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8-02-23 14:01
关键词:幼儿教师年龄区域

(吉林市丰满区实验幼儿园 吉林吉林 132113)

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混龄教育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完善的教育机制,明确各方面工作问题,创建多元化的管理体系,保证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

一、混龄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特点分析

在区域活动期间,混龄教育模式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其具备的特点表现为:

1.发展性特点分析

在教育教学中,发展性主要是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幼儿的全面进步,利用自由化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人性化教学优势,予以幼儿一定的理解与尊重,从教育出发点考虑问题,创建和谐共生的教学模式。而混龄教育中最深层次的价值就是注重幼儿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期间,利用混龄教育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机会,并针对区域活动特点与内容,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营造良好氛围。在此期间,可以指导不同年龄幼儿相互帮助与支持,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在互相学习与帮助的情况下,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期间,利用混龄教育模式,有利于多层次设置问题情境,制定小组合作方案,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相关意识。

2.整合性特点分析

对于混龄教育而言,属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的内容,对于传统幼儿园按照年龄分班教学方式进行批判,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属于人为的隔离,不能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然而,在使用混龄教育区域活动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年龄幼儿融入一个班级,在全面组织的过程中,能够指导幼儿对教学主题进行选择,更好的投放材料,并通过现场指导方式予以幼儿一定的关爱。在此期间,幼儿园可将不同年龄幼儿整合在一起,使其形成整体结构,使得幼儿形成集体价值理念,创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满足幼儿的整体发展要求。同时,幼儿教师还能针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与进步[1]。

3.不同年龄互动性特点分析

在幼儿区域活动期间应用混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年龄之间幼儿的合作与沟通,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与机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创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在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够巩固自身知识,意识到年龄较小幼儿会模仿自己的行为,从而督促自己控制学习与活动行为,形成正确的榜样作用,以此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模仿高年龄幼儿的行为,并形成相互学习的观念。同时,在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个性发展较为重要,而不同年龄幼儿相互交往,能够促进其个性发展,在良好氛围中相互学习,转变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自私自利的理念,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2]。

二、混龄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合理使用混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各方面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保证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具体措施为:

1.将幼儿发展作为主要内容

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不仅要关注课程改革工作,还要将幼儿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合理融入混龄教育模式。首先,幼儿教师需明确幼儿的兴趣,根据混龄教育要求将不同年龄且兴趣一致的幼儿融入一体,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保证幼儿的发展。其次,在区域活动期间,教师需将所有幼儿的兴趣爱好作为重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差异等创建教育机制,使得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发挥现代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最后,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用混龄教育模式,需重点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明确不同年龄幼儿的差异与冲突,并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及时发现教学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总结混龄教育经验[3]。

2.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整合规划

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实现混龄教育,需针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整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创建现代化的课堂氛围。首先,在对区域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将主题作为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情感特点、认知特点、社会经验等创建区域活动,更好的开展情境布置工作,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在对物质环境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按照难易程度、层次等对活动材料进行投放,在丰富区域活动材料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材料单一的现象。在创建精神环境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其开放性与和谐性特点,根据区域活动的主题,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幼儿教师应针对各类区域互动资料进行整合,使得不同年龄幼儿可以在课堂中相互交流与帮助[4]。

3.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喜欢与非同龄人相互交往,但是,我国在幼儿教育中过分强调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导致幼儿的先天倾向受到抑制性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混龄教育方式,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强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创建良好的区域活动氛围。在此期间,教师应鼓励不同年龄幼儿之间参与区域游戏,并为其提供丰富的材料,以便于培养幼儿的互动能力[5]。

结语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混龄教育方式,促进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转变传统的同龄人教育模式,以此增强教育工作效果。

[1]夏诗贤,马丽君.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混龄教育的特点及实施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226-226.

[2]刘清华.幼儿混龄区域游戏开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大连市A幼儿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李艳仪.试析幼儿园混龄班区域创设与活动指导[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4):29-32.

[4]周蓉.幼儿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1):144-144.

[5]石红梅.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C].//2015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论文集.2015:147-151.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年龄区域
变小的年龄
分割区域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年龄歧视
区域发展篇
算年龄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