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2018-02-21 23:51魏晓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传统

魏晓莉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1 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1 关于传统文化的界定

研究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先弄清楚传统文化的概念。目前,学术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辞海》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另外,周淑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提到“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有精神层面的、制度层面的、物态层面的涵义。”从这些概念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我国千百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而来的,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反映或承载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习俗、生活方式和地方特色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浓缩着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由于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因而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杂,几千年来它的传承方式以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为主,但随着自然历史条件的变迁,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遗产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民间手工技艺逐渐被机械化取代,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

1.2 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新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空间。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可利用数字技术能不断复制的特点,将一些文物等实物类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3D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从根本上避免文物实体在展示过程中出现损伤;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利用新媒体非线性传播的特点,突破传统媒体由传到受的单向传播关系,使其传播实现双向互动的规模化。同时,以数字化为介质的传统文化,可借助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传播上突破文化、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即时、广泛传播。

2 传统文化数字化平台的传播方式

数字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带来诸多新的可能,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目前传统文化利用数字化平台传播的方式大致如下。

2.1 文化界学者与新媒体合作,传播传统文化

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于2014年开始与互联网媒体合作,出品了个人网络脱口秀《嘟嘟》。他以独特的“马氏”语言将文化、历史、热点事件与电影充分结合解读,在他既幽默逗趣又不失智慧深度的解读下,观众能在浮躁的信息大潮中,聆听到有态度的声音,品味文化的魅力。2017自媒体人王凯与马未都合作,推出大型音频节目《凯叔讲历史》。该节目专门给孩子们讲述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的有趣历史,共572个音频节目。该节目上线当天,24小时内卖出15000份,可谓极受欢迎。文化界学者康震、郦波、王立群等近年来也纷纷与新媒体合作,推出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今年年初,《康震品读古诗词》上线喜马拉雅,整个节目倾尽康震20多年的诗学心得,对70首古诗词进行深度解读,每首延伸1~2首关联诗词,共计200多首名作、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择取每个诗人一生的关键时刻,采用激情洋溢、纵横融汇的讲法,让听众体会到文学、美学与历史交织的魅力。

2.2 大型网络游戏取材传统文化,在经营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很多成功的网络游戏都取自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取自《聊斋志异》的《梦幻聊斋》、取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取自《山海经》的《轩辕传奇》、网易公司的《大话西游》和金山公司的《封神榜》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网游公司推出了更多的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网游,并从多方位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如腾讯公司的大型网游《王者荣耀》,它唤起了80后、90后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关注和热情。2017年年底,该游戏上线了一款专门为其游戏中角色“甄姬”打造的周年限定皮肤“游园惊梦”。它取材于明代汤显祖代表作品《牡丹亭》中最为经典的唱段——《游园惊梦》,由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为其配音。此次网游与传统戏曲的结合,不仅令网游产品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传承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2.3 数字出版扩大传统文化的内容外延,创新文化资源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由于声音与影视及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出版的局限。数字出版应用于传统文化传播,不仅可以增强多方位记录与传播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而且拓展了利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领域。

2015年10月中华书局成立了一家专业做古籍数据化的公司,和传统的出版完全区隔,运作模式按照科技公司的模式来做。2015年11月,经典古籍库线上版发布,中华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短短一年里,在线版已经在100多个机构开通试用,北美地区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几所大学都购买了在线产品。2016年4月,经典古籍库微信版上线。这是在社交移动平台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古籍资源,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检索、分享内容。短短半年,微信版吸引了近3.5万名读者。中华古籍库的数字化出版,不仅实现了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大规模跨地域、跨集团的数字资源合作,而且成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线上传播的国际化。

当然,数字出版的概念早已不再局限于文献典籍,同时也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出版的范畴。古老的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可以说是积极主动与互联网拥抱,除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之外,近两年陆续出品了“故宫出品”系列APP,截至目前共有9部应用。该系列APP并不是让用户简单地去浏览一遍内部场景,只是介绍代表性展品,而是将单个内容提取出来做细节性展示和介绍。如“韩熙载夜宴图”APP,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及散宴这五个段落,以“连环画”的构图叙事形式去表现各个情节,并最大限度保持了原作本身的特点。用户可触摸画卷中的奏乐者和舞者,他们即会为你演奏起古乐,跳起舞蹈。为了让用户拥有更直观的视听体验,APP内还融入了语音、文字及视频等媒体信息,给用户呈现出每个细节,其中也不乏专业的注释来介绍画中的历史故事和印章等内容。9款系列APP带领用户走进养心殿、三希堂和太和殿,穿龙袍、逛数字故宫。故宫利用数字技术,建成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数字博物馆。古老的故宫以数字出版的崭新方式,吸引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接触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字出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2.4 数字媒体装置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数字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装置艺术,这些新媒体包括录影、声音、表演、电脑及网络,它们与传统装置的自然材料形成合力,在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鉴赏上,能带给观众一种与艺术作品的交互感,给予观众新的感受和启迪。

如萧冰为世博中国馆公共休闲区设计的座椅装置《荷塘清趣》,通过上方悬挂的投影仪和座椅下的传感器,观众在参观疲惫坐下来休息时,触发与之相连的电脑,当投影仪将动画投射在画纸上时,观众会以为自己坐进了中国人的书房。面前的桌面上,如动画片般立刻展开一片水墨画风格的荷塘。拿起桌上的一方印章,放在“水塘”上,塘里的“小鱼”就会四下散开。再放到“荷花”上,原本落在上面的“蜻蜓”也会飞起来。同时配以水声、鸟鸣等,并播放乐曲与之呼应。观众既得到了休息又能了解到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的生活乐趣,体现了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从当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现状来看,其传播的方式正在积极、主动与数字媒体相融合。一方面,新媒体数字化平台多元、立体化的传播特性,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内涵也为新媒体传播平台提供了精品内容。因此,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构建。既要充分重视对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重视传播的质量;既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由点到面的广泛传播,扩大传统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又要全面利用数字平台,从受众角度出发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既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形式,又要尊重其特性,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魅力永存。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更是日新月异,在探寻二者融合创新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让数字化平台担负起更多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而且应探寻如何让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实现赢利的多元化,并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真正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平台。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老传统当传承
答数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