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天狗形象考

2018-02-25 15:41
关键词:星象天狗物语

姚 琼

(浙江工商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东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文献记载中就出现了对天狗的描述,《山海经》将天狗描述为形如狸且白首的妖怪。汉代起开始出现天狗作为星象的文献记录,且认为天狗星象的出现乃不祥之兆。隋唐时期,为求平安而取人肝血以祭天狗的谣言四起,使得人心惶惶,一度引起社会不安。古代中国对天狗的记录主要通过文献记载。流传至日本的天狗不仅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一些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也时常出现天狗的形象。并且,中日两国对天狗形象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妖怪形象的天狗,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中日两国天狗形象的记载做一对比,分析其中异同点,并探讨日本天狗形象产生变化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的星象天狗

对于作为星象的天狗,中国古文献中较早的记录为《史记》中的记载:“太白五芒出,早为月蚀,晚为天矢及彗。其精散为天杵、天椨、伏灵、大败、司奸、天狗、贼星、天残、卒起星,是古历星。”[1]在此之后《汉书》的记载中,将天狗描述为流星,并对其具体形状亦有所描述,“天狗,状如大流星,孟康曰:‘星有尾,旁有彗,下有如狗形者,亦太白之精。’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锐,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2]根据此条记录,天狗的出现会伴随不祥之象,是个具有“千里破军杀将”作用的星象。《续资治通鉴》中亦对天狗流星的具体形状有所描述:“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声,火焰蓬勃,久之乃息,化为石,青黑色,光莹,形如狗头,其断处如新割者。有司以闻,太史验视云:‘天狗也。’命藏于库。”[3]对天狗流星的形状,《宋史》亦有记载:“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东西横行亦曰流。流星有八,曰天使,曰天晖,曰天雁,曰天保,曰地雁,曰梁星,曰蒏头,曰天狗。流星之为天使者有祥有妖,为天晖、天雁,夜陨而为天保,则祥;若夜陨而为地雁、梁星,昼陨而为蒏头,则妖,流星之大者为大奔星,夜陨而为天狗,厥妖大。”[4]由此可见,天狗是在夜间陨落的流星的一种,且具有妖性。

进入晋朝,对天狗乃不祥星象的记载更加丰富,东晋升平二年(358)十二月“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四年(360)十月庚戌,天狗见西南。占曰:‘有大兵,流血’”[5]。另有,东晋太元十三年(388),“天狗东北下,有声。占曰:‘有大战,流血’”。“自是后,慕容垂、翟辽、姚苌、苻登、慕容永并阻兵争强”[5]。南北朝之后,天狗星象出现之时即有将死兵败之迹,诸如此类的记载更是频繁地出现在文献中。《宋书》有载:“五月十九日夜,有流星大如斗杆,尾长十余丈,从西北来坠城内,是谓天狗。占曰:‘天狗所坠,下有伏尸流血。’”[6]《隋书》有记载:“军有黑气如牛形,或如马形,从气雾中下,渐渐入军,名曰天狗下食血,则军破。”[7]583《南史》记载:“有流星长十余丈从西北来城内,是谓天狗。占曰:‘天狗所下,有伏尸流血。’”[8]398《续资治通鉴》亦有载:“有大星坠西南,光烛地,有声如雷,占者曰天狗。同知谏院范师道言:‘天狗所下为破军杀将,宜择将帅,训练士卒。诏天下预为备御。’”[9]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天狗作为星象出现时,被认为会伴随战争以及将兵死伤、军队兵败事件的发生,是一种不详的现象。

由以上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天狗的记载,可以将作为星象的天狗形象总结如下:天狗作为星象初期在古人的认识中是一种夜间出现带有声响的流星。汉代之后天狗这颗流星开始具有一定的妖性。魏晋南北朝开始天狗的影响被逐渐扩大,演变为会引发兵败、将士的死伤的不祥之象。

