起了实现财富自由的紫色风暴。

本土财经类图书值得提及的有:总结企业经验的《大败局》《细节决定成败》等,以名著说管理的《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一个好员工》等。这个时期对中国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部书叫《狼图腾》。《狼图腾》其实是一部讲述狼故事的小说。其策划者安波舜在接受口述出版史课题组采访时说,《狼图腾》主要表现的是狼宁死不屈、为自由奋斗的精神,但许多企业家看中的是其中的狼性企业文化。狼文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狼嗅觉灵敏,善于找机会;第二,狼成群结队,有团队精神;第三,狼不屈不挠,顽强勇猛。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华为永远都是狼文化,百度总裁李彦宏、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等都在公司中推行过狼文化。《狼图腾》的出版引发了一系列狼文化图书,掀起一股狼文化热潮,尽管狼文化有许多不足,但其对许多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

2.青春文学图书伴随一代人成长

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韩寒的第一本书《三重门》,由此开了青春文学图书出版的先河,此后韩寒的《长安亂》《零下一度》《毒》,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王文华、春树、曾炜、张悦然、藤井树、蒋峰、李傻傻等青春文学写手的图书相继出版,形成了青春文学出版的大潮,其市场关注度甚至高过了许多知名作家。青春文学由反叛到忧伤、迷茫再到幻想,和一代青年人成长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出版人的团队运作与造星工程也不可忽视,出版机构对青年作者及团队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形成了流水线似的畅销图书生产机制,这一点仍值得后来的出版人借鉴。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均成名于萌芽杂志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作文大赛到图书出版,到影视制作,萌芽杂志、万榕书业、春风文艺、长江文艺等出版机构都是这些文学明星的幕后推手。尽管后来的青春文学图书存在一些语言不规范、身体写作、快餐化、价值观失落的不足之处,且跟风出版盛行,但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至少他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你甚至会感到自己很孤独,你会受到很多的排挤。度假和旅行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停寻找我热爱的一切。”韩寒在《一座城池》中所说的话,可以说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那一代年轻人无悔的选择。

3.少儿图书助力少儿想象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自己未必会买书,但在给孩子买书上却毫不吝惜。少儿图书市场的需求大,竞争充分,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可除专业少儿出版社外,许多非专业出版社、民营书商、国外出版机构也都进入少儿出版领域,形成了所谓四狼竞争的格局。少儿出版包括学前低幼、科普百科、儿童文学等诸多领域,少儿文学图书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

“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窗边的小豆豆》等一系列超级畅销书的成功引进,形成了少儿图书销售的高峰,“哈利·波特”可以说是这座高峰的峰顶。“哈利·波特”系列的畅销表明想象力的培养已经广泛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注。国内原创儿童文学图书方面杨红樱、秦文君、郑渊洁等作家的作品也逐渐热了起来,形成引进、原创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

4.通俗学术著作普及传统文化

随着国学热在国内的兴起,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开始热播并很快波及图书市场。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切中了当时戏说历史电视剧造成的时弊开始产生广泛影响。随后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一系列百家讲坛延伸的图书都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其中《于丹〈论语〉心得》引发的争议最大。许多专家指责于丹对《论语》的解说错误百出,而于丹则强调她只是讲自己读《论语》的心得。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说,于丹的聪明之处在于书名中用了“心得”二字。既然是心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就怎么解释都不为过。事实上于丹只不过是借《论语》讲她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比如在讲到孔子的“恕”字时,于丹用了一个希腊仇恨袋的故事说,挡在你面前的仇恨袋,你绕过去就行了,如果你踢他,他就会越来越大,挡住你的去路。这个故事与“恕”的含义是否一致有待探讨,但其对人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则是无可置疑的。

5.健康养生类图书倡导健康新理念

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加大,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当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不断地离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1,事业、爱情、金钱、住房等等都是后面的0,只要有健康这个1在,后面的0越多,生活就越幸福,如果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等于0。”这种把健康排在第一的理念催生了健康养生类图书的兴盛。2002年8月,洪昭光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出版,养生书开始在图书市场崭露头角,2006年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一时风靡大江南北,2007年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成为年度畅销书,2008年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引领健康书市场的风向,健康养生图书出版形成热潮。然而,由于健康养生书中一些相互矛盾的现象及一些奇异观点导致读者对这类书的不满。

6.名人传记图书树立大众偶像

在第三个十年名人传记类图书也颇受读者关注,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崔永元的《不过如此》、朱军的《时刻准备着》,都可以说是销量不俗的畅销书,这些书借名人的偶像效应,吸引了许多粉丝。这一时期的名人传记中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最具特色。《我们仨》的责任编辑张荷在接受口述史课题组的采访时说,《我们仨》在对杨绛、钱钟书和女儿钱瑗日常琐碎生活的描述中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事实也确实如此。杨绛在《我们仨》中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网络文学图书最富创新力

