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 23:41崔晓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病患语文

崔晓燕

“望闻问切”本是中医诊病的一种手段。笔者以为这些手段也可以移植到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一、望,望即看病人的神、色、形、态。一般初中阶段老师都是循环教学的,也就是一个语文老师从初一带到初三,中途无特殊情况是不会有变动的,所以对一个学生的了解很重要。初一接触到新生,最好是如中医一般细细“望”一下,最形象的就是看学生的字迹、作文、作业再深入一点可以看学生的衣着、举止、外貌;再深入可以看到孩子的眼睛,如果达到一定的造诣,透过眼睛可以看到孩子的心灵。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譬如,多年前在农村任教时,有个叫小伟的学生,是个从外地来的孩子,我先认识的是她的字,特别的端正,大大的,下笔很重,给人印象很深。字如其人,我猜测这是个认真老实的孩子。一周后的作文她的表现却不好,干涩冗长如流水账,毫无描写,因而感情惨淡。由此我猜想这孩子基础不是特别扎实,没有经过很好的引导。慢慢地我把班里学生的名字和容貌对起号来了,发现她早上来上课胸前衣服总是有一滩是湿湿的,头发也有些凌乱,但是课间却很斯文,从没有大声讲话,只是一味地在座位上做作业。和她谈话时我就留心她的眼神,这是缺乏自信的眼神,总是躲避或者低头,再加上说话也是怯怯的,我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慢慢的谜底揭开了,她从小生活在山沟里,是个留守儿童,但很乖巧,所以学习很认真,但是课外读物几乎为零,写作指导也很欠缺。从小缺乏交流,所以说话没底气,现在换了生活学习环境就表现得更加懦弱。父母在这边是靠贩卖蔬菜为生的,收入还可以,只是很忙碌,她早上上学前须帮父母摘洗摊位上的叶类菜,所以衣服洇湿。我教她带件衣服到学校放在我的办公室,这样就方便了,我还在她课桌里放了把小梳子,很快她看见我不再有躲避的眼神,而是微微一笑,虽然害羞,但是很美。

望。用心的望可以了解很多有效信息,对于教学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甚至成为朋友,亦师亦友不正是我们追求的么?

二、闻,“闻”即是听的意思,就是听病人的呼吸声、说话声、咳嗽声等,这个不需赘言。不管中西医听病患说自己的病感,病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据说现在的西医门诊科室大夫一周看的病患数量是发达国家一个职业医师一年看的总量,有些稍有阅历的名医更是了不得。我见西医不出5分钟就可以给我一张药单,简单听我陈述就做大胆的判断,如果不是医术真的高明到一定程度,私以为这是极其危险的。耐心地听患者的陈述才能知晓病理,这是谁都懂的简单道理。或者就是大量的检验,劳民伤财不说,数据也不能代表一切啊,而且这个数据还是个随时变化的因素,身体是一个内在环境,时时在新陈代谢,更不可确信。作为医师实在是应该多听听的,人命实在不是草芥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闻这一步,听学生说。如果有时间,什么都可以说,也不必一本正经地在办公室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上下课的时间,可以在活动课同。以在教室后,可以在走廊,可以在操场甚至可以在擦肩而过、排队时。听什么呢?什么都可以,上学时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的评论对看书、运动、娱乐的感悟等等;甚至打游戏都可以。