二、古代中国的妖怪天狗

在我国古代文献对天狗的记载中,除了有不祥星象这一形象外,还出现了妖怪形象的天狗。较早对天狗的妖怪形象有具体描述的是《山海经》,其中《西山经》的《西次三经》中有载:“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10]明代蒋应镐版的《山海经〈图绘全像〉》中按照此条记录绘制出了天狗的形象。另有清代汪绂版的《山海经存》亦增加了天狗的绘图。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天狗有御凶的作用,这与在星象中天狗被认为不祥之象的形象有所差异。然而《山海经》之《大荒西经》中记录了天犬这一动物,并对其解释“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也就是说天犬的出现会引发战争,这与《山海经》之后的文献对天狗星象引发兵败的记载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有不祥之象可以带来战争的天狗,很可能最初来自天犬。除此之外,万历十九年(1591)黄一正所编《事物绀珠》中,对天狗的形象也有一定的记载:“云,天狗如狸,白首,音如猫,食蛇”。从以上记载中,我们仅能大致对天狗的形态有所了解,但关于天狗的具体形象仍是较为模糊。

直至隋唐开始,随着天狗谣言的流传,我们对天狗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记载,天狗这个妖怪常在夜里出现,世间谣传取人的肝脏和血用以祭祀天狗。如《隋书》中有载:“天厌乱德,妖实人兴,或空裹时有大声,或行路共传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舍身以厌妖讹。”[7]1375这样谣传取人肝血以祭天狗的记载,隋唐之后的文献也多有出现。《南史》有载:“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枨枨,取人肝肺及血,以饴天狗。百姓大惧,二旬而止。”东魏五年(538),甚至出现了天子要取人肝脏以祀天狗的记载:“是岁,都下讹言天子取人肝以饴天狗,大小相警,日晚便闭门持仗,数月乃止。”[8]214到了贞观十七年,民间开始流传官员派遣枨枨恶鬼取人内脏以祭天狗。传言中恶鬼枨枨身披狗皮,铁爪,于暗中取人内脏而去,于是人人自危,或备弓箭自防,无兵器者则削竹以备,无人独自行走于郊外。唐太宗听闻此谣言后大怒,命人通夜开堵坊门,并宣旨慰谕,终于终止了此谣言[11]。

从记录取肝祭天狗谣言的记载来看,这些谣言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天狗形象,只展示了天狗食人肝血这一特征。对于天狗谣言的产生原因,有学者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盛世下潜在政治危机的担忧;同时天狗的这种谣言体现了当时以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学术思想、以佛道为首的宗教神秘主义、包括谣言在内的封建迷信等社会思想对大众的深刻影响[12]。

三、古代日本的反佛天狗

天狗的形象不仅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在日本的历史文献中也能找到天狗的踪影。然而与中国方面的天狗形象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将天狗与佛教、修验道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特点的天狗形象。最初出现在日本文献中的天狗,继承了中国星象天狗的形象,被认为是灾祸出现的象征。然而,平安时期起,日本的天狗形象开始出现变化,或演变为居住在深山中,妖惑人心,拥有多变形态的妖怪;或变身为手持羽扇的鸢鸟形象;或变化为赤颜高鼻的大天狗。本文将试图理清日本天狗形象变化的历史踪迹。

与中国古代文献贯穿始终对天狗星象的记载不同,日本对于天狗星象的记载并不多,只是最初在《日本书纪》中有载。舒明天皇九年(637),“春二月丙辰朔戊寅,大星从东流西。便有音似雷。时人曰,流星之音。亦曰,地雷。于是,僧旻僧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声似雷耳”[13]。同年,《日本书纪》中出现了日蚀和虾夷之乱的记载,在此前一年的舒明八年(636),同样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了日蚀和饥荒。由此可以看出,初期的日本天狗基本继承了中国天狗不祥之星象的形象,并同样认为天狗星象是灾祸出现的迹象。然而,到了平安时期,日本的天狗就开始出现与中国天狗不同的形象。

平安时期,日本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对天狗的记载,其中的天狗多以居住在深山扰乱佛教子弟的修行,诱惑入山之人走向深山的形象出现。关于记载平安时期天狗形象的文献,最为显著的要属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集》。

