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特殊教育教师的“五真”

2018-02-25 04:18张华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特教残疾残疾人

● 张华

国家七部委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是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办好特殊教育”的具体措施。我在学习研读“二期计划”时,深刻感受到下一阶段特殊教育发展重点将在“普及层面”和“提升水平”上。而无论是特殊教育普及面的提高,还是特殊教育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我们这些从事特殊教育教师们的能力、素质、职业认知度以及教书育人的水平。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20多年的基层特教教师,我认为做一个好的特教教师应当具备以下“五真”。

一、真爱——爱是特教教师的职业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特殊教育。特教教师常年都要面对残疾学生,没有一颗爱他们的心,不可能无怨无悔地常年坚持。不爱残疾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接纳他们,包容他们,教诲他们,也不可能爱上特殊教育这个职业。不爱残疾学生,漫长的职业生涯,就会见异思迁,就会漫不经心,就会缺乏职业进取,就会麻木乃至痛苦。因此,特教教师准备从事特殊教育或从跨入特教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要怀有一颗“真爱”残疾学生的心。把自己当作一棵大树,去摇动一棵棵残缺、羸弱的小树,给他们雨露滋养;把自己当作一朵彩云,去推动一朵朵被乌云遮盖的飘忽不定的白云,为他们带来阳光、彩虹;把自己的灵魂用爱洗礼,去感染周围一个个折翼的天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有了爱,就会产生动力,产生进步,产生美好,产生奇迹。

有了爱,我们在每一次走近残疾学生时,心中洋溢着温暖、感动,涌动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崇敬、对残疾学生的感恩。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自强,让我们感受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信任和不求回报的纯真回应。带着爱入职,伴着爱行走,捧着爱期待花儿开放的那天。这是每一个特教教师应该做的。

二、真学——学是特教教师的职业源泉

“二期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要达到95%。今后的特教教师,会面对以前接触不多的多重残疾学生,会接触日渐增多的自闭症学生。现在很多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或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中心的职能,还承担着为不能到学校上学的残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任务。这些工作,在很多地方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基本没有经验可循。

如何激活新时期特殊教育这一泓活水,保持特教教师的活力,适应特殊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唯有学习。向残疾学生学,向课堂学,向本校的同事们学,向异地的同行们学,向境内外的专家们学,向网络学,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把握一切学习、研讨、培训、交流、观摩的机会,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理念、新方法,充实提高自己,增强教育教学的本领和才干。

三、真懂——懂是特教教师的职业追求

从事特殊教育,要懂特殊教育。懂特殊教育,首先要懂教育对残疾人的重要意义。如果说教育是改变人命运的途径之一,对残疾学生而言,教育就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主要途径。有了教育,残疾学生可以走出家庭,学习知识,接受康复,掌握技能,走向社会。特殊教育对残疾学生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关乎他们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他们认识并走向世界的通道。这个通道有扇门,国家和社会把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交给了我们这些特教教师。国家、社会、残疾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给予了我们无限的信任,认为我们懂这些孩子,因而放心地把钥匙交到我们的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把钥匙管好、用好,我们要将这把钥匙当作一盏明灯,点亮残疾学生的心灵。

懂特殊教育,还要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北唐山残疾人康复机构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被纳入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高度,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中。特殊教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前置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仅是扶贫,也是扶智,对残疾人来说,还是“扶心”、暖心工程。我们每一个特教教师的力量汇聚起来,对促进国家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对促进残疾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作用不可小觑。

懂特殊教育,更要懂特殊教育的规律,教育教学的对象、理念、手段和方法。特殊教育是一门科学,特教教师要在工作中探寻它的规律和科学性,提高对它的认知,用习得的认知指导我们对残疾学生的认识、了解,指导我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康复方法、途径。现在,各种时髦的教学、康复概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特教教师,要有甄别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区分地拿来就用,而是要针对自己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弄懂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用,有目标地改用,做到一切从残疾学生的个别需求、个性实际出发,不盲从,不跟风,务求实效。

四、真做——做是特教教师的职业实践

特教教师应当树立这样的职业观念:社会上很多人关注特殊教育,关心残疾学生是道义,而对我们这些特教教师来说,关心他们却是责任、义务和使命。我们必须牢记使命,真心真意地为残疾学生服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环节。

特殊教育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任何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都会影响教学、康复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走近残疾学生,还要让他们零距离地靠近自己。很多康复训练的技能,不是在课本和器材上就能掌握,也不是通过简单的指导就能取得效果的,而是要教师反复摸索,和学生一起反复实践。要学生掌握的动作,教师自己先要掌握要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要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修正、得出规律,而不是浮皮蹭痒、流于形式。

五、真信——信是特教教师的职业信念

特教教师做不到像普教教师那样桃李满天下,但特教教师有自己的职业信念,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进步。这个进步不一定表现为知识获得的多少,而应定义在残疾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上。一个智障学生,可能一个学期学不会个位数的加减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他在与人的相处中感到了快乐;一个自闭症孩子,他从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甚至恐惧,到可以和别人目光对视,可以让别人牵着他的手一起行走,建立了除了家庭之外的安全感;一个多重残疾的学生从不能坐住,到可以直立,再到可以不要别人搀扶,摇晃着行走五步、十步、二十步。这就是特殊教育的独特功效,也是特教教师的职业魅力。

从踏入特教门槛那天,每个特教教师都应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残疾学生一定可教、能教,残疾学生一定会成长、成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有习总书记说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在每一个残疾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使之产生变化。这个变化从量变开始,是缓慢的、艰难的,甚至是短时间难以察觉的,但一定是在变化的。也许量变不一定会产生质变,但有量变就是进步。我们期待着量变引起的质变,但我们也应该为每一个小小的量变欢呼、自豪。

只要我们全体特教教师坚持“真爱、真学、真懂、真做、真信”的职业理念,相信特殊教育和残疾学生的明天一定会明媚、灿烂,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特教残疾残疾人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