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通有个家”汉藏亲情结对活动的调查报告

2018-02-23 19:05张晨曦
西藏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通藏族班主任

◆张晨曦

一、目的与意义

“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是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在内地西藏班校属于首创,开辟了内地西藏班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自藏族学生和南通家长结对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愿意加入进来,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了进一步将“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搞好,现在对部分初中部结对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对现有的活动方案进行优化,更好地落实该活动。

二、学生访谈

拉拥:我是2017级初一(1)学生,来自山南。加入“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已经半年了,最让我感到快乐的是南通家长的热情。在节假日他们带我出去吃饭,看电影,教导我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我有千言万语抵不过“感谢”一词,愿学校把这个活动越办越好,让雪域学子到内地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胜似亲人的关爱。

格桑罗宗:我是2017级初一(2)学生,来自拉萨。南通家长待我如亲生女儿,每个周日他们都会和我约好在指定地点相见,带我逛街、吃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最让我感到惊讶和惊喜的是我生日当天他们给我买了蛋糕。逢年过节,他们没有忘记我,带我到家中过除夕,迎新年。因为我,也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但他们对我始终如一,让我感激、感动、感谢。

洛松巴宗:我是2016级初二(1)学生,来自那曲。我和南通家长结对以来,南通家长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关爱,他们在衣、食、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给了我悉心的照顾。每逢节假日,南通家长都会抽出时间看望我这个西藏女儿,带我到家做客,游览景点,让我了解了南通的风俗文化。南通家长给予我的一切,我真的无以回报,只有好好学习,考取理想的高中来感谢南通家长给予我的爱。

旦增曲珍:我是2016级初二(2)学生,来自昌都。我和南通家长是在初一结对的,他们特别注重平时和我的电话交流,关心我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南通家长还特别注重我的心理辅导,跟我谈人生、谈大学、谈人际关系等,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给予我的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让我感激涕零。有一次,我的眼镜坏了,他们带我到附院,检查眼镜,验度数,全程陪在我身边,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仁青单嘎:我是2015级初三(1)学生,来自林芝。2015年我和南通家长结对,这三年有太多的回忆。叔叔和阿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带我参观博物馆、游狼山濠河、看电影、聚餐。有时,还到学校给我送吃的和生活用品。过春节时将我接回家共吃团圆饭。其实,南通家长的家离学校是比较远的,但他们能克服自己的困难,把我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西藏女儿放在心上,让我强烈感受到身在异乡不为异客,因为我的背后有个南通家长。

三、取得成绩

(一)促使藏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新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比较欠缺,突出表现在随意丢垃圾,不能很好的整理内务等。同时由于综合因素影响,藏族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也缺乏科学学习习惯。由于结对的家长基本都是知识分子,具有较高学历,他们对藏族学生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子女和他们一起完成作业,整理内务,甚至参与社区义务劳动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潜移默化地促使藏族学生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加规范。

(二)促使藏族学生养成感恩之心,以德报德,让爱传递。

藏族学生对亲生父母的思念之情是割舍不断的。但南通家长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生活上得到资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在内地求学的不适应。他们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做人道理,特别懂事。在学校的义卖、义务劳动中表现地特别积极。他们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给别人带来些许的帮助。同时,他们在学校团委组织下和当地社区的养老院、留守儿童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为他们送上极具藏族特色的文艺汇演,促进汉藏文化交流。

(三)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增加藏族学生国家认同感。

南通家长视藏族学生如自己孩子一般,真情总是能打动藏族孩子内心深处的胆怯与害羞,让藏族孩子感受到“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南通是近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又是国家第一批对外开的沿海城市,滨江邻海,四季分明。南通家长带领藏族孩子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游览名胜古迹,品尝江湖海鲜,让藏族学生切身感受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同时,学生也见证了南通的三年发展,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日新月异,更感受到建设西藏之责任重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部分家长意愿不强,活动开展不理想。

从访谈中也了解到有些南通家长和学生接触的频次不是很多,甚至一学期只有两到三次,集中在五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其他时间基本处于失联状态。从社会地位和主次角度去看,学生是处于劣势或叫做弱势群体,如果南通家长不主动邀约结对学生,这样的结对活动基本就会中途而废,这样或许会对学生造成一些隐性伤害,这样就违背了德育教育的目的,也背离了南通家长最初参与该活动的初衷。

