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通信系统漏缆施工

2018-02-24 03:02徐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24期
关键词:漏缆卡具跳线

徐伟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逐年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地铁网络规划亦逐渐完善。一般刚建成的地铁内无线通信信号几乎没有,为了保证地铁内部无线通信调度及旅客与外界无线通信,地铁通信系统中相应设计了无线通信子系统。漏缆工程作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敷设于区间隧道区域,覆盖区间及站台无线信号。该文主要阐述了地铁通信系统漏缆施工流程及注意要点。

关键词:地铁通信;漏缆工程;施工流程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漏缆工程作为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列车行车调度、防灾救援、事故处理指挥等提供无线通信保障,也为公网(如电信、移动、联通等)用户提供无线通信方式。结合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在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专用通信及商用通信(公网)施工过程中的经验,该文以地铁区间隧道内漏缆工程的施工为例,总结了地铁通信系统漏缆施工的一般作业流程以及施工过程中容易出错或遗漏的要点。

1 漏缆施工流程

1.1 施工调查

漏缆施工前须对隧道区间进行施工调查。调查轨道铺设是否完成,漏缆安装位置及路径是否有障碍物,区间人防门孔洞位置及贯通情况,区间弱电支架、其他专业管线安装位置、区间是否带电等,为是否具备施工条件以及后续施工准备提供现场依据。

1.2 施工准备

根据施工调查,做好相应的技术、机具、材料、人员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施工规范编制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根据区间带电及行车计划编制相应的施工计划并进行请销点工作。根据区间各专业管线安装位置情况,制作合适的施工梯车以便于施工。做好相应的材料计划,包括漏缆及卡具等安装附件;材料到场后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检验,漏缆需做好单盘测试并记录。根据相应的施工区间工作量及施工计划做好劳动力分配计划。

1.3 画线打眼

为了保持漏缆安装高度的一致性及连续性,画线定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根据轨平面的标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测,然后在隧道侧壁上进行画线,画线应位于隧道弱电侧且与轨平面平行。

漏缆卡具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间距为1 m,在画线的同时应做好卡具打眼的标记,以供打眼工序使用。打眼用的钻头应与卡具的膨胀管或膨胀螺栓配套,打眼应垂直于隧道墙面,深度应满足膨胀管或膨胀螺栓要求,打眼完成后对孔洞进行清理,吹出孔内的余灰。

在隧道内无衬砌面、有立柱的过渡段及隧道衬砌凹凸段等无法安装卡具的部位,可采用钢绞线吊挂安装方式。相应的吊挂支架高度应与画线高度一致,钢绞线支架间距以及离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打眼用的钻头及钻孔深度也应与吊挂支架膨胀螺栓配套。

1.4 漏缆卡具安装

隧道内漏缆卡具分为常规型和吊挂型,而常规型和吊挂型又可细分为普通型和防火型,普通型卡具的盖板为塑料材质,防火型卡具盖板为不锈钢材质。漏缆卡具采用配套的膨胀螺栓安装固定,固定后的卡具卡箍轴线应与画线方向平行。在钢绞线吊挂区域,先安装钢绞线固定支架,然后再敷设钢绞线,并在钢绞线上施加一定的张紧力,最后在钢绞线上安装吊挂型卡具。一般普通卡具安装间隔为1 m,防火卡具间隔为10 m。

1.5 漏缆敷设

在区间一端合适的位置将漏缆盘放在放缆支架上,放缆支架应固定牢固并转动顺畅。漏缆采用人工展放时,出缆速度应均匀,漏缆不能打折,放缆人员间隔7 m~10 m,以免漏缆拖地。漏缆展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应型号漏缆的要求。漏缆全部拉出缆盘后,在一端预留一定的长度。展放后的漏缆轻放于卡具下方的地面上,等待将漏缆卡入卡具。漏缆卡入卡具时应按从一端至另一端的顺序,防止漏缆在区间形成余留;卡漏缆时需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朝向隧道壁,方向调整正确后合上卡具盖板,防火卡具应拧紧盖板螺栓。在采用钢绞线的吊挂区域也按照同样的原则敷设,吊挂要平直,吊挂后漏缆垂直度要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1.6 漏缆接续