网络文学类图书也是第三个十年内较有影响的出版现象,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出版后,《诛仙》《盗墓笔记》《鬼吹灯》《梦回大清》《步步惊心》《明朝那些事儿》等一系列网络文学图书先后面世。网络文学是最富想象力和创新性的领域,网络文学不但出版图书,而且被改编成网剧、网络游戏、电视剧、电影等,并且生产出许多衍生产品,网络文学是整个IP运营产业链的源头,在走向世界方面也独具特色。网络文学类图书是第三个十年及后来相当长时间内图书出版的重要方向。

四、2009-2018年,主题化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主题出版一直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在国家政策如国家出版基金等的扶持引导下,主题出版由政治任务转变为出版单位的自觉追求,主题出版更加突出,更加繁荣,形成了以主题出版引领,多元出版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1.主题图书引领思想文化发展

全国各出版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等一系列主题出版物。这些主题出版物有三大特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国梦主题;二是讲述中国故事,生动形象,具有中国作风与气派;三是把大道理与小道理结合起来,通过真实细节、鲜活语言让人感同身受。这些主题出版物更富人情味,更接地气,更能触动人心,在图书市场中亮点频频,实现了常销、畅销,引领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主题出版物大放异彩,改变了有些人认为主题出版物是应景之作、叫好不叫座的看法,也为今后的图书内容生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语录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鼓舞每一个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

2.文学类图书关注社会热点

向现实主义复归是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显著特征,如贾平凹的《带灯》、金宇澄的《繁花》、陈彦的《装台》等现实题材长篇小说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先锋文学的探索者也开始向现实主义回归,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苏童的《黄雀记》、余华的《第七天》等都开始把形式探索与现实关怀相结合。关注改革现实,反映生活新气象和书写关乎民生的社会焦点与热点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流,其中周梅森的新著《人民的名义》较具代表性。《人民的名义》不同于那些官场小说,不是一味地展示官场腐败与权谋,也不同于一般的反腐小说一味地歌颂高大上的纪检干部,而是从纪检干部与贪官的交锋中展示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场景,并揭示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这样的主题既契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也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体现出了时代最强音。

3.财经类图书主题由执行转向创新

财经类图书在第四个十年与时代结合也比较紧密,财经理论由工业时代转向互联网时代,管理类图书的主题由“执行”转向创新,企业家传记由工业企业家转向互联网企业家和高科技企业家。关于互联网理论的图书有《长尾理论》《免费》《失控》《蓝海战略》《分享经济:互联网共享主义》《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等,关于创新类的图书有克里斯坦森的创新三部曲、凯文·凯利的《必然》、彼得·蒂尔的《从0到1》等,企业家传记有《史蒂夫·乔布斯传》以及马云、马化腾、任正非、李彦宏、刘强东等的各种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的畅销源于广大民众对创意、创新的渴望,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名言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从0到1》等创业类图书因适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也颇受欢迎,“成功的人自意料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这可以说是许多创业者成功的秘诀。《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在我国出版之后,“大数据”的概念迅速在全社会引发热议,商界、信息技术界、政界乃至医学界、教育界等众多领域都试图将其付诸应用。然而“大数据”分析只是人的一种参考工具,他不能代替人脑的判断。大数据分析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但“唯大数据”实不可取,总给一个喜欢买肉的胖子推送肉,行吗?

4.治愈类图书又写新篇章

第四个十年,青春励志这一永恒主题又产生了新的成果,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兵的《乖摸摸头》,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苑子文、苑子豪的《穿越人海拥抱你》等一批青春励志、心理治愈系图书,用青春年华里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故事抚慰、温暖、激励年青人健康成长,散发出青春的光彩。

励志类图书中咪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比较有特色。咪蒙的图书由他在微信公号的文章选编而成,其中的《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拼》《是的,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等文章干脆、简单、火辣,聊的都是职场、爱情、拼搏之类的生活话题,被人们称为“毒鸡汤”。她以刺激人的方式来促人警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为了取悦市场,她的有些话有点俗,别忘了取精华去糟粕。

引进版治愈类图书包括《岛上书店》《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等。《解忧杂货店》讲述了几个爱与救赎的故事。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三个小偷意外闯入这家杂貨店,开始为那些陷于生活苦恼的人提出真诚建议,而这三个小偷最终也听取了杂货店主人浪矢雄治的意见获得了新生。除了精彩的故事外,书中还有不少令人警醒的闪光名句:“其实若真正有才华,运气并不是那么重要”“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此外,在第四个十年里,曹文轩以《草房子》等儿童文学作品获国际安徒生奖,刘慈欣的《三体》获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电视节目引爆同名图书畅销等现象也值得提及。

五、未来图书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40年图书出版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的竞争、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对图书出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出版社在利用新媒体进行选题策划、营销宣传的同时,努力实现图书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了图书数据库、电子书、有声书、AR/VR图书、多媒体电子书、现代纸书等多种图书形态,其中不少新的图书形态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四大名著演播版、《科学跑出来》(VR版)等都获得了极高的销量,通过纸书加二维码链接周边服务的现代纸书也逐渐受到读者认可,新的图书形态将成为图书出版的一种重要趋势,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让我们静下心来,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共同迎接数字化、多样化、多功能化的图书出版新时代。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猜你喜欢
类图书图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新媒体环境下小说类图书的创意营销研究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