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体现

2018-02-25 07:43邬锦君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席勒

邬锦君

摘 要:席勒笔下的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诗的两极表现形态。他将这两类诗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对象来阐释。不论是其来源还是其特点等方面,这两类诗都是彼此对立的两极。而这一切对立都由它们对于自然与人为、有限与无限、以及理性与无理性等概念的不同理解串联而成,组成了这篇意蕴深邃的长篇巨著。笔者以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正是通过素朴诗人的自然与感伤诗人的人为;素朴的诗的有限与感伤的诗的无限来体现的。

关键词:席勒;素朴的诗;感伤的诗;差异性体现

一、前言

席勒在其诗《新世纪的开始》中这样说:“你不得不逃避人生的煎逼,遁入你心中的静寂的圣所;只有在梦之园里才有自由,只有在诗中才有美的花朵。”

“在席勒眼里,现代文明把人的生存变成了孤零零的断片,机器的轮盘使人丧失了生存的和谐和想象的青春。” 席勒作为18世纪末德意志浪漫派的先驱,其内心充满了近代社会的无限感伤,正如他自己在《感伤诗》一节中写道:“人一旦踏入文明的状态,人为环境业已着手改造他,他的心中的感性的和谐便被扬弃,他就只能作为德性的统一体而表现自己”。 因而,在席勒看来“诗的概念”“给予人性以尽可能完满的表现”,而这种完满的表现只有在自然中才得以存在。因而,席勒只有“遁入心中的静寂的圣所”才能获得自由,只有“在诗中”才能找寻到“美的花朵”。

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席勒的态度是客观的,他对这两类诗都有褒贬,都有喜爱与厌恶。因为这两类诗代表了诗的两极状态,它们分别将诗的“素朴”与“感伤”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正如他自己所说,“这种夸张的缺点也是基于感伤诗人的处理方法的特点上的,正如松弛的缺点在于素朴诗人的特殊的处理方法上一样。” “如果在素朴天才的作品中有时缺乏主体的精神,那末在感伤的天才的作品中往往找不到客体的对象。” 这一些都说明,就一个宏观的基准而言,它们两者均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们仅仅是作为自己领域的“绝唱”而存在。它们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诗而存在,具有诸多的差异性。具体突出地表現在:自然与人为、有限无限、理性等方面的理解与阐释上。

二、素朴诗人的自然性与感伤诗人的人为性

笔者以为,在该书第一节《素朴诗》中,席勒先是从“自然”入手来论述现代人和古代人对自然关系的差异性,由此阐释了自然与人为,有意的素朴与无意的素朴,有限与无限,理性与无理性的这一系列互相对立的概念。 然后再将“自然”引入“诗”的国度,他说,“当自然开始逐渐从人生中消失,也就是说,从我们的经验中,从我们的(能动的和被动的)主体中消失之时,我们便在诗的境界里见到自然好像是一个理想或对象悠然升起” ,并将近代人与古代人的范围缩小至现代诗人与古代诗人。这是从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维度来阐释古今诗人对于自然的不同理解。而这与素朴的诗人及感伤的诗人对于自然的理解似乎颇有渊源。

此处涉及到了两组相对的概念,即“古代诗人”与“近代诗人”;“素朴的诗人”与“感伤的诗人”。

“席勒从古代和现代的人性不同,提出了古代的诗是素朴的诗、现代的诗是感伤的诗的看法——它并不符合文学类型存在的实际情况。”“于是他不得不在注释中补充说:‘我们就不仅应该注意到时间的差别,也应该注意到风格的差别。”

马新国认为,“这就是说,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既有素朴的诗,又有感伤的诗,并且有两者结合的诗,而且两者结合的诗效果最好。”

笔者以为这样的诠释是不太妥当的。因为,正如席勒所言,素朴的特质与自然是关系息息相关的,但是就现代文明而言,自然是已失的。因而,就素朴的诗表现人的“感性的和谐的统一体”而论,这只有在古代自然的气候下才能形成,而现代文明则缺少这样的条件。

“诗人之为诗人,在于他无论何时都是自然的捍卫者。” 由此可知,不论是素朴的诗人还是感伤的诗人,他们都是“向着自然而生”的。他们的不同体现在,他们与自然的具体关系的不同,即“诗人或是体现自然,或是寻找已失的自然。”而这也是他们称谓不同的根据“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

在关于自然的存在问题上古代诗人与素朴诗人,近代诗人与感伤诗人有着一致的追求或情感体验。

因而,笔者以为,古代诗人与素朴的诗人、近代诗人与感伤的诗人是有一定的源流关系的。即:古代诗人是源头,渐渐变为素朴的诗人;近代诗人是源头,渐渐变为感伤的诗人。而古代诗人与近代诗人、素朴的诗人与感伤的诗人之间是彼此对立的关系。

根据席勒的观点,“对于素朴的要求是自然战胜人为”。素朴可以分为“无意的素朴”——不知不觉的和“有意的素朴”——完全自觉的。由此可知,素朴是自然的,而这与人为是水火不容的。

