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孤独者的圈

2018-02-22 06:40马南楠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孤独感朋友圈微信

马南楠

摘要: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微信 朋友圈 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47-02

据2015年相关报道,微信已积累了8亿用户,其中月活跃账户达3.96亿。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微信朋友圈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微信朋友圈因什么流行起来的呢?微信朋友圈之所以流行,它至少满足了人们的两个需求:对他人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展示。在人们指尖滑动和享受视听之际,殊不知已经把自己和其他人的工作、生活都紧紧地“圈”在了手机上。

一、微信朋友圈晒出的五种心态

微信朋友圈,时时刻刻都能刷出新鲜事,每天的消息都不同于前一天。人类从狩猎时代起,就逐渐形成对新鲜事保持警觉和好奇的习惯。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在朋友圈里的表达习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日常生活型

“呼之欲出的蛋挞液啊,好想咬上一口”“今天真是把我这25年来的生鱼片都吃完了”“闺蜜下午茶”……有人常常在朋友圈里“说”日常。从早到晚,从月初到月末,他们的生活轨迹绝大部分都能在微信朋友圈上找到。这类人往往希望通过微信朋友圈“晒”日常这种方式,获得来自不同人群的认可,同时来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缺乏的现象。

(二)各抒己见型

微信好友宛如一个特殊的群。每一个微信用户就是一名神秘的群主,管理着从陌生的加“V”大咖、网络红人、微商到熟悉的同学、密友、家人等各类层次的人。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时时不断地获取新资讯;每个人都有权在交际中获得发言权,从而展现自己魅力。每次分享好文章或资讯链接,微信好友都要奉上几句温和或犀利的点评,英文的夹杂使得平白的评论更加富有优越感,而在评论的字里行间里常常能流露出微信用户自身独特的观点和性情。不过有时也是自卑感较强的表现,希望通过独具一格的观点获得认同,从而降低内心孤独感。

(三)狂躁发泄型

“眼睛可以瞎,脖子可以断,表格不能不做完!”“音乐已经压制不住我内心的怒火!”等诸如此类的内心宣泄。我们熟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偶尔宣泄对生活的不满能减压;但是微信朋友圈里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常常散播负面情绪、满腹牢骚、甚至暴跳如雷,对生活乃至社会现象极其不满。

(四)普通看客型

有一部分人为了不落伍、为了饭后谈资能更加丰富也注册了微信,但他们一般只看不发。在这些人眼里,微信是新鲜事物,而且每天时不时“偷偷窥看”别人的生活其实也蛮有趣。每个人都有进行社交的需要和从社交中受益的权利,当周围好友都捧着手机玩微信时,从众心理会促使那些“落后”的人赶潮流,避免落后。

(五)正能量型

在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朋友,同时也会把这种正能量分享在朋友圈上。这类人经常上传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图片,讲述令人感动的温情故事,分享提高心性修为的佛学禅道。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微信好友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角,了解到不一样的世界,品味不一样的生活,感悟不一样的人生哲理。

二、“微信孤独症”三大症状

每天我们都主动或被动地去面对世界上不同脾性、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观的群体或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不计其数,沟通甚至变成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人际关系在现实中受阻,反过来在微信上寻找慰藉。经营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可比微信点赞要难上一百倍。如何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复杂的人际网中,这不仅是要学会如何善待他人,更要明白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一)被微信朋友圈“绑”了双手

每天清晨,被刺耳闹钟惊醒的起床方式已经过时,人们纷纷被微信朋友圈“唤醒”。还未睁眼,隐隐约约,手臂已经够到床边的智能手机,长摁,开机;半眯着眼,点开绿色图标的APP——微信。在这一过程中,突然找到了“忙碌”感,看看朋友圈的动态,手动点点赞,足矣,起身。上述细节描写,正如心理学上措施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的特征,总担心错过什么,总担心失去什么。

(二)最熟悉的陌生人

微信朋友圈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每次添加一位联系人,迅速浏览一遍对方的朋友圈后,总能发出“原来他们两个也是朋友”的惊叹,同时也会得出“原来他还有这样一面”的结论。在你发出类似感慨的同时,心里也会莫名的伤感,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外出不叫上我?什么时候他俩的关系这么好了?为什么留我一个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感油然而生。

(三)在“朋友圈”里找归属

越来越多微信用户的朋友圈演变成一种固定模式,昨天是跟朋友的朋友在海边度假,今天是跟男朋友在高档餐厅的约会,明天是一张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充满自豪感的自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微信朋友圈被这些内容所填充。对于他们来说,朋友圈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哪怕是虚拟的,都想把所有的“美好”留给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文字、晒图、分享单曲都只是某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目的是寻求回应,我们也可以解读为“我有点寂寞了,想和你分享”。

三、如何经营生活中的“朋友圈”

(一)打开心扉

经常感到孤独的人往往羞怯与内向,他们性格孤僻而多愁善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拘束且审慎。把自己捆绑在各种社交应用上,逃避与人接触,这使得孤独感在恶性循环之中,不断地强化了自我症状。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沟通交流,你的负面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

(二)了解自己、不要为他人而活

人是辨证的矛盾体,追求自我价值的前提是了解自己,明明内心不喜欢某些人,但在实际行动上却要强迫自己去取悦他们,结果差强人意。这些被动的行为会令你的孤独感越发强烈。

(三)广交友,寻知音

开卷有益,多阅读一些书籍,可以提升智慧、净化心灵、提高涵养、开阔视野。使我们在收集日常谈资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悟生活,进而超越过去定势思维所带来的局限。

参考文献:

[1]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公布[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20/21/32024201_577119885.shtml,2016-01-11.

[2]微信朋友圈,究竟是个什么“圈” [EB/OL].http://news.163.com/16/0301/06/BH25HLV800004AED.html,2016-03-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孤独感朋友圈微信
微信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