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2018-02-21 22:55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业驱动制造业

李 艳

(介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心, 山西 晋中 032000)

引言

随着新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如经济增速回落、重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等,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立足国情,认清形势,不断顺应新时期的变化,主动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解决企业产能过剩问题,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开发。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1 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分析

1.1 经济增速

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的增长开始进入快速回升、快速回落、平稳回落的循环期,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循环期的回落阶段。我国工业经济增速将进入中长期放缓的阶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1]。一方面,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其增速有所回落,而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回落的影响,由其带动的制造业和重化工的增速也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多工业企业愿意选择进口产品或生产原料,出口对于经济增速的贡献率降低,加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大,为拉动内需进口商品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导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比重大幅度下降[2]。再者,消费作为推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对于工业经济增速的作用逐渐超过投资,但由于没有一个好的消费环境,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分配结构不平衡等,受到这些不利条件的制约,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下,消费对于推动经济增速的作用就不会很明显。

1.2 产业结构

以重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新兴产业相对比重逐渐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而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消费对于经济的推动力逐渐提升,传统工业企业亟待转型升级,服务业和制造业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结构长期发展的趋势[3]。但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变得不重要了。相反的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工业经济不得不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动力,以此解决常年积压下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对于我国的创新发展、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产业调整的方向,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为以高端技术为导向的高端制造业。不仅如此,我国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也正逐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节能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从而来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4]。

1.3 劳动要素供给

过去几十年,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低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而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人口优势已经在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短缺现象较为严重。正所谓“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鉴于此,我国更应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开发,加大对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积累与培养,通过人力资本的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工业经济发展新趋势分析

1)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回升。随着这些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不断呈上升趋势,在此影响下,我国的工业经济也呈现出缓慢复苏之势。近几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呈上涨的趋势,如果我国工业企业能牢牢把握住局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调整战略结构,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积极进行创新,不但能解决企业自身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有望成为推动全球工业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而且就现阶段来说,我国整体消费形式逐步平稳,且逐渐形成新的消费亮点,服务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加上当前我国中产阶层其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对上述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正逐步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在整体上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趋于平稳,甚至是小幅度上升[5]。

2)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有资本、劳动力、资源三大传统要素,从分析近几年的整体形势来看,人口老龄化日渐加重、工业投资边际回报率递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比较严重,随着过去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所拥有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已经行不通。要维持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的支撑,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也是未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要促进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型,就必须要不断深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6]。

3)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个产业,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个性化的生产与服务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满足人民不同的产品服务需求。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如今,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两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服务型制造业比传统的制造业呈现出更大的优势,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日趋交融,促进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其发展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新常态”,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3 结语

新时期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难题,难题面前即是机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改革与发展都势在必行,只有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机遇中不断发展,才能在世界日益竞争的环境中站住脚。如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已经很明确,在新形势下,必须要主动适应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并加强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让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使中国工业经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1]陆利辉.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J].经济,2016(10):25.

[2]黄群慧,原磊.步入“新常态”的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J].区域经济评论,2015(3):24-33.

[3]孙巍,唐绍祥,李何.市场化进程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1):68-77.

[4]王庆,杜纲.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4):56-60.

[5]肖尧,杨校美,曾守桢.劳动力成本、投资效率与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财经科学,2017(3):40-51.

[6]裴莹,林秀芝,张海燕.工业经济发展区域关联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7,38(2):117-121.

猜你喜欢
服务业驱动制造业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