就素朴诗人与感伤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论,素朴诗人是自然的,感伤诗人则是人为的。因为感伤诗人崇尚的是一种理念,他仅在自己的观念的国度编织自己的美丽神话。自然只会让这种人为增添更多的感伤情趣而已。

席勒如是说“在自然的质朴状态中——人以一切力量作为和谐的统一体来发挥——全部天性在现实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诗人——尽可能美满地摹仿现实”素朴诗人用最自然的“摹仿”在现实中来表现自己的全部天性这是一种自然。

而“在文明的状态中——人的全部天性的和谐协作——仅是一个理念——诗人——把现实提高到理想——表现理想”感伤诗人则通过理念将现实的提高为理想的,这样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就多少有些“人为”的意味了。

因而,我们说就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素朴的诗人是自然地摹仿现实;感伤的诗人则是人为地以观念表现理想中的现实。这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的表现之一。

三、素朴诗的有限性与感伤诗的无限性

因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而导致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必然使得两者艺术境界的不同。

席勒在其《素朴诗与感伤诗的美学》一节中说,“自然给予素朴诗人以恩惠,使他总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来发挥影响,在任何时机都是一个独立完满的整体,并且依照人性的美满实质来描写现实中的人性。自然赋予感伤诗人以力量,或者说,使他深感到一种生机蓬勃的冲动,使他从心灵深处恢复被抽象思维破坏了的统一,在内心里使得人性益臻美满,而且从有限的状态跨入无限的境界。” 由此可知,素朴诗是一种有限的状态,感伤诗则是一种无限的境界。 由于素朴诗人本身是一个独立完满的整体,就其素朴的性格而言,他不会有更多的无限的欲求。而就诗人的任务是追求人性的完满而论,感伤的诗人由于现实中自身的不美满性,而将自身的这种追求转变为对对象的一种蓬勃的冲动,通过无限的手法来使自己达到人性的美满。

席勒说,“一切存在的总是有限的,但思想却是无限的” 。因而,表现自然存在的素朴诗是有限的,而感伤诗因其理念的无限宽广性,其想象对象的丰富性而是无限的。

素朴诗人由于要客观真实的摹仿现实,才能达到心灵的和谐统一,而客观存在物相对于无边无际的思想而言无疑是有限的,因而“素朴诗人遭受到的一切感性事物所遭受的限制”,即便是素朴的诗人完成了任务,他也是有限的。

而感伤的诗人凭借着观念的力量驰骋在漫无边际的想象的海洋中,因而“感伤诗人只能激发我们去热烈追求的境界”,即便他没有能力能够完成这样无限的任务,但其探索也已为我们表现了一种可能性与排除了一种可能性,使我们自己可以更自由地徜徉于这片无边际的想象的天空。

再观之素朴诗人之源的古代诗人,他们的所长亦是诉诸于眼睛的有限境界的艺术,诸如雕刻等造型艺术,因而产生了诸如米开朗基罗等线条、造型逼真自然的杰作。而感伤诗人之源的近代诗人,他们所长的诉诸于想象的无限境界的艺术,如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画一般,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方能领会各中韵味。

因而,我們就素朴诗与感伤诗表现得境界而言,素朴诗受到现实对象的限制而具有有限性,而感伤诗则由于理念的丰富性与无界性而具有无限性。

此外,从题材上来说,席勒认为,素朴诗人的题材需要外来的帮助,素朴诗人必须在周围看到丰富多彩的自然,诗情画意的世界,天真烂漫的人群,因而他们是有限的。而感伤诗人可以补充优缺点的题材,而使受限制的题材达到绝对的自由。

四、总结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诗的两极状态。在自然与人为地关系上,古代诗人是素朴诗人之源;近代诗人是感伤诗人之源。素朴的诗人如同古代诗人一样,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我们说素朴的诗人是自然的;感伤的诗人则如同近代诗人一样,在文明的缺少自然的年代里,为其诗作掺杂了更多的人为的因素,因而感伤的诗人是人为的。其次,就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表现手法而言,素朴的诗摹仿现实,再现现实,因为现实对象的有限压制,而使其也附上了有限性。与此不同的是,感伤的诗因其想象对象的丰富性与无界性而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此外,就题材而言,素朴的诗人只能取材于周围的现实世界,对象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毫无回旋的余地。而感伤的诗人则可以通过理念来补充有缺陷的题材,通过想象赋予其更加丰富充溢的情感。

因而,我们说,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差异性体现在素朴的诗人的自然性与感伤的诗人的人为性;素朴诗的有限性与感伤诗的无限性上。

参考文献:

[1]刘小枫.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5]刘小枫.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页.

[6]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46页.

[7]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83页.

[8]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84页.

猜你喜欢
席勒
论美在席勒美育思想中的矛盾位置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席勒的烂苹果
席勒:大流感让他被艺术史遗忘50年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访席勒不遇
身体·性·自画像
惟一的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