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8-02-25 10:48李翠萍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情怀

李翠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 徐州)

历史素养,总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学生形成核心理论,也就是唯物史观;需要学生形成核心思维,也就是时空观念;需要学生掌握核心方法,也就是史料实证;需要学生掌握核心能力,也就是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家国情怀。这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互相关联、密不可分,需要让学生对历史中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解释,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社会观念,能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我们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主要依据就是历史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从教材记载的史料当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理论、观点、方法、思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史料实证素养了。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总结,从“九一八事变”、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卢沟桥事变当中明确感知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侵略战争。从日寇对东北三省的殖民统治、“七七事变”中的大肆屠杀、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同胞被无辜杀害的事件中充分认识到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从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到西安事变中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到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到最终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中探求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救中国,才能让中国走向民主和辉煌的真理。这种在学习中通过历史史料和实证的积累、探究,从中进行分析、辨别、总结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能力,实现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事件的前因后果中探究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关键因素,实现对历史的客观辨析与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念,可以以更加科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观察生活。例如,在学习了西安事变一部分内容之后,学生对蒋介石这个人物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此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观点,那就是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所以国共两党在这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抗日,实现民族的解放。有了这种对历史事件的合理解释,学生的历史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素养当然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每一名中国人都应当具备的对祖国和故土的热爱之情,是初中生作为一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知识点。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建立起了民主、自由、和平的新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一个个骄人的业绩……有了这些内容,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了,家国情怀自然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并把这一任务切实落实到日常的历史学科教学之中,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参与,实现初中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素养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情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