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意象绘画”:让幼儿来玩“美术思维游戏”

2018-02-25 14:10陈碧霄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想作画物象

陈碧霄

绘画是幼儿与成人交流的形象语言,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在当前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尚存在重临摹、轻创造的倾向,一定程度影响幼儿的美术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影响着幼儿利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我的需要。如何开发一门美术课程,既能让幼儿充分表达自我,又能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意象绘画”就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孕育而生。

“意象绘画”是根据3~6岁幼儿年龄特点,启发幼儿观察、感知使其捕捉生活和大自然中人物、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特征,再以这些自然物象为根基,通过“借形想象、极限伸缩、极限变形、借物置换、多物同构”等方法生发联想,使幼儿进入到想象世界里,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自由地创造视觉语言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它并非是单纯的绘画教学,而是以观察为基础,以写意渗透技能,以“感受、想象、创造、表达”为核心,以培养幼儿想象、创造性思维为目标的“思维游戏”。它不仅把绘画作为审美和艺术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把绘画当成了一种心理工具,是幼儿内心活动的一种形象表达和倾诉。

由于中、大班幼儿的绘画、想象、创造、表达能力不同,中班幼儿倾向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大班幼儿更关注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意象绘画”的过程中需要把作画方法进行相应的分配,以满足中、大班幼儿能力和发展需要。(如下图所示)

一、“借形想象”法 ——既习得绘画技能,又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既能奠定幼儿的绘画技能,又能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于是产生了“借形想象法”。该方法以自然物象的实物或图片为素材,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取舍物象主体,该主体可以是物象的整体,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某一个“点”,然后再根据写意形象的“形”相似性特点,转换各个角度鼓励幼儿任意添加、创造作画,形成一个奇特的形象。

【案例1】中班绘画活动:嘴巴

活动重点: 大胆地转换各个角度添加、创想作画。

一是“整体——局部——细节”观察,了解嘴巴的结构特征。二是描绘同伴嘴巴的局部特征,然后将写意的嘴巴转换方向并进行启发联想。三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添画创作,根据想象,画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最后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想。

“借形想象法”以写意教学为基础。该方法中,根据事物特征写意绘画便是奠定绘画技能的过程,引导幼儿转换各个角度作画,是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因此,它不仅避免了放任自流和临摹画现象,又让幼儿在习得技能的同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教学方法也完全符合幼儿“不定向”作画的特点,而且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合理利用開展教学,选材极为方便。

二、“借物置换”法——置换写意,在自由交换中促进幼儿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

借物置换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形象,基于内在逻辑关系结合在一起,使正常的物象出现反常但又是合理的变化。该方法分为自由置换和两物置换两种。自由置换是引导幼儿观察物象的结构和局部特征,然后选取某个局部启发联想,并根据相似性的原理,选取生活中的物象置换组合作画。两物置换是指导幼儿对两种物象进行比较观察,然后根据相似性的原理,把两个物象进行置换组合,形成奇特的画面。

【案例2】中班绘画活动:丹顶鹤

活动重点:根据相似性原理,大胆选取生活中的物象进行置换组合作画。

首先,教师提供丹顶鹤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整体、局部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丹顶鹤的身体和生活中相似性的物象联想,启发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进行局部示范点拨。基于此,鼓励幼儿大胆选取生活中与丹顶鹤身体相似的物象进行置换作画,也可以置换自己喜欢的部位。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创想。

借物置换法中物象之间的位置交换,打破了常规的视觉方法,并以相似性原理,在混搭组合中由多化一,构成了新的形象,产生了新的概念、价值与功能,生成了特殊的情趣。从中激发幼儿的知觉、注意和思维。借物置换法符合中班幼儿喜欢东拼西凑、好奇好玩的天性。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想讲述,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三、“极限伸缩”法 —— 夸大、缩小写意,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这种作画方法不是真实地刻画物象,而是以生活中自然物象或图片为素材,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把物体的某一部分夸大,或者无限缩小变成一个“点”,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形象。然后幼儿根据变形的“形”或者一个“点”开启思维,进行大胆夸张的添加,创造形成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想。