日本说话集《今昔物语集》卷二十《本朝佛法》中记载天狗的卷目分别是:天竺天狗闻海水音渡此朝语第一、震旦天狗智罗永寿渡此朝语第二、天狗现佛坐木末语第三、祭天狗僧参内裹现被追语第四、仁和寺成典僧正值尼天狗语第五、佛眼寺仁照阿阇梨房托天狗女来语第六、染殿后为天狗被娆乱语第七、良源僧正成灵来观音院伏余庆僧正语第八、祭天狗法师拟男习此术语第九、龙王为天狗被取语语第十一、伊吹山三修禅师得天狗迎语第十二[14]。

关于对《今昔物语集》中天狗故事的分析,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关于《今昔物语集》中天狗故事内容的分析,可参考郑婷婷,曲朝霞.《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故事》,《青年文学家》,2016(18);(日)森正人《天狗と仏法》《今昔物語集の生成》,大阪:和泉书院,1986.213-227;(日)知切光歳.《天狗の研究》,东京:大陆书房,1975。。这几则故事中的天狗,形象多变,时而化作观音现身在树上扰乱修行人,时而化作佛像假意引渡禅师,时而化作尼姑诱惑高僧,时而化作堕落的修行者。《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这种扰乱修佛人的行为,显示出其强烈的反佛形象。《今昔物语集》的内容主要为通过荒诞怪异的故事向民众宣扬佛法教义,天狗展示出其扰乱僧人修行的反佛形象,其对佛教禅师的一系列扰乱行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今昔物语集》的天狗故事中,天狗最后被佛法收服,最终成为了修佛者。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天狗在深山中故意引人迷路的形象。如《宇津保物语》中有载,在遥远的深山中,天狗居住在那里,并常常发出怪异的声响,引诱人走入深山。《荣华物语》中也出现了妨碍建造法胜寺,与佛为敌的堕落修行者的天狗形象。

根据以上古典文学中的记载,平安时期的天狗居住在深山中扰乱佛教僧人修行,诱引行人走入深山以使其迷路,同时还是堕落的修行者的形象。然而,对这一时期对天狗的认识仅停留在行为上的反佛,其具体形象仍无法知晓。

四、古代日本的鸢鸟天狗

进入中世,日本天狗的形象不再局限在文献记载中,一些绘画作品对天狗的描绘使得我们可以对天狗的具体形象有直接的了解。镰仓时期的绘卷中开始出现长着巨大的翅膀,拥有尖尖的喙和锐利爪子的鸢鸟天狗形象。鸢鸟天狗与平安时期天狗的形象基本一致,即破坏佛教僧侣修行的反佛形象。在众多描绘鸢鸟天狗的作品中,内容较为丰富,刻画得较为形象的要属镰仓时期的《是害房绘》。

《是害房绘》是根据《今昔物语集》中“震旦天狗智罗永寿渡此朝语第二”为内容的绘卷,其中展现了中日天狗同时出现的场景,它主要描述的内容是大唐的天狗是害房来到日本后,挑战日本比叡山的僧人,最后以失败告终的故事。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害房绘》是曼殊院所藏延庆元年(1308)的版本,其中一共描述了三幅大唐天狗与日本高僧比武的场景[15]。这些场景的内容大致如下:首先,康保三年(966)大唐而来的天狗是害房意欲将日本引入魔道,在日本天狗爱宕山的日罗房的协力下变身老法师的模样,不巧遇到了正好下山的余庆律师。被不动火界咒余庆律师所持铁火轮袭击后,是害房失败逃走。接下来,是害房又企图袭击寻禅权僧正,然而一路受到金迦罗和制多迦童子的追赶,最终依然以失败逃跑告终。在最后的场景中,大唐天狗是害房遇到了天台座主慈惠大师良源,然而被护法童子打到无法站立,最后被日罗房的卷书们抬到加茂的河原。在接受了十七天的温泉治疗后恢复身体的是害房对日本天狗表达谢礼后离开*对《是害房绘》与《今昔物語集》中天狗故事描述的分析,可参考(日)久留島元《「是害房絵」の成立》,同志社国文学,2012(3);(日)小峯和明.画中詞の宇宙―物語と絵画のはざまー,日本文学,1992(41).。在《是害房绘》所描绘的三个场景中,中日天狗在形象上并无差异,都是以鸢鸟的形象出现在画卷中。

