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实践研究
——以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为例

2018-02-22 11:16杨维波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实训

杨维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外语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和课程开发与建设,学生语言技能、商务技能及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企业教师参与人才培养主要是教堂教学和协助承担校内实训课程,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不能完全满足培养所需。为尽可能规避“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困境,组织合作企业开展研讨,结合企业现状和优势,商讨可行有效的新合作模式,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从根本上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双平台”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平台的建设

学校2015年开工建设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大楼已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新大楼的建成,为本专业的教学用房得到最好的保障。同时日语角、第二课堂、日语协会、中外语言学习等活动项目和载体具备良好的设施和场所。在此基础上,专业的实训设施也得到更新和添置,商务模拟室、商务单证平台、日本文化体验馆、日语语音室等功能先进的校内实训室的投入使用为开展“语言+商贸+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校内保障。

(二)校外平台的建设

专业对现有合作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项目开展时新建2家校外实训基地,成立指导教师团队,让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在企业“零距离”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了解职业技能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技能实践和实训提供保障。通过“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结合校内任课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优势,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融合企业元素,校企联动,共建“语商融合”的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基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双导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典型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确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参考。商务日语专业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深入开展研讨,引企入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要求为引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双导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结合、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的渗透、校内外教师协同授课等几个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下的多元开发与实践,将企业课程植入校内课堂,将学生实训纳入企业真实环境,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与形态。

(一)引企入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贴合行业、企业实际,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商务日语专业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实训课程与校外实训课程优化组合,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职业素养符合职场基本技能的要求和岗位需求。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双导师”模式下,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打造“定向型”和“项目纽带型”课程,语言课程与商贸课程的比例达到3:1,其中商贸类课程包括由企业导师直接授课的形式、校企协同授课及企业实地实践三种方式。实现“理论-模拟情境-现场实训”三段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

结合专业特点,创新表现形式,注重综合能力运用,建立“语商融合”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优化、技能竞赛、创业培训提升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同时,企业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将典型岗位任务和要求渗透到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既适用一般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又能满足同一类别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理论课时由校内教师承担,实践教学部分由企业教师负责,校内外教师独立授课或校企协同授课,实现课程有效性的最大化。校企协同授课要求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备一门课,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通过充分的研讨进行合理的分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校内教师承担理论知识讲授、答疑、和作业辅导。企业教师结合岗位实际,以任务为引领、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部分的教学。

(三)“双平台双导师”模式下的评价体系

根据“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原则,结合课程性质、内容、教师各授课占比等确定考核评价比重,对于协同承担的课程均需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对课程进行考核和评价。要求校内教师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企业教师按照岗位职位要求进行评价和考核。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考核权重依据课程性质而定。“理论+实践”课程的校内校企协同授课课程按5∶5,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模拟性的实训课程,需要校内教师全程跟进的情况下,企业教师8:校内教师2,在企业完成的实训课程,校内指导教师起协调作用,考试由企业教师承担。

三、“双平台双导师”模式下的成效

经过一学年的实施,实践证明“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下对专业建设、企业、师生成长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平台双导师”模式下促进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专业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现,专业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在语言类专业的落地模式,既有利于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行,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帮助专业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和措施,从而推动专业的结构优化和有序良性发展。企业教师加入到教师团队,有助于教师团队结构的优化,提高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二)“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下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企业的良好运行需要大量的人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脱离社会、行业、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难免知识结构和技能与现实所需脱节。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以达到岗位技能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中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开发课程,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量身定制”,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达到其岗位要求,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人才资源成本。高校和企业通过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双平台双导师”模式下促进了师生的成长

在“双平台 双导师”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师生进入企业,教师通过带队、校企协同授课、企业实地考察、协助企业导师案例分析等手段,一方面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分析行业形势、把握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自身能力的提升方向,有助于专业建设和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借助专业建设的平台,进行自我提升。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践,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商贸能力和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是企业教师的强项,但在授课、教案制作、辅导答疑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通过校内外教师协同授课,企业教师不断吸收来自校内教师的成熟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使企业教师在教学态度、授课水平、管理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校企协同授课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备课、实施和评价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校企协同授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通过研讨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承担课程,基于教师双方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互相协作,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顺利进行。校企协同授课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对提升师生的协作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之路,是师生共同的成长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语言类专业结合自身状况,在遵循教育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紧密贴合行业需求,不断改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新形势下的校企组合模式,有利于语言类的新形态发展。专业会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开拓专业、企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实训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爱情导师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