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的研究

2018-02-25 10:48文国知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班集体成员班级

文国知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湘郡金海中学,湖南 长沙)

班级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非常繁琐的任务,尤其是初中阶段。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思想观念不成熟,而且存在严重的叛逆情绪。在班级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激起学生的叛逆情绪。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将小组合作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以此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认知能力,从而构建一个温馨、融洽、和谐的班集体[1]。

一、基于异质构建强化小组成员配置

严谨、科学的分组是促进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开展小组内部彼此合作的有效保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小组合作法,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应当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所以,在班级管理小组建设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家庭背景、个性特征、能力水平、性别、学业成绩等,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强化小组成员配置[2]。一般来说,每个小组都要有比例相近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就可以发挥出“以兵带兵”的效能。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每个小组内有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教师尽量让这些学生担任合作小组的组长。由于这类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所以在调动小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活动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总而言之,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尽量要让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构建良性的竞争环境,为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和高效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过多地介入,要将更多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小组合作管理以及自主管理搭建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历练学生的各项能力[3]。

二、基于特质凸显强化小组文化建设

从某个程度上说,每个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班集体。这个小班集体要想达到核心目标、展开有效的合作,必须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教师在构建小组之后,要重视小组文化建设。只有让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化,有独特、统一的规则、目标、口号、名称,才能让小组成员做到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至于每个小组的规则、目标、口号等,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全员参与,防止某一个学生存在话语独霸权,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和权力,让每个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能镌刻在小组内部的文化特征上,从而提升小组凝聚力。在制定小组文化结束之后,要结合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独特的文化彰显出来,防止小组文化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只有通过具体的小组活动,学生才能深刻体验小组文化的魅力,享受到团队协作的愉快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文化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历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防止出现有些学生毫无任务、有些学生任务过重的尴尬局面。

三、基于多维延伸强化小组深入评价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而且心理比较敏感,对他人的认可和评价非常关注。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展开活动。如果只是一味开展活动而不对其进行评价,很难维持学生的持久性。在构建小组结束且对小组文化进行印证之后,班级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建立奖励措施和评价机制,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结果、实施过程以及合作方法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就笔者个人教学管理经验而言,首先,管理者应当做到评价多元化。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自评结果以及生生互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背景下评价垄断性的局面。其次,评价焦点多元化。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评价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层次或者某一个方面,而要结合整个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如小组内个人作用的发挥、成员之间合作的默契度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对象,以此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法运用到初中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还能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能力。在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班集体成员班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