与《是害房绘》同时期的《是害房绘词》,其内容同样是以《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中“震旦天狗智罗永寿渡此朝语第二”为模板的记录。然而与《今昔物语集》的记载有所不同的是,《是害房绘》中震旦天狗的名字是“是害房”,而《今昔物语集》中的表述是“智罗永寿”。除此之外,《是害房绘》下卷有几则日罗房与被良源击退的是害房的对话场景,为天狗故事增添了几分趣味性。

鸢鸟天狗在形象上与中国天狗妖怪的形象相差甚远,关于鸢鸟天狗形象的形成,大和岩雄认为,这与鸢鸟经常从空中飞下猎获物品的特点符合天狗从天而降捉弄人类的形象有关[16]。在此基础上,胜俣隆认为,鸢鸟时常发出令人恐惧的叫声,这与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中对天狗“其音如榴榴”的记载相符。此外,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对天狗捉人时张开翅膀快速下降形态的描述与鸢鸟捉取食物时的形态十分相似[17]。根据以上的说法,鸢鸟天狗形象的形成与鸢鸟形态的相似有很大关系。

除了《是害房绘》与《是害房绘词》以外,同一时期对鸢鸟天狗形象有具体描绘的还有《天狗草纸绘卷》。绘卷共分七卷,画中的主角是奈良、京都大寺僧侣,他们在修行过程中表现出极为傲慢的态度,因此被冠以天狗的形象。这里的天狗是典型的鸢鸟形象。同一时期的说话集中也有对鸢鸟天狗的描述,如《宇治拾遗物语》《古事谈》《十训抄》《古今著闻集》出现了有关鸢鸟天狗的传说故事。这些天狗传说大都与《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反佛的形象保持一致,但故事多以天狗最终受到佛教的感染,成为正式的修行者为结尾。从镰仓时期有关天狗的文学和绘画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天狗不同于平安时期,且不同于中国天狗,而是变身为有着尖尖的喙和锐利爪子的鸢鸟天狗形象。

五、鼻高天狗、大天狗

镰仓时期之后,随着天狗传说的流传,开始出现“鼻高天狗”或称“大天狗”。这种天狗拥有强大的神通力,被认为是佛僧与修验者死后的化身,因此大天狗比其它天狗的功力更为强大。江户中期林自见所著《杂说囊括》记载了分别居住在各个大山中的八天狗的故事,它们分别是爱宕的太郎坊、鞍马的僧正坊、比良的次郎坊、饭绳的三郎、大山的伯耆坊、彦山的丰前坊、大峯的前鬼坊以及白峯的相模坊。另外还有江户中期密教祈祷秘经《天狗经》中描绘了“四十八天狗”,其中包括了部分八天狗。

大天狗在形态上以长长的鼻子、半人半鸟的形象为多见。大天狗这种长鼻的形象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常见到的日本天狗形象。如果说鸢鸟天狗形象的形成与鸢鸟的形态特征相符有关,那么鸢鸟天狗是如何发展为长鼻子的大天狗的呢?大天狗那长长的鼻子又有何寓意呢?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大天狗出现长鼻形象的最初时期。

日本学者植松茂提出,鸢鸟天狗的出现时期为平安末期到镰仓时期,而有着长长鼻子的大天狗应该是在室町时期,大天狗长长的鼻子象征其傲慢的反佛形象[18]。从镰仓时期以及之后的室町时期描绘天狗形象的绘画作品中,也可以追溯大天狗长鼻子形象最初的由来。

现存于京都鞍马寺的《鞍马大僧正坊图》相传由室町时期的画师狩野元信所作,其中描绘了鞍马的僧正坊大天狗的形象,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最初展现大天狗长鼻形象的绘画作品。《鞍马大僧正坊图》中的僧正坊大天狗区别于鸢鸟天狗最大的特征,即长长的鼻子。在此之后的绘画作品中,大天狗大多有着长长的鼻子。进入江户时代,大天狗传说的大范围流行引得一批浮世绘画师们将与大天狗有关的传说故事搬入了自己的画卷中,大天狗也成为浮世绘作品经常出现的形象之一。