2.活动整体管理和细节上有瑕疵。

从结对的交往过程来看,主体是学生和南通家长,班主任参与度太低或基本不参与。每学期结束,没有相对正规的仪式对一学期南通家长结对情况做总结和表彰,让人感觉有虎头蛇尾之嫌疑。南通家长的爱心之举不应该是义务付出,而是一种无私奉献,是一种大爱,所以,学校对该活动的关注要体现在“过程性”管理上,要给南通家长提供方便之举。比如,提早到校接孩子的南通家长,学校是否可以提供固定的教室和茶水服务,这样既方便了南通家长的休息又有利于孩子和家长对接。

3.南通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协调有待加强。

南通家长和班主任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教育责任,但现实中二者联系沟通太少,彼此感到十分陌生,这对藏族学生的教育就不能形成合力。例如,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勤俭节约,但南通家长有时会带学生过度消费(本意是好的,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多资助些学生)。由于沟通协调不够,有时南通家长和学生的单向联系也会遇到障碍,例如,学生没有手机、宿舍电话始终占线等。甚至,学生在周日赴约时,有时迟到。这些问题,都给南通家长带来烦恼。

(二)改进措施

1.对南通家长要充分考察,除政治要求合格,更要有时间和爱心。

南通家长对藏族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对藏族学生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但由于客观原因,例如,家庭住址离学校较远、没有完整的休息日、节假日经常需要加班、家庭琐事等。这些都将分散南通家长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必然导致和结对学生交往的频次过低。当结对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和南通家长双双外出的场景时,难免会心生失落:我的南通家长在哪里呢?所以,学校安排学生和南通家长结对时,要考虑到南通家长的工作性质,家庭地址,家庭成员的构成等,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结对活动。

2.定期举办结对学生和家长的座谈会,交流心得,畅谈感受。

学校可以举办座谈会,其中“沙龙”是个不错的形式,定期、定点召开。学校提供服务,学生处派员参加,班主任、南通家长、结对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心得。由于有学校和班主任的参与,体现了学校对这个活动过程性管理的重视,让南通家长充分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受到学校肯定和支持的,这也是给予南通家长最大的回报。

3.南通家长要合理引导,注重精神文化交流,适当物质奖励。

在结对活动中,一些家长偏重给学生物质生活消费。过分的物质消费会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容易养成好高骛远、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这对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不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南通家长的经济负担,这绝对不是学校开展这样活动的目的和初衷。所以,物质消费可以改成物质奖励,重点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南通家长可以向学生推荐人文、社会、经济、自然、哲学等方面的书籍,看完以后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以此为契机,再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学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用品,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阅读课外书籍。

4.引导学生消除隔阂,克服胆怯,大胆向南通家长倾述心声。

从访谈中得知,藏族学生对南通家长还是心存畏惧的,毕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异,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和南通家长是晚辈与长辈的关系。所以学生和南通家长在一起时,话不是很多,基本上只能做到一问一答。这样,南通家长的一腔热情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容易造成冷场。我认为,书信交往是个不错的形式,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新身份叫笔友。

定期通过书信来往,既可以让学生的心思、困惑一吐为快,又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同时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建议、寄托都可通过纸质稿的形式呈现出来,显得更加的庄重与正式,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也更加持久。等到学生毕业之后,这些信件就是一份很好的收藏,学校也可以从中选取精华部分给予展示。

5.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做好纽带,搭建桥梁,服务双方。

“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既是学校层面的,也是班级层面的。但从实践来看,学生和南通家长的对接都是跳过班主任的,看似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但也失去了一些促进结对双方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结对活动,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做好纽带,搭建桥梁服务双方。班主任可以向南通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家庭背景,也可以叮嘱学生接人待物要有礼貌,接受别人赠品时要适当有度。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班主任和南通家长可以互相借助对方之口进行教育,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五、总结

“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是一次大胆、成功的创举。学生从字里行间都表达出无以复加的感激之情,南通家长给予藏族同胞的爱让身在异乡的学子倍感暖心。“我在南通有个家”活动让初到内地的西藏学生在生活上有了寄托,在情感上有了归宿,在学业上有了保障。可以说,这样的活动是对藏族学生重要的人文关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它借助社会力量,借力发力,很好的实现了爱的传递,让藏族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开辟学业生涯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南通藏族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夸夸我的班主任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