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制晚报》透析都市类报纸法治新闻的发展现状

2018-02-22 07:17张希臣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版面法制通讯

张希臣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刻关注与决心。与此同时,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担当起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法治报道的宣传意义重大。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这对法治新闻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随着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法治报道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报纸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法治类报纸如《法制日报》,除此之外,各大都市报也开设法治专栏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事件的报道。电视方面,各大电视台不但开设了法治类节目如“法制进行时”,还专门开设了法治频道如中央电视台的第12套“社会与法”频道。网络方面,更是创立了专门的法治媒体的网站,全天候进行法治报道。

由此可见,法治类媒体风生水起,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对象聚焦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报道内容十分广泛,从社会新闻到明星八卦都涵盖在内。其中,法治新闻也是都市报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了《法制晚报》,探索都市类报纸法治新闻的报道现状,并尝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顾名思义,法治新闻就是与法治相关的社会事件的新闻报道。法治新闻并没有固定的定义,国内学者对法治新闻的概念判定也不相同,常见的有:“法制新闻就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有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报道。”也有学者认为:“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为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消息。”通俗来讲,有关国家的法治建设,社会上发生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案件的庭审,一些普法宣传活动等都属于法治新闻报道的范畴。

《法制晚报》有多个法制版,如“丽案调查”“检查在线”“法制时讯”等。本文选取了《法制晚报》的“法制案讯”版面,主要选择了2014—2016年的报纸,从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各选取一个星期,总共6周的“法制案讯”版进行分析,共得到样本15版。

法治新闻与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都是新闻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新闻的一种,法治新闻的采写比一般社会事件的采写难度大,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因此,法治新闻的发展相对也较缓慢。

二、研究发现

(一)报道规模稳定,报道体裁明显变化

笔者选取的3年案例中总共15个版面,其中2014年5个版面,2015年有6个版面,2016年有4个版面。可以看出,《法制晚报》在“法制案讯”版面的配置上趋于稳定状态。

2014年发表报道20篇,其中消息19篇,通讯1篇。2015年发表报道文章17篇,其中消息11篇,通讯6篇。2016发表报道8篇,值得注意的是,这8篇全部是通讯,没有一篇消息。单从报道的数量上来看,“法制案讯”版面的报道规模有所下降,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3年来,“法制案讯”版面的配置基本趋同,报道数量上有所减少,这是因为在报道体裁的变化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2014年20篇报道中仅有1篇通讯,其余均为消息,通讯的占有率为5%。到了2015年,“法制案讯”在版面上开始作出调整,17篇报道中,通讯占到6篇,占有率达到35%。而到了2016年,所有报道均为通讯,通讯的占有率高达100%。从2014年到2016年,《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在体裁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消息和通讯作为两种不同体裁是报纸的“常客”,消息报道迅速,以突出事实为主,而通讯则报道翔实,以深度发掘为主。消息一般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属于“告知”的范畴,而通讯则类似于向读者解释事情的经过,属于“解读”的范畴。3年来,“法制案讯”版面选用体裁的变化体现了《法制晚报》理念上的一大变化,不仅仅以提供事实为主,更重要的是从事实表象出发深挖真相,发掘广阔的原因、背景等层面的信息,这符合在当今网络发达对纸媒不断冲击背景下,纸媒以内容为王着重内容生产的策略。

(二)报道体裁多样,主题倾向“老百姓”

在提取的3年15个版面45篇报道中,报道所设计的内容十分多样,笔者将其所涉及的内容按体裁分为法治建设、抢劫强奸、诈骗偷窃、整治问责、索赔维权、杀人放火、交通安全以及其他共8项。总体来说,报道题材按多到少的顺位排列为诈骗偷窃10篇、法治建设8篇、索赔维权7篇、整治问责7篇、杀人放火4篇、抢劫强奸2篇、交通安全2篇以及其他类5篇。