【案例3】中班绘画活动:青花瓷

活动重点:借助变形的“形”,随心所欲地描画出心中的意欲和情感。

一是“整体——局部——细节”观察青花瓷的结构、整体、局部特征。二是借助多媒体或者教师现场作画的形式,把花瓶的瓶口、瓶颈、瓶身无限放大或缩小。三是启发想象,鼓励幼儿选取其中花瓶变成的“形”进行任意创造作画。最后幼儿以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想。教师激励评价。

极限伸缩法是为了突破写生活动的瓶颈,借助一种素材让幼儿自由地利用夸大、缩小的“形”进行创造作画。该方法能让幼儿感知一个物体的比例瞬间膨胀或收缩成一个“点”的动态变化过程,也符合中班幼儿好奇、好动、好玩的个性。此外,极限伸缩法很好地实现了“一物多表现”的效果,有效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极限变形”法 —— 夸大、变形自由创造作画,促进幼儿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发展

该方法更能满足大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即以生活中的自然物象或教材中的图片为素材,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把物体的整体形象或者某一部分进行任意地变形。然后,幼儿根据变形的“形”进行大胆的添加、创造作画,表现自己的心绪和情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创编故事。

【案例4】大班绘画活动:靴子

活动重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大胆变形,创造作画

一是观察靴子的结构、整体、局部特征。二是分别将靴筒或靴面夸大变形,并引导幼儿想象。三是根据靴子变形、创造作画,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能创编故事流畅地表述出来。

大班时期的幼儿感觉敏锐、反映强烈,随着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地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表达欲望也不断增强。此法满足了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可以根据主观的情感和表现,任意变化物象的“形”进行创作,实现“一种事物”便能表达和宣泄自身心绪和情感的教育效果。

五、“多物同构”法 —— 组合写意,在重组游戏中促进幼儿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为了增加组合物体的写意,又避免机械拼凑的技能训练,这种游戏化的组合、错位作画方法产生了。该方法以生活中的事物和图片为素材,引导幼儿在比较观察的基础上,重点了解物象的各个局部特征,并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相似性的物象。然后将多种相似的物象重新组合到这个主体上,形成全新、奇特的画面,并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想。

【案例5】大班绘画活动:长颈鹿

活动重点:尽可能拓展思维,超越常规大胆组合作画。

一是观察图片,了解长颈鹿的结构、整体、局部、细节特征。二是利用多媒体演绎,选取生活中的物象置换组合成奇特的长颈鹿;三是启发想象,引导幼儿根据相似性的原理,选取生活中的各种物象组合到长颈鹿的各个部位,形成奇特的画面。鼓励幼儿利用连贯的语言创想表达。

“多物同构”是根据生活中的事物相似性的特点,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相似性物体进行重新选择、分解、组合,形成“张冠李戴”的奇特画面,这一方法顺应幼儿超越常理和常规,超越时空的思维特点,实现了写意教学从单个物体向多个物体写意作画的进程。

“意象绘画”教学关注儿童的兴趣、想象、创造,是从单一的绘画到多元的美术,从独立的艺术创想到多领域教学整合的,具有发展脉络体系的美术特色活动。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兒童自己积累的经验,儿童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同时,意象绘画拥有一套具体的想象、创造的方法策略,让绘画不仅是幼儿的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内心世界的表露,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经历“审美、想象、创造、表达”的游戏体验,实现“给幼儿最适合的教育”的理念。

“意象绘画”丰富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课程,在美术教学方法上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园其他领域课程的实施,实现了基于幼儿表达与创造为核心的课程统整。

猜你喜欢
创想作画物象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墨水作画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艺术创想
秋叶的创想
艺术创想 我爱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