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视野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探微

2018-02-23 19:05王宏伟
西藏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交班级儿童

◆王宏伟

一、明确目的——教育学视野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站在教育目的的立场上去看,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现今的生活已与早前的我们有着天壤之别,这些改变使得当下学生的将来生活会与我们有着截然的不同,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注重传统教学方法,应该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学校在教育领域里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权利,并为学生提供诸如班级管理的实践平台,由此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教育都是矛盾与冲突的交织体,在教育的过程里,学生需要经历各种不相一致的新障碍,在解决障碍的过程里,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协助,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与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信赖,放手让学生自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自主意识与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事务中。将个体由自我中解放出来,使其和自然与社会产生联系,从而扩展自我视野,从而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这对于教育而言一直都是根本性任务。“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往往崇尚自主性,因而他自己富有主见,并对其他人的思想持同情态度)真正受过教育的人的生活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他地生活规划及其包含地各项具体内容中去。”(约翰.怀特)

其次,通过教育本质过程去评断。教育本质是受教育者在社交活动中的自我塑造过程。假如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社交的,那么就不会存在教育,可以说社交与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则,社交的整个过程就是彼此视野的一种融合与交换,是一个全新的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个体超越自我奔向远方的过程,是创建你我他关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创建共同感与步调相同的过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上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的一个过程。自我教育的发生地点在社交场所,当发现自身与社会要求与他人之间出现不协调的时候,会凭借自身对他人与社会要求的比对二进行调整与纠正,从而真切的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应该为儿童提供参与社交对话的平台,使得他们能够以主体性的身份参与到社交中,通过社交来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自动自发的调整自己,向全新的自我蜕变。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无疑是进行社交的关键场所,因此,班级的整个生活过程应该成为可充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步骤。重视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社交与沟通和理解,这些势必会成为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推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阶段里,势必会遭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障碍,这是因为班级生活并非像“师控型”班级一样,有着海不扬波表象。教学目标在于推动学生从各个层面去完善自我,即学生应当在和老师、同学、书本以及社会的多重交往、学习、激励、矛盾以及帮助中学习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以及技能,培养终身受益的社会品质,而非从老师以及教材之中获取,显而易见且有着一定限度的学识。其次,班级的正常秩序也需要长时间的建立与维持,短期内则难以做到,同时,班级里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受到排斥,没有真正的融入到班级生活,而强者逻辑却在班级内风行的恶劣现象。班级的整个生活过程应该成为可充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步骤。重视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行管理自我,促进学生的社交与沟通和理解。其实,上述这些种种情况并不算可怕,也不难解决,只要能够秉着持之以恒的心态与不断尝试和体验的心理去进行活动,上述难题势必会随之迎刃而解,学生也能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突破自我。所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尝试与体验叠加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里自我管理与提升,真正的实现精神方面的自由,提升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

二、提高地位——管理学视野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现如今,管理学愈发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将人视为管理中心,强调不能以制度与流程限制人的自由,更不能通过传统老旧的管理方式将人塑造成难以适应社会活动的个体,而是应该视提升人综合素质为管理基础,尊重人的主体性,以调动人能动性与积极性味辅助,引导人如期完成自我管理,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继而实现人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协调统一。

在当前学校教育体制下,班级通常是学校在特定的教学方式、理念、内容以及目的的前提下将学习能力以及年龄较为相近的一些儿童组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持续时间较长,比较稳定的教学单位。从中不难得知,针对儿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推动儿童自我成长是为班级的教学目标。其教育内容、方式、要求以及目标通常都是从外部发展得来的,和儿童内在的需要、认知、爱好以及取向都有所出入,会有所冲突。班级作为一个群体,是由若干名儿童构成的。儿童之间在爱好、取向、认知、性格、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等各个层面也都有所差异,并且其导向也不是单一的。这些存在差异的群体共同学习生活,自然会产生内部冲突。对于前者,其矛盾不仅来自于内部,也来自于外部,存在于社会以及儿童群体之间;对于后者,它只产生也儿童群体内部,因素,也被叫做内部矛盾。假设这两种矛盾都无法高效解决,那么就无法达成教育目标,就会阻碍儿童的自我成长。因此,班级管理的关键性不言而喻。从实质看来,班级管理应当是以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宗旨,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对学生茁壮成长有益的学习生活氛围的活动以及历程,其核心内容在于处理好以上所提到的这两种矛盾。

三、增强意识——哲学视野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推动人的全面化发展一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全面化发展的目的旨在不受束缚,提升人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受。当受教育者处在多领域且复杂的境地时能够通过自身知识与经验的分析与判断而成为主宰环境的主人,坚决不做羊群效应里面的任何一只羔羊,通过对全面性与充分性的权衡去实现自我要求。虽然渴望自由一直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假如对其的渴望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势必会随波逐流,使得这种天性逐渐的消失殆尽。假如人是长期处于压制状态下的,当突然需要自主时必定会慌张,这个时候他就会排斥自由,甚至不再渴望自由,这种例子在国内是很常见的。很多学生习惯受控于家长与老师,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也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连国内的名牌大学博士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渴望。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途径是改变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为学生提供完善自我的平台,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就属于这种平台,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行管理班级,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班级生活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管理好这一重要部分是他们的责任,从而在这种实践平台里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社交班级儿童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班级“四小怪”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班级英雄
社交距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