在河锅晓斋所绘《天狗集会之图》中,描绘的是一群站在画前品头论足的长鼻子大天狗,这里的天狗代表的是对绘画作品毫无鉴赏能力的伪评论家。

然而大天狗并不都是长鼻子的形象,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还混杂了半人半鸢的大天狗。如月冈芳年所绘《武勇雪月花之内五条之月天狗牛若丸》,描述的是白峯相模坊(白峯天狗)手持佛仗与西塔武藏坊办庆、饭纲三郎天狗决斗的场面,其中的白峯天狗头顶黑帽,身披青衣,瞪大双眼,手持佛仗正在奋战,描绘的就是半人半鸢的大天狗形象。

除此之外,二代春章的锦绘《源义仲四天王与木曾奥山退治天狗》,描绘的是源义仲四天王与木曾于奥山将天狗治退的故事,其中的大天狗也是鸢鸟天狗的形象。

由此可见,室町时期之后的大天狗开始出现不同于镰仓时期的鸢鸟形象,这一时期的大天狗多以长鼻子的形象出现。然而,鸢鸟形象的天狗并非完全消失,在江户时期依然可以找到有着鸢鸟形象的大天狗的踪影。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长鼻子的大天狗在绘画作品中是从室町时期开始出现的,但大天狗的形象并不完全拘泥于长长的鼻子,镰仓时期形成的鸢鸟形象的天狗依然被继承了下来。

理清大天狗出现长鼻子的历史时期后,就要解决这一形态形成的原因了。

关于大天狗长鼻子形成的原因,一直以来存在以下几种说法:狩野元信初创大天狗说;受印度佛教的守护神迦楼罗像影响说;受雅乐中的“胡德面”影响说;受雅乐的伎乐面影响说;受日本神话的猿田彦神影响说[18]。

关于狩野元初创大天狗之说,具体有三种说法:狩野元信在参拜鞍马山时,看到了门上所映天狗的月影,便将它描绘了下来形成了最初大天狗的长鼻子形象。另有狩野元信在梦中梦到一位老翁,老翁向他展示了大天狗的画像,狩野按照这个画像画出了大天狗。还有鞍马山的僧正坊出现在狩野元信的梦中,并要求他将自己的形象画出来,由于没有参照,狩野便比照着蜘蛛织网的模样将大天狗的形象画了下来,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鼻高天狗的说法。

除了狩野元信初创鼻高天狗说之外,无论是迦楼罗像印象说还是“胡德面”、伎乐面、猿田彦神影响说,这些说法的依据都是从形态上认为与大天狗高鼻的形象较为接近。也就是说因为这些神灵或面具都有着长长高高的鼻子,所以被认为与大天狗长鼻子形成的原因有关联。然而,分析江户时期大天狗的形象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大天狗手持羽扇的形态,褪去了鸢鸟翅膀的大天狗不仅长出了长长的鼻子,手中还多了把羽扇。相传由德川家康所绘的《五天狗图》中的五个大天狗就是拥有长长的鼻子,且手持一把羽扇的形象。除此之外,能剧中的大天狗也大都是此类形象。如果说大天狗形象的产生是受到迦楼罗像、“胡德面”、伎乐面以及猿田彦神形象的影响,那么大天狗手持羽扇的形象就无法与这些神像、面具以及神祇联系在一起了,因为它们的形象无法和羽扇联系在一起。

因此,单从形态上的相似而认为是大天狗形象产生的原因,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相比之下,笔者更为赞同胜俣隆的说法,即大天狗是在鸢鸟天狗形态的基础上演变成长鼻子且手持羽扇的形象,鸢鸟尖尖的鼻子在狩野元信的画中变为了圆头长型的鼻子,而大天狗手中所持羽扇则是鸢鸟翅膀的变异,失去翅膀的大天狗需要保持飞天的功能。因此羽扇成为翅膀的替代,同时羽扇还有可以扇风的特点,与大天狗用扇风来加大法力的特点一致[18]。

