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分层教学研究

2018-02-24 21:56郭继荣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习题布置基础

郭继荣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 南通)

几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开展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即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另一方面实现每一个个体最充分、最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分层教学就是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思考能力、认知水平等分为2~3个层次,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课堂教学的分别实施,在课堂问题提问、课堂交流和探讨、课堂习题练习中都区别对待,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提升,个个都可以获得发展。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基本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都注重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度、参与性和探究性的提升,强化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针对性安排布置,实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有效掌握。但在作业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师对作业整合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教师安排学生搬移、抄写小简答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作业,不仅导致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被占用,而且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训练有效性不强,学生在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上效果不明显。这样的作业安排布置不仅导致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学习成绩基本上看不到明显的提升,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双基”的有效保持与巩固,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经常感觉吃不饱,他们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为此,必须从作业安排布置上进行优化与调整,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作业安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计,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学生作业训练有效性的持续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强化作业“度”的有效把握

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心中有数,强化对教学知识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凸显,以此来实现合理的布置和科学的安排,无论是在作业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在作业数量上,抑或是作业的弹性上都要进行科学的调控,赋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不仅能够使基础层次较差学生紧张、畏难的心理得到有效缓解,而且强化不同层次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作业的训练中实现知识内容的巩固与深化。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作业布置中既要紧扣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又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实际,强化学生在观察、操作、训练过程中的有效参与,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等综合性能力的提升,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更好地实现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更善于动手、更勇于实践。安排布置的作业要注重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等,强化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挖掘和发展。

(三)强化作业的针对性布置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要符合初中学生思维认知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学生学习的一般性过程,还要注重体现层次和梯度,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层层深入中实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直接对学生层次的划分,而是应当强化习题不同层次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精力自由地选择,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或自信心的打击。教师应当设计基础题、中等题和拔高题三种题型,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但前提是选择中等层次习题必须以完成基础习题为基础,选择拔高习题必须在完成好基础习题和中等习题的基础上。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分层的评价

分层教学法强调要按照“层次评价”的原则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同样的评价标准,绝不能仅仅按照标准答案对所有人实施同样的标准。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重点关注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能够理解和认知好基础知识,那么应当给予他们中或优的评价,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应当强化他们作业完成中重点知识内容的测评,如果他们没有完成好基础作业,那么只能得到中的评价,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应当重点关注他们完成选做题和拔高题的情况,如果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基础题上完成得不够好,那么只能给予他们差的评价,如果他们在完成重点知识内容的相关作业上完成的一般,那么也仅能得到中的评价。而如果基础层次较差或者中等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选做题或者拔高题,那么应当给予他们优秀的评价。在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实施积极和肯定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无限趋近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猜你喜欢
习题布置基础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不等式”基础巩固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整式”基础巩固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