漏缆敷设完成后,各盘漏缆之间、漏缆与射频电缆之间、漏缆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需要制作漏缆接头并采用跳线进行相连。漏缆接头制作前先将尾端校直并清洁,按相应型号的接头说明书对漏缆进行切割和开剥,切割时注意端头位置朝下,防止切割时产生的铜粉顺着内导体铜管进入漏缆内部。切割后的端面需修整并清理碎屑,尤其是内导体内壁上的铜屑。漏缆接头连接器安裝按照要求进行,注意分体式连接器拧紧时要用扳手固定前体拧紧后体,防止前体与漏缆端面摩擦产生铜粉,进而影响接头质量。接头制作完成后,先进行接头质量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与成品跳线连接。漏缆接头与跳线连接处,需缠绕防水胶带及胶泥进行防水处理,具体缠绕层数依据相应规范及工艺要求。漏缆一般在区间设有接地,可按设计要求在指定的位置将漏缆进行接地处理。一般在与漏缆连接的跳线上开剥护套,开剥长度等于接地卡长度,接地卡与跳线外导体连接牢固后缠绕防水胶带和胶泥,另一端连接到附近的接地端子排上。

1.7 漏缆测试

每一个漏缆接头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外观及电气连接测试。接头外观无缺陷,安装应牢固;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装接情况,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读数应无变化。

漏缆成段连接后,在漏缆终端安装终端阻抗,在漏缆始端用驻波比测试仪测量线路驻波比,不应大于1.5。如果测试结果超过1.5,需进行故障测试找出故障点,处理后重新测试,直至合格。测试用的万用表、驻波比测试仪等仪器仪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2 漏缆施工注意要点

2.1 漏缆单盘测试

漏缆单盘测试需测量内外导体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其直流电阻和绝缘阻值应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要求。漏缆单盘测试完毕后,切除测试时漏缆两端开剥部分,用热缩帽缩封漏缆两端,防止雨水和潮气侵入。测试合格的缆盘进行缆线型号和测试长度标注,将漏缆端头固定在缆盘上,恢复缆盘外包装并覆盖防水篷布。

2.2 漏缆敷设及方向

漏缆敷设前需设置好缆盘支架并固定牢靠,敷设全过程由专人负责匀速转动缆盘,保证缆盘转动顺畅,避免由于缆盘转动不畅和直接拖拽等原因造成漏缆结构损伤。漏缆卡入卡具进行固定时注意其辐射的方向性,漏缆定位筋应卡入卡具对应的凹槽内,以保证漏缆开孔面向覆盖区域。

2.3 漏缆接头质量

漏缆尾端校直、切割、开剥、清洁、接头连接器安装等均须按规范施作,其中漏缆定位筋需削除,保证接头安装时漏缆表面平齐。接头制作完毕后,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应无变化。每完成一段漏缆连接,及时使用驻波比测试仪器测试驻波比,不合格及时整改。一般在漏缆接头连接的跳线上设置接地线,并与综合接地体连接。在漏缆线路末端使用终端负载进行封堵。漏缆接头与跳线连接处、跳线接地卡连接处及漏缆接头与终端负载连接处等裸露的部位,缠绕多层绝缘胶带和胶泥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隧道潮气侵入。

3 结语

该文对漏缆施工流程进行了阐述,并重点标记了施工过程中接头防水、漏缆敷设方向、接头质量等容易错漏的地方。地铁通信系统漏缆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漏缆等材料质量控制,完善施工工艺流程,明确施工规范,从而保证工程的优质,为地铁专网和公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杨.地铁无线通信系统漏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J].通讯世界,2016(10):94-95.

[2]周杭.漏泄电缆功能分析及其选择要素——漏缆在地铁无线通信中的运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31-35.

[3]孟德智.通信漏泄电缆及天馈线问题分析和监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7(2):114-115.

猜你喜欢
漏缆卡具跳线
高强度卡具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
提高地铁信号漏缆施工工艺及效率的研究
基于聚四氟乙烯精密管接的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
浅谈铁路隧道内漏缆的施工方法与常见故障的处理
特高压线路垂直排列耐张塔的跳线支架高度研究
±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跳线上绕耐张塔研究
一种车铣精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卡具设计
通信漏缆辅助杆与接触网杆的设置
漏缆隔直器烧毁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特高压直流六分裂笼形硬跳线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