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文风”

2018-02-25 12:00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风文章研究

孙金鑫

每次浏览各种来稿,总有无数纠结与无奈。经常感慨: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教育人,想得好、干得好、讲得好,就是写不大好?

高校师生的文章,多半重视文献综述、理念阐释、数据整理,更加规范齐整,但可能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太够,规范理性有余,针对性战斗力不足。中小学干部教师的文章,多半重视故事讲述、问题解决、成果展示,更加生动形象,但有时难免失之于浅显,难以写出其背后的道理和普遍的规律。更有甚者,说的都是假问题、虚做法、空对策、偏方向,事不对理,因果不应,文理不通,满屏套话,令人实在不愿多看一眼。

从业十数年来,笔者几乎每天都会被这样的一些文字“刺激”着。当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历数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今日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似乎就在说当下文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个人感觉,文章写不好,往往不仅仅是写的问题,更是做的问题,想的问题,“心”的问题。“理论家”的东西假、大、空,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实深入到鲜活的教育现场,没有“做”出来,自然就写不出来。“实干家”的东西碎、浅、浮,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深度地思考,没有“想”明白,自然就写不明白。而归根结底,是其初心是为写而写,还是为儿童生命成长而写。所以,文章的问题,表面上是写作能力和理论修养的问题,根源是研究初衷和写作目的的问题。

我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文章?《中小学管理》的几任主编曾经这样形象地描述什么是好稿:“让人两眼发亮的稿”(创新性)、“让人幸福的稿”(人文性)、“让人冲动的稿”(实用性)。严复曾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而我们心目中的最理想之作,就是“信、達、雅”之作。信—真问题,真研究,诚实诚信;达—文通句顺,理实相合,事理相通;雅—繁简得当,文辞优美,赏心悦目。正如郭宏安所释:“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

由是,我们希望在中国教育人的话语体系中,有一种文风,叫“中小学管理”之风,或叫“信达雅”之风。

这种文风—

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来访者不必走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径,才知道主人在哪里。文章开篇就要告诉读者:我要阐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文字简约,口齿清楚。不绕圈子,不吊胃口。不说废话,不讲套话。您喜欢就看下去,不喜欢大可掉头就走。

是真实问题,真正解决。我们关注真问题的提出,更关注对问题的真实解决。既要有道理,也要有招数。既要破,更要立。批判是我们的责任,建设更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

是理实相合,直击本质。我们关注理论的创新,更关注理论的实践价值;关注实践经验,更关注其理论贡献。因为我们一刻也不敢忘记:教育研究的终极目标,可能并不是理论构建,也不是实践创新,而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是逻辑严谨,事理相谐。我们希望这些文章,都能论点鲜明,论证严谨,情理相通,因果相应。这些文章要不主观,不极端,不以偏概全;通情达理,符合基本人性人情和教育常识;合法合规,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

怎样改造我们的文风?

第一条,自己写。教育第一要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时,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亲自写,才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写明白。我们希望每一篇文章,都不要假手他人,都是署名者自己的创作。

第二条,写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对准自己的“柴米油盐”写、对准自己的“七情六欲”写,要写出自己的“爱恨情仇”来,“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第三条,写真事。我们希望作者无论写的是什么,都是他基于真问题,真正自己做过的研究,真正自己开展过的探索。教育仍是一片净土,教育研究也必须是一片净土。

第四条,写过程。许多作者更喜欢写困难和成绩,实际上读者更关注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您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解决方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些是读者最关心的,也是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五条,写价值。“不仅仅写事儿,更要就事论事儿!”我们期待作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研究的价值,不仅仅是写故事,更要写道理、写原理,写升华出的深刻意义与普遍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造我们的文风,就是改造我们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方式,改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希望教育界的文风,就如同近年来的政务文风一样,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简洁,越来越贴地气,越来越有灵魂!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风文章研究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