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呵护孩子美好的童年
——小学一年级家访手记

2018-02-22 12:54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辅导班家长妈妈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吴 玉

开学一月有余,班级中仍有五名学生明显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具体表现为:上课全程处于“信号无连接”状态,下课如脱缰野马,活动排队时随心所欲,就餐时吵吵嚷嚷等。总之,他们的自我控制,特别是情绪控制能力弱,暂时性的问题行为较多,日常“纪律风险”较高。通过翻阅这五个孩子的入学资料和与孩子分别交谈,了解到他们所居住的小区,环境优越;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差,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教养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他们的母亲(非隔代抚养)。基于这五个孩子身上存在的共同问题,我们与五个孩子的家长进行了交流。

一、家访过程:困惑与抉择

深秋的黄昏,阳光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洒在幽静的小区步道上。我们来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里。五个孩子的妈妈陆续都到场后,首先由我们几位老师逐一介绍了这段时间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包括这五个孩子各自的优点和共同存在的问题。然后由五个妈妈分别交流发言,谈谈自己孩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以及家长在教养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妈妈1:在学校里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应该很不容易。我在家只盯着一个孩子,都很困难。比如我给我小孩讲作业的时候,他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东张西望的。

师:目前我们还没有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呢,回到家,他做的什么作业呢?

妈妈1:那是我们自己买的资料,我看很多家长都买了。(说着妈妈从孩子房间拿十多本辅导资料!)

师:很多家长认为,要想孩子学得好就得刷题,也许到了中学,刷题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小学阶段孩子主要的课外作业就是阅读。读书多、喜欢阅读的孩子,视野更开阔一些,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妈妈2:上了小学之后,我的压力更大了。每天晚上把她从晚托班接回来,把在那边写的作业都要检查,写得不好的要订正或者重写。

师:对于晚托,一般是由于家长工作太忙,放学后没有时间接送或者辅导孩子,才送过去。你每天都在家,而且有能力辅导,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去晚托班呢?

妈妈2:我怕自己教的没有晚托班老师教的好。

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学习的内容我们课堂上都会教的,只要孩子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是不用辅导的。家长主要任务是陪伴与督促。过多依赖晚托班老师和家长,会导致她上课不听讲,这样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要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妈妈2:我就是怕她课堂上不听讲,跟不上。

妈妈3:“我们家孩子数学学习应该没问题,暑假上衔接班时,50以内的加减法就写了8本。”(一年级上学期只需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师:哇!真厉害。但孩子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具备了发展的潜力。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学得更好。这也许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还看不出来,但到了中高年级就会产生差距了。一些大城市正规的幼小衔接,从不教知识,而是在语言与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独立性、坚持性、好奇心、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力、注意力等等。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将来很可能会埋没他某方面的天赋,没办法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妈妈4:我们家就是为了她上学才买的这边房子,我连班都不上了,专门负责看管她学习。但是我家这孩子,在家整天就想着玩。

师:她主要玩什么,是看电视和玩手机么?

妈妈4:也不全是,就瞎玩玩。

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除了看电视和玩手机,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她喜欢玩什么,适当引导成为她的兴趣爱好,再发展成特长,将来就会成为她考大学和工作中优胜于其他孩子的“生命源”。

妈妈5:辅导班老师也说他太调皮,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也不在乎。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都换过好几个辅导班了,正好问一下老师你有好的辅导班推荐么?

师:孩子调皮一点没关系,但不能不懂规矩、没有礼貌。我们要让他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才慢慢产生了兴趣。不能光靠打骂去管教孩子。对于辅导班我们既不推荐,也不反对。因为我们认为对孩子最好的辅导来自于家庭,同样,问题行为的根源也是家庭。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有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从游戏、吃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过程中,给孩子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

二、访谈感悟:反思与实践

听了这五位妈妈的述说,立刻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儿童规则感的形成最好的时期在3—6周岁,这五位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做了很多,却错失了孩子规则形成的关键期。面对负担如此沉重的课外生活,也难怪孩子们会选择在校园里,包括在课堂上肆意妄为、自由散漫。如果妈妈们继续如此焦虑下去,孩子们会错失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时期。改变孩子,先从改变父母开始:陪伴孩子,相信孩子,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天地。针对目前这五个孩子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爸爸要关注和深度参与孩子的教育。用男性的眼界与心胸,去影响孩子,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等个性品质。并不一定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陪孩子,但至少在家必须放弃那些不良的个人爱好,给孩子树立榜样。

(2)妈妈要善于学习,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合理安排好孩子的课外生活,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3)重视“亲子阅读”。无论谁陪孩子每天都要安排亲子阅读时间,孩子一起看同一本书,与孩子交流书中的内容,记录下孩子与自己的感想。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分享中,讲规矩学道理。

(4)用“自己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收获)”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此外我们还有个设想:将五个孩子的家长共建一个微信群,教师在群里发布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回家要及时表扬。家长把每天亲子共读和孩子做家务的视频发送到信息群里,一方面分享好的做法,另一方面也接受大家好的建议。待到这五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时,微信群方可解散。如果一个月后微信群还存在,就选在另一个孩子家进行第二次会议,直到微信群解散为止。当然,这个设想得经学校同意之后才能实施。

匆匆而高效地结束了这次访谈后,走在小区的林荫道上,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理想家庭教育的画面:幸福的一家人迎面走来,爸爸还不时为孩子介绍身边的植物,妈妈偶尔帮孩子整理整理被秋风吹乱的衣角,孩子的欢声笑语荡漾在亭台楼宇之间。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爸爸妈妈们都要多思考,何为孩子的“起跑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老师要多思考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独自体会到学习生活中不平坦的过程和喜悦。家长和老师各司其职,为孩子的成长而共同努力,共同呵护孩子美好的童年。

猜你喜欢
辅导班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鸟妈妈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