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8-02-24 00:53韩丽娜
新课程(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高中语文素养

韩丽娜

(石家庄市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阅读理解题型成为高考选拔人才的关键题型。要想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更加从容地应对新高考中语文科目的考查,需要将语文阅读理解作为教学的关键点。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开展语文阅读理解课程呢?

一、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古人形容文人的修养和气质的诗句,要想达到如此境界,不断地阅读积累是唯一的捷径。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气质沉淀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得到心灵的净化,还能得到历练。另外,高考形式的转变导致考查的侧重点向阅读上转移,这也要求学生必须重视阅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出相应的转型

1.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语言与文字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对语言和文字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而语文课文内容上又有其特殊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程的重点要放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高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点是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感知到分析再到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正向的积累。要想课程开展与课程目标相统一,必须对课标进行正确的解读,对课程进行建设。新高考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在上好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展美文、类文阅读,由课内到课外,提供多元的语文读本供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以已有课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历史和地域资源,渗透国学和优秀传统文化,将语文课程的人文特点加以发挥。对高中学生来说,《解读〈论语〉》《谈〈孟子〉》等国学和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古汉语文学素养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名著选读》《小说赏析》等文学作品课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和眼界;《演讲与口才》《影视欣赏》《话剧表演》等活动体验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百家讲坛》《名人讲座》等交流课程能够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而爱上阅读、爱上表达,体会阅读的魅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过程,高考改革将语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表达个人思维、情感和意志时,能够摆脱“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填鸭式”课堂,由原来的“我讲你听”“我讲你记”的模式,转变为“互通有无”“相互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彻底摆脱以考定教的教学思维模式,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的课堂模式的转变应该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出发,用主动的学生探究式学习替代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地关注文学的内涵,正确理解文学内涵,并获得启迪。例如,在讲授古文《岳阳楼记》时,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作者独到的人文审美以及高尚的理想抱负等文学内涵进行赏析,用博大深邃的思想境界填充学生的内心。

3.开展阅读与写作,拓宽学生的视野

社会性是人的特性,随时把握时政热点,对学生正确了解社会形势、适应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应该以时政和社会热点为素材,开发相应的阅读课程,将时文评论作为阅读能力检查方式,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时政素材,掌握一定的时事政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提高了其政治修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紧密联系且相互促进的整体,因此要想二者能够共同提高,开展品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文学作品的品评类活动,展示读书笔记、读后感,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从书中学到的精神、体会到的情感,营造阅读氛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习惯的形成将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高中语文素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