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18-02-22 12:30江塔珠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干预价值分析糖尿病

江塔珠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糖尿病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人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41例,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血糖控制良好,心理状态改善显著,依从率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严格控制其血糖,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干预;糖尿病;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a)-0151-02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很重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造成机体胰岛素水平出现绝对或相对不足情况,或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造成患者脂肪与蛋白质代谢出现异常。具有病程长、病情难控制、需长期服药等特点。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较为常见有心脑肾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该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严格控制血糖,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1]。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组各41例。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为(53.29±5.4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为(10.52±1.68)年。常规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3.15±5.74)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为(10.21±1.43)年。患者均知情,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为其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将温度与湿度均调至适宜状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陌生感。勤换床单被套保持清洁干燥。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全面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评估其心理与生理状态,为患者创建个性化档案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结合其病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效渗透人文关怀,有效保护患者隐私,确实掌握了解其家庭情况。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并且在治疗前需确保其静脉充盈,从而有效保护患者血管[2]。

1.2.2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往往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其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疑问,通过视频、图片及讲座等形式确保其与家属能正确认识该疾病,缓解其负性情绪,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同时嘱咐其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3]。

1.2.3 饮食与运动指导 护理人员需以患者病情康复为基点对其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进食前后均需测量血糖,严格控制其食物摄入量,保持营养搭配均衡,饮食以粗粮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食用蔬菜瓜果。嘱咐患者及时监测病情并注射胰岛素,同时适当开展有氧运动以增强免疫力,从而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1.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嘱咐其定期回医院复诊,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对患者近期生活状态了解掌握,告知其保持充足睡眠,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复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4]。

1.3 观察指标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对比。

血糖控制情况: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各指标越优越好。心理状态:参照焦虑(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越低越好[5]。治疗依从性:测定两组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情緒控制、生理状态、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七项内容,完全依从:患者符合上述5项以上;基本依从:患者符合上述3项以上;不依从:患者符合上述2项以下,依从率越高越好[6]。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血糖控制与心理状态以(x±s)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依从性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血糖控制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状态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依从性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依从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终身性代谢疾病-糖尿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该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主要诱发因素为饮食不当、遗传及作息不规律等。患者表现为消瘦、乏力、多尿、多食、多饮与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疾病患者给予治疗,极易导致其出现心脑肾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

其次,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但长时间服药极易造成其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措施,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心脑肾、神经等器官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再加上该疾病患者往往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导致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得大脑分泌神经递质含量受到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造成脑动脉硬化或神经细胞代谢异常,因此治疗期间实施合理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项护理服务核心内容是根据病情实际情况为基点给予患者尊重与理解,满足其较高水平的护理质量与品质追求。该护理模式形式上具有新颖性与多样性,同时内容上不断扩大内涵与价值,确实满足患者生理服务逐渐延伸为心理服务。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提出的疑问,高度重视生命健康与心理实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对患者权利与实际需求加以尊重,并且对其人格与尊严加以维护,实现该护理模式质的飞跃。而且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缩短其住院时间,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家庭负担。雷密容等研究中指出[8],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有效渗透人文关怀,降低其并发症发生几率,以患者病情变化为基点确实满足患者各项合理需求,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認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及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减少影响血糖控制因素,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4 结论

在该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血糖控制良好,心理状态改善显著,依从率高(P<0.05)。由此可见: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严格控制其自身血糖,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玉梅, 苏广.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192-194.

[2] 王俊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8):1108-1109.

[3] 徐慧.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3):143-144.

[4] 曲丽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6):251-252.

[5] 郭美阳.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9):141-142.

[6] 刘宝琴.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临床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9):143-144.

[7] 黄丽冰, 卜云娣.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作用[J].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248-249.

[8] 雷密容, 吴小燕.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2):173-174.

(收稿日期:2018-09-12)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干预价值分析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生活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