六、总结

天狗,形成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最初是一种出现在夜间会发出声响的流星,这种流星被认为会引发兵败等不祥之象。同时,天狗也是一种妖怪,最初有御凶的作用,但受到流星天狗不祥意向的影响,转变为食人肝血,引发社会动荡的妖怪。天狗不仅出现在中国,还漂洋过海来到了邻国日本。日本天狗在初期阶段继承了中国星象天狗以及引发社会动荡的妖怪形象。然而,平安时期之后,日本的天狗与佛教相结合,形成了扰乱佛家僧侣修行的反佛形象,形态上则是长着尖尖的喙,拥有一对翅膀的鸢鸟形象。中世之后,日本的天狗又与修验道相结合,开始拥有更加丰富多变的形象,拥有长长的鼻子,且手持羽扇,在法力上也更加强大,不仅是众多物语故事和浮世绘的主角,还成为了神社中人们供奉的对象。

中日天狗在形成的初期阶段形象几乎一致,都是代表不祥之象的流星,同时也是引发社会动荡的妖怪。但到了中期阶段,中日两国的天狗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的天狗演变为谣传中食人肝血,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妖怪。而日本方面,则与佛教相结合,演变为具有一定的法力,试图破坏佛家禅僧修行的鸢鸟形状的妖怪。到了江户时期更是发展成法力高强的大天狗、高鼻天狗。从形态的变化上来看,日本天狗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通过各个时期描绘天狗的绘画作品,我们看到了形态具体的日本天狗;此外,从形象上来看,中国的天狗继承了初期不祥流星的影响,始终保持着恶的妖怪形象,而日本天狗则既有反佛的恶的一面,又有屈从于佛教、守佛的善的一面。

中日天狗从形态上到形象上产生的差异与两国民间信仰的宗教文化背景有关,我国的民间信仰多来自道教,或受道教影响较多;日本则多与佛教关系密切。日本神道教诸神,大都有过神佛习合,一度佛教化的经历。因此,传入日本后的天狗也继承了神道教神佛习合的特点,与佛教物语故事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形象。

此外,古代中日天狗形象的异同也反映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即日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地吸收中国文化的特点。天狗形象的变化是古代民间信仰发展变化的缩影,古代日本民间信仰中有大量继承中国文化的部分,整理与分析个中继承与变化的因素将是笔者接下来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27[M].北京:中华书局,1963:1335.

[2]班固.汉书:26[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75.

[3]毕沅.续资治通鉴:213[M].北京:中华书局,1957:5798.

[4]脱脱.宋史:52[M].二十四史全译.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909.

[5]房玄龄.晋书:13[M].北京:中华书局,1974:399.

[6]沈约.宋书:79[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35.

[7]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毕沅.续资治通鉴:58[M].北京:中华书局,1957:1421.

[10]刘向,刘歆.彩图全解山海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63.

[11]欧阳修.新唐书:35[M].北京:中华书局,1975:921.

[12]周能俊.汉唐“天狗”考释[J].阅江学刊,2012(1):70-74.

[13]经济杂志社.日本书纪[M].东京:经济杂志社,1917:483.

[14]黑板胜美.新订增补国史大系:今昔物语集[M].东京:吉川弘文馆,1962:530-552.

[15]梅津次郎.新修日本繪卷物全集27 天狗草紙 是害房绘[M].东京:角川書店,1978.

[16]大和岩雄.天狗と天皇[M].东京:白水社,1997:37.

[17]胜俣隆.天狗の古典文学における図像上の変化に関する一考察――鳥天狗から鼻高天狗[J].長崎大学教育学部紀要(人文科学),2005(71):1-17.

[18]植松茂.天狗の文学[J].国語と国文学.1957(386).

猜你喜欢
星象天狗物语
冬日物语
天狗送的纸牌
天狗吃月亮
一致星象和凸象超几何函数的一些性质
星象馆
萌虫物语
天狗吃地球
星月物语系列
天狗望月
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