由以上总结可以看出,3年以来,报道最多的是诈骗偷窃类,报道最少的抢劫强奸类和交通安全类。笔者将诈骗偷窃和索赔维权归结为与大众休戚相关的有关民事方面的案例,把法治建设和整治问责归结为普法宣传和监督法治建设的案例,另外还有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和交通安全有关的刑事类案件。可以看出,和民众息息相关的民事类案件最多,为17篇,占到了总报道量的38%。有关普法和法治建设的则为15篇,占到了总报道量的33%。两者占到了总报道量的71%,是《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面的“常客”。《法制晚报》执行总编王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们主要是把报纸内容定格在最贴近百姓的新闻上来体现‘离你最近’的内涵。”和民众相关的民事类案件占比最高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些案件与老百姓的生活贴近,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这类案件的报道也会给民众以警示或教育作用,有助于民众提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此外,报道第二的普法和有关法治建设监督的案例则体现了报纸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有助于百姓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最新动态。对法治建设的监督则体现了报纸舆论监督的功能,体现了报纸的社会公器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整理3年以来《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面的报道主题,可以发现,2014年报道体裁丰富多样,有法制建设类、索赔维权类,也有交通安全类,此时的“法制案讯”版面报道篇幅短小,篇幅较多,涵盖面广。到了2015年,报道体裁有所减少,但是总体来说还算均衡。而到了2016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仅有诈骗、偷窃、抢劫、强奸等四类。笔者概括其原因一是篇幅扩张,内容上更加深入以至选材上有所侧重,二是《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面的定位更加清晰,更倾向于整个报纸“离老百姓”最近的定位。

(三)报道内容更加翔实深入

上文提到从2014年到2016年,“法制案讯”版块的报道题材发生变化由消息侧重向通讯为主转移,这意味着报道篇幅增大。笔者选取了2014年的两篇报道和2016年的两篇报道进行比较。其中2014年两篇报道在去掉标题后正文部分的字数分别为670字和701字。而2016年的两篇报道在去掉标题后的正文字数分别为1990字和1762字。单篇报道字数上的增多说明报道内容的丰富,而报道数量上的减少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了2014年一篇标题为“大兴村官扎死远亲 一审判12年”的报道和2016年一篇标题为“发招嫖卡‘争地盘’抢劫”的报道进行比较。二者标题都采用了主、副标题的写法,点明了报道的主要事件以及处理结果。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村官扎死远亲”的报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报道,第二部分为法院判决的具体情况。主要报道方式采用了倒金字塔的结构,开头部分对事情经过以及判决结果进行了简要概述,随后介绍了案件经过,庭审中的情况以及检方出示的证言。对比之下,“发招嫖卡争地盘抢劫”的报道则翔实很多。内容分为案件介绍、庭审、供述、检方、法院判决五个部分,版面布局清晰。前者是概述性的描写,没有展开,而后者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由此可见,“法制案讯”版面在后来的报道上不再追求报道的“多”,而是力求报道的“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面在报道上有所改变,侧重点也发生了转移。法治新闻报道在都市报中更加注重内容,从而进行多方位解读。受网络与新媒体的影响,报纸时效性的减弱,以“内容为王”成为报纸法治新闻报道的重点突破口。2016年以来,“法制案讯”版面的报道内容多样,报道中呈现多方意见,更有来自专家学者的解读,使得一些法律问题不那么晦涩难懂。

三、法治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报道主题偏向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法制晚报》“法制案讯”版面的报道体裁越来越集中,尤其到了2016年,报道仅集中在诈骗偷窃、抢劫强奸、杀人放火这三类上,之前存在比较多的法治建设以及整治问责则不见去向。可以想象,都市报作为市民报,为吸引读者,报道的多是故事性强的案件。但是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理应适量报道宣传国家法治建设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都市报中还存在刑事案件多于民事案件的情况。究其原因,无非是刑事案件故事性强,类似“杀人放火”的事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时,刑事案件的主要采访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采访过程中比较好操作。

(二)报道内容炒作、记者专业性有待提高

纵观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被淹没,显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吸引读者,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甚至是骇人听闻的标题成了制胜法宝。此外,内容上也存在这些问题,有些报道对作案过程作了过于详细的报道,似乎越血腥越有吸引力;有些报道则使用关键字对报道内容进行定性。

法治新闻报道是专业性很强的报道,法律程序、法律用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如今的都市报道中,法治新闻的报道“白话”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对案件的报道过程也不够严谨。

(三)对当下法治新闻报道的建议

法治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类别,肩负着重要的舆论监督、宣传教育、预警和引导作用。因此,做好法治新闻的报道工作是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媒体机构应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好法治新闻报道。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应把握好法治新闻报道的节奏,在整体上对法治新闻报道进行调控,做好报道内容的均衡,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记者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法治新闻从业者要明确工作定位,培养自身的法律素养,树立法律意识,正确使用法言法语,遵循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做有益于社会的法治新闻报道。

[1]刘斌,李矗.法治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49.

[2]辛妍.打造一张“离你最近”的报纸——访北京《法制晚报》执行总编王林[J].传媒观察,2005(09):11-13.

[3]高东.报纸创办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0-93.

猜你喜欢
版面法制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通讯报道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通讯简史
版面撷英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