这届学生刚开学时,我就常和学生聊天,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心里不藏话,有啥说啥,你若能和他们无话不说,他们便将你当知音。刚开学各科学习都不紧张,作业也少,所以自习活动课就特别多,放学也早。有意无意一些女生就透露出很多信息,譬如咱班哪些学生写作老是获奖的;哪几个老是惹老师生气的;还有哪个是顽劣份子。小毅就是在这个阶段进入我的视线的,据说这孩子小学时,把老师气出过教室,还不止一次,校长不得不出面叫来家长调停。在和他正面交涉前,我问过其他学生他这样的原因,具体的做法,事后的态度等。结论虽不系统但很多基本信息还是掌握了,这孩子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但继母无法管教,现在又撞上青春期更是无法无天。逮着这个教室里的捣乱头就好办了,我先下手为强,找他谈话,将他一些过往的辉煌历史讲述一二,点到即止;仅将他的小心思略说三分,他马上对我敬畏有加。他对我还不甚了解,我却早已对他了如指掌,从事实到心理,从人缘到弱点,甚至我还分析给他听,如果我是他以前的老师我会怎样处理,听得他一愣一愣的,最后不得不俯首称臣。当然我的课堂也是生动活泼的,有时还半开玩笑的提问他一下,容不得他有任何反叛或者走神的机会。到如今准备初二教学了,他毫无越轨之举。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闻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的效果是事半功倍。

三、问,就是问病主饮食、起居、感受、家族病史等。问是在闻的基础上产生的,听了病患的陈述,有经验的医师一般都能有基本的判断,当然这决不是最终结论,这时他需要提一些问题来明确他的判断,所以这个问的过程实际上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对上是明确自己的判断;对下是斟酌用药种类及数量。

对学生亦是如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勤于发问。问可以在教之前,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再明确讲授的切入点和深入度;问可以在讲授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否能及时领悟,跟上节奏;问更得在教之后,提出大量问题当然也可以是以练习的方式出现,加强训练巩固教学成果。

譬如,语文苏教版中有宋词《水调歌头》苏轼的,其实小学有背诵,王菲有唱成歌曲,大街小巷飘过。课前我一问,大家就七嘴八舌背起来了,一眼望去就知道班里哪些会背诵了哪些有点小纠结。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熟悉一下,留心易写错的字,马上就可以默写出来,这些基本的15分钟就解决了。剩下半小时大家讨论着分析分析也很快从文章中心作者心态,给我们的启示等等方面解决的很彻底了。课后还可以问同学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哪些,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进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问”在教学中实在是很重要的。

最后是“切”,我实在是不清楚为什么“切”要放在最后,我只能咨询万能的“度娘”。“切”其实不仅仅是把脉,也有触摸的意思,就是要探探病患的体温,抚摸病患的痛处,了解病灶的发展。“切”就是最后的诊断了,在前面望闻问的基础上,医师已经对疾病产生的原因了解得很清楚了。最后的“切”就是最终明确病理在肌体上形成了怎样的表现。也就是中医注重的是产生这个病灶的原因,抓的是这个根,而对于由这个根而产生的患处这个表象是最后才去把握的。由内到外,由根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這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而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什么?以前讲听说读写,现在讲新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是相通的,就是从最基础的到具体方法的掌握运用,最后在长期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性格价值观。所以如果作为一个老师仅仅拘泥于应试那么永远只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很难有所突破,而且学生对你也仅仅是停留在敬畏层面,而这种敬畏仅仅是因为你是他的老师,是传统文化决定的:而更高的拜服心是很难产生的。但是如果我们像中医一样抓根本,从语文的根本是文学,文学的根本是人学,人学的根本是情感伦理的角度入手,那出发点就是一个涵盖人性,传统,道德、宗教的较高层面去解答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从全局出发让孩子从较高的层面学习语文,他能够掌握了这些,那对于一般意义的应试就得心应手了。笔者浅见,不必纠结与小数点前后的几个阿拉伯数字,学语文更重要的是学到人学,如果一个孩子懂了做人,懂了做人的根本,他还会不好好钻研学问么?一旦他自己要了,你就是不给,他也会想一切办法来学,这才是我们老师要教的。

到这里,愚笨的我才明白望闻问切看看简单,其实深含妙思真理,从根本入手,深入浅出解决问题,使病灶永不会反复。

由此学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望者了解初步:闻者理解内在;问者明确判断;切者知其根本,在此基础上针对性诊疗,开具因人而异的处方,用到教学上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病患语文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都市“病患”解救包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