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艺术崖州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2018-02-22 18:12海南省三亚市第七小学
新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歌音乐

□ 海南省三亚市第七小学 卢 景

笔者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现结合教学工作和对崖州民歌认识谈谈“崖州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进课堂有利于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音乐教学的主要作用是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崖州民歌也具备这样的一种功能。教师把崖州民歌这种本地的民间音乐艺术带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海南音乐、海南崖州民歌的无穷魅力,及其丰富的内涵,从而使他们从心底热爱乡土音乐、民族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崖州民歌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海南本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乡土民间歌谣教育,是让现代的少年儿童感受我们海南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历史,传承本土优秀的民间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2.乡土民间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重要途径。崖州民歌是用崖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格律严谨俗化的七言律诗,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师引导下,崖州民歌的学习可使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育是一个让学生了解和赏析音乐的初级阶段,教师从崖州民歌的形成出发,以崖州民歌的童谣为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崖州民歌艺术的欣赏之中,把赏析与学唱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观看录相、听录音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崖州民歌艺术,使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的短歌进行学唱与表演,并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崖州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乡土民间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样也具有德育功能,让崖州民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满足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懂得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再者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艺术实践和鉴赏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崖州民歌的教育内涵非常丰富,有专门教育孩子的《教子歌》,有道德伦理教育的《高燕真》《王包全》,有宣传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难歌》《冯白驹》,还有歌颂民族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薛仁贵征东》《穆桂英》,体现正气、惩恶扬善精神的《海瑞上书》,评判封建社会不平的《织女怨》,还有以歌唱自然风光的《嘴前歌》等这些音乐作品都充实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学科教育所没有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对乡土民间艺术不喜欢。大多数学生由于听不懂崖州民歌,加上民歌拖长的唱腔、难懂的方言,再者就是大部分民歌作品的情节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远,歌词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不容易接近。在三亚,会讲海南话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是讲普通话,家长也常常以自家小孩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为之骄傲。而我们的海南话、崖州方言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更别说传承和学习方言民歌。

另外,现代社会现状也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当前多元化的时代,人们面对的新事物越来越多,面对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当前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以那种富有动感、激情的音乐形式博得人们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孩子的喜爱,而他们却极少关注古老的乡土民间艺术,许多学生对乡土民歌感到陌生。

2.非物质文化崖州民歌艺术自身的流失。崖州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渐渐淡化我们的传统文明。学生历史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底蕴不深,因此对崖州民歌相关文化了解不足,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去真正欣赏、理解崖州民歌的精髓。讲方言的人少了,甚至出现隔代人无法用方言交流的现象。上一代人渐渐老去,会演唱崖州民歌的人也慢慢地减少了。崖州民歌也由于种种原因,正遭受着流失、衰亡、濒临灭绝这样一个清况。

3.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现如今很多音乐教师对民间艺术文化也没有多大兴趣,自身对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缺乏认知,大部分音乐教师平时只关注自己的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基本功是否扎实,而很少接触本土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不感兴趣。在三亚现有的音乐教师队伍中,有崖州民歌表演特长的人才很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声乐、器乐或舞蹈专业的,教师本身对于乡土民间艺术的认知都是:落后、与时代不符,甚至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教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然而我们的教师目前很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开展起教学活动来难度较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路及措施

崖州民歌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创设浓厚的民间文化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崖州民歌童谣开始,再学习嘴前歌(短歌)、再到大朝歌(歌本),从而逐渐将学生引入崖州民歌艺术的欣赏之中,把赏析与学唱、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崖州民歌的艺术魅力,认识、了解、传承传统艺术的意义。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到丰富和提高。

1.以趣激学作好教学设计、课堂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崖州民歌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实际上是学生对崖州民歌接触太少。如何引导、提高学生欣赏、演唱崖州民歌的兴趣呢?在欣赏之前,应该寻找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切入口。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要富有创造性。崖州民歌走进音乐课堂后,仅仅是欣赏和演唱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去开发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人物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民间文化艺术的学习环境,多方面、多角度的切入可让崖州民歌学习欣赏变得更轻松、活泼、多样,使学生的艺术能力的获得更自然、更容易。

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崖州民歌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曲调悠扬婉转。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歌音乐
民间艺术篇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民间艺术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