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本土科普节目 助力县域脱贫奔康

2018-02-22 13:47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5期
关键词:宣汉宣汉县黑木耳

罗 涛

1 针对宣汉实际,选好科普题材

宣汉县辖区面积4271km2,辖54个乡镇﹑491个村﹑77个社区,人口132万,有建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14.31万,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针对区域性贫困突出的实际问题,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宣汉县将全县划分为“四大片区”,即东北部片区﹑中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依托独特优势分类实施综合开发。结合全县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通过与当地农业专家一道商议,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群众种养殖习惯等特点,以及在全县较成熟的种养殖经验等,宣汉县广播电视台拟定出了宣汉高产玉米﹑黄金黑木耳﹑蜀宣花牛﹑庙安脆李等种养殖方面技术推广的科普宣传题材。同时,与相关行业的专家一道精心策划专题片制作方案。

2 组织精干力量,做好科普节目

宣汉县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班子,组织采编制播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根据不同种养殖业的特点,拍摄﹑制作科普节目。

2.1 拍摄期间,注重记录生长过程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需要对玉米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进行全程关注。黄金黑木耳栽培技术,需要对备料→装袋→培养菌丝→下田→采摘→晾晒等环节进行全程关注。蜀宣花牛需要对受精→小牛犊→成年牛等环节进行生长过程的持续关注。

2.2 前期采制过程中,注重关注关键技术

在前期拍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与相关行业的专家做好对接,拟定相关技术的采访提纲,要求技术讲解语言尽量本土化,浅显易懂,形象直观,便于群众接受。同时,我们在拍摄种养殖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同时,还将专家请到现场,手把手地讲解,对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指导。于是,在玉米种植的田间地角﹑在黑木耳栽培的菌场﹑蜀宣花牛的养殖场以及青脆李的果场,都会出现各个行业专家现场指导的画面和现场同期声。

2.3 节目后期制作凸显现场感

科普节目不仅仅要具备科技含量,更重要的是普及科技知识,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制作科普节目的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群众,因此,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对画面编辑也就有了特殊要求。为让贫困群众愿意看﹑看得懂,增强可视性﹑操作性。在科普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专门加入了许多字幕说明,制作了3D动画,将枯燥的技术变得形象﹑生动,方便大家观看和接受。比如,在《黄金黑木耳种植技术》这个科普节目中,我们运用3D技术,绘制了一副不同海拔的山区图,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贫困群众呈现何时准备耳袋﹑何时进入菌房﹑何时移到田间以及后期管理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将技术教给群众,让大家看了节目后一目了然,效果自然不错。在《蜀宣花牛养殖技术》这个科普节目中,我们为吸引群众眼球,不仅使用了3D动漫技术,而且在配音上也下了功夫,采用小学生配音的方式,将蜀宣花牛从出生到长成成年犊牛这一过程,采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方式进行配音,这样不仅让受众直观明了,而且增强了他们往下看的兴趣,发挥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在《种植高产玉米》这个科普节目中,我们则更多地运用字幕和图示的方式,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不同时期的防虫技术要领,直观地教给群众,让他们按照视频上的要求照着做,多做几次,直至掌握。在《宣汉脆李种植技术》这个科普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将宣汉脆李的种植技术教给大家,而且还运用网络技术,通过电商平台营销宣汉脆李的模式教给大家,让种植户种得放心,并打消他们销售的疑虑,让贫困群众可以大胆放心地种植宣汉脆李,实现增收,早日脱贫奔康。

3 利用宣传平台,普及发展技术

科普节目制作完成后,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播出,宣汉县广播电视台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长时间点,通过县级广播和电视平台,在全县范围内播出。玉米要在春天播种,我们就安排在春节前后播出;黄金黑木耳在4月左右开始备料,我们就安排在3月份播出;蜀宣花牛的养殖技术,没有固定时间,我们就安排在农闲时间播出。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科普节目的光盘,有选择性地送到贫困村,通过集中收看以及在家里收看的方式,教大家学习技术,掌握核心技术要领。这样,贫困群众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项目,走上脱贫增收的道路。

因地制宜,利用本地传统种养殖习惯,推广种养殖技术,带动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发展,脱贫增收。作为县级媒体,我们在关注,在参与,也在认真践行党媒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宣汉宣汉县黑木耳
会“变身”的黑木耳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水土保持助力宣汉乡村振兴
德江黑木耳
宣汉之夜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新常态下宣汉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宣汉县成立青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