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课型下的文言文教学探析
——以《诗经·卫风·氓》的教学为例

2018-02-22 12:54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欧阳宇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文言导学文言文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欧阳宇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大多侧重于对教材文篇所展示的呈静态符号表征的文言词义、句式、段意、常识的授受,且要求学生仅对其进行机械的训练和简单的占有;在教学方式上也呈现碎片化特点,也就是就知识讲知识,忽视了文言知识的传授在于学生文言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行为往往呈现交往单边化的趋向,教师利用自身的角色优势、对知识掌握的相对权威和课堂把控的主动权,按部就班地将文篇内容从句读到音义、从字词到句段、从意义到价值,一一传授给学生。这种分解式的文言文教学经常会将一篇篇文质优美的经典肢解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剩下的就是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咀嚼式”的静态知识输灌,难免让学生生厌,从而导致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然而,在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问题导学”高效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将旧貌换新颜。通过在老师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的前置性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已经习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借助工具书、教辅资料和同伴帮助进行自主学习,并罗列自己的“问题”,也许有一些属于缺乏可学习性的“伪问题”,然后在师生共同营造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生本联导”“生生互导”和“师生相导”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老师的“导引、督导”教学行为和生生互助、小组协作、团队交互、群体分享的学习行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自己的文言知识意义和价值观的建构,促进个人文言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问题导学”课型下的文言文教学

下面以《诗经·卫风·氓》为例探析“问题导学”课型下的文言文教学。

《氓》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中,大多都是按照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分析内容——鉴赏手法几个教学环节进行,基本上是老师讲授、学生识记,师生所重视的是对碎片化符号知识的积累,忽略的则是知识意义获得和价值观培养。而在“问题导学”课型下教授这首经典诗歌时,采用问题导学的课堂形式,旧课新教让经典重现了时代和文学的双重魅力。

1.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给出这篇文言诗歌自主学习的任务,给出阅读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进行前置性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1)借助工具书、教辅资料和同伴合作,流利地诵读课文并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文中的字词句义;思考你感兴趣或者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概括故事,理解人物形象,思考你对故事内容的疑惑,对人物形象的疑问。

(3)理解和掌握《诗经》最常见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思考技巧和手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4)触类旁通,探讨文本的价值和时代意义,联系你最近看过的电影电视或新闻思考本诗在经典性和时代热点方面的意义。

2.依托问题共同探讨

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生生互助,共同探讨各位组员罗列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采取巡视、提点的方式,指引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向或思路。这样,小组内部的共性问题(也包括字词句义)基本上能够得到组内互助学习解决。而组内不能解决或需要老师呈现思路的问题,汇总、提交老师,老师把各小组的问题(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归类,通过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第一,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

(1)“蚩蚩”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哪种说法更合理?

(2)为什么是“秋以为期”?春季万物萌发,百花齐放,岂不更好吗?

(3)为什么登“垝垣”(倒塌的墙)而不是站立城头?城头不是望得更远吗?

(4)为什么三次提及淇水?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女子对氓的告诫吗?

第二,人物解读方面的问题

(6)“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女子的兄弟为什么要讥笑她?

(7)女子为什么不向朋友倾诉而“躬自悼矣”?

(8)女子说自己美丽勤劳,勤俭持家,难道她自身完全没有过失?

(9)女主人公在最后一段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行动?

(10)氓有哪些不对之处?

(11)氓对女主人公有真情吗?和她结婚是为了谋取钱财吗?

第三,技法鉴赏方面的问题

(12)为什么要用“桑”来作比?

(1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有什么作用?

(1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是否与后文结尾有关联?

(15)最后为什么要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有什么含义吗?和全诗有什么关联?

第四,文本价值和时代热点方面的问题

(16)为什么要把这首弃妇诗选进教材?

(17)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请问他的第一位皇后是谁?为什么失去了皇后之位?(这一问题,老师进行了热点关联引申出新问题)

(18)陈阿娇贵为皇后,深受汉武帝宠爱,11年后却被废了后位,打入冷宫。她的遭遇和“氓”的妻子有没有一些相似之处?

(19)二胎时代,有些人拼了命也要生儿子,对此你怎么看?

(20)不少90后成为“趴窝族”,不工作,不社交,整天抱手机电脑不出房门。你想和这些哥哥姐姐说什么?

3.及时评价与指导

针对以上各小组在组内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因知识建构各节点的思路或方法障碍而生成的问题,教师可采取小组之间的团队交互、群体分享和师生相导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思路和解决方法加以提示、引导,挑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有个性的解读,并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过程和结果做出补充、完善或者纠正,给予中肯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以上问题思考得细致而深入,分享也不错,尤其是有些问题很有知识意义和思维价值。如:(2)为什么是“秋以为期”?春季万物萌发,百花齐放,岂不更好吗?在农耕文化占主导的国度操持人生大事也会考虑在时令季节,秋冬在《礼记》中是“法定的结婚时间”,这在《孔雀东南飞》中也有印证“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这个问题很有文化味道。(3)为什么登“垝垣”而不是站立城头?城头不是望得更远吗?城里的姑娘钟情乡下的小子,女子热情痴情,追求情感的需要,男子暴躁随意,追求感官的满足,两人三观并不一致,这个“垝垣“——”倒塌的墙”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8)女子说自己美丽勤劳,勤俭持家,难道她自身完全没有过失?这个问题和《孔雀东南飞》中“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很是相似,引发了大家对女子在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角色的探讨,对人物的悲剧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具有文言文教学中某一类女子命运的共性特点,有着比较普遍意义。(15)最后为什么要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有什么含义吗?和全诗有什么关联?这个问题看似是篇章结构的问题,其实也是理解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问题。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中说“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成为夫妻,不是更恩爱长久吗?“氓”却是个例外,这不由不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一个“蚩蚩”爱笑的男子,按理应该是个好脾气的人,没想到一旦把女子娶到手,没多久就大变脸。

有些学生还能把课文和自己看的电视剧《卫子夫》相联系,和“二胎时代”相联系,更是难得,使得《氓》更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4.总结提升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弃妇的悲歌。一悲遇人不淑。遇到蚩蚩的氓本以为他开朗平易内心有爱,谁知却是嬉皮笑脸的无赖,既无耻又无情还家暴。二悲痴情轻信。不仅答应“秋以为期”,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也很相信“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甚至很大方表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人再好,男人太容易得到不懂得好好珍惜。三悲社会风俗。再勤劳再贤惠再能干的女人敌不过无后的罪过,不仅要被丈夫打骂唾弃,还要被兄弟讥笑。女人生活的环境封闭狭隘,有了痛苦只能自我消化,“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三、结语

在这种基于“问题导学”教学理念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深知“传统教学所重视的对符号知识的把握是深层教学对知识意义获得和价值观培养的基础”,即对文言词义、句式、段意、常识的认知、理解、积累是对文言知识、意义、逻辑、价值观的自我建构的前提,但教师并没有沿袭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流程,采取的教学方式则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尽管这种学习方式不是短期就能成为学生自觉的、惯常的学习行为,但它是大班额授课制下深层教学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意义的习得、价值观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利用老师的“导引、督导”教学行为和生生互助、小组协作、团队交互、群体分享的学习行为得以实现,并让文言经典重现时代和文学的双重魅力。

猜你喜欢
文言导学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实词推断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