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2018-02-25 17:00广西南宁市解放路小学530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9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材音乐

广西南宁市解放路小学(530200)

杜小鹭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注重体现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发展过程,突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核心,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学习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等方面,重视学习过程和个人体验。构建开放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发现、创新和发展,是新课程标准关于“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具体表现。以下是我在开放式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灵动的开放式教学空间——变“秧田式”为“组合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空间布局不仅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涉及学生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性都能发挥出来,教师要尽量把音乐课堂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场。学生的凳子可以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摆放,座位的不同排法,空间的调控,可营造不同的音乐学习环境。

插空错位排列:两人一组,每一排四组,排和排之间插空坐,前排不会挡后排,有利于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

U形排列法:学生能直接看到老师与视听媒体。学生之间能面对面接触,小组表演、个人汇报、教师示范能随时走入U形中间展示。

环绕式排列法:座位紧绕在并起来的桌子旁边,促进小组互动。

圆形排列法:把椅子排成圆形式,能促进学生面对面沟通。如果排成大圆圈,最适合进行全班讨论。

阶梯式排列法:用一排比一排高的弧形排列座位,营造一种演出感,特别适合用在声部合唱教学。

二、多维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变“传授式”为“互动共享式”

“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通过创造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主动学习,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升为“主动角色”,成为活动的主体,多维度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同时,这样可使音乐课堂变成一个自由的交往空间,让学生在情感交融中、在互动感悟中得到音乐情感的升华,获得“开放式音乐课堂”的最佳教学效果。

基本训练:设计“春夏秋冬”“动物联欢会”“风雨交响曲”等情景游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入情境,通过扮演角色等途径,进行声音、节奏、力度、速度的基本练习。

唱歌、欣赏:让各小组交流选择声乐形式并合作演唱、舞蹈、游戏,或选择打击乐器合作演奏。

欣赏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初听器乐曲(“睡觉”),复听时让学生自由地表演自己的梦(“做梦”),表现梦境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说梦”),最后各小组合作作画再现梦境(“画梦”)。

学新歌:让学生在初听或刚开始按节奏有表情读歌词时,把所理解的音乐符号融进自己的感受,进行歌词、舞蹈、游戏、音乐剧、图画、配器伴奏等再创作活动。

三、丰富的开放式教学内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及教材的编排体系,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空间,把强调音乐的审美性、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特征融入教学之中。这需要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加以拓展与延伸,把音乐教材的开放性与课堂深度融合,拓展音乐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抓住教材拓宽思路: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拓展延伸、举一反三使音乐课的内容更丰满,课堂更有层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在教学《萤火虫》的第二课时,在学生能完全熟唱、表现歌曲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选3首曲调、内容、节奏完全不同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争相说出哪首抒情,哪首豪放,能生动描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抓住教材学科综合:坚持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并向相关文化领域延伸,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与舞蹈、绘画、曲艺等艺术完美结合。如在教学《剪羊毛》时,学生常常忘记每一句的结尾有一个休止符,我把歌词编成相应的律动,给每一句结尾编个剪刀“咔擦”的动作,很快学生就记住了,也把剪羊毛的人活泼有趣的形象表现出来。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用新的视角发现新的理念和形式,采用新方法,就能使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艺术性、审美性和开放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材音乐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