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绘画技法在现代服装画中的应用探索

2018-02-25 07:43王立松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应用

王立松

摘 要:几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绘画,其中中国人物画就极具代表性,中国人物画秉承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并由此衍生发展,独具特色。本文从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法入手,探讨中国人物画绘画技法在现代服装画中的应用,由此拓展现代服装画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画以推动力。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现代服装画;绘画技法;应用

中国人物画不仅要“应物象形”,还要“气韵生动”,既要尊重客观事实还需主观创造,强调神形兼备,通过人物的形体语言、服装语言以及相应的环境语言,以及笔、墨、色的表现语言,以此展现画面的人物美、服装美、意境美。这与现代服装画的要求不谋而合。现代服装画是绘画与设计的共同产物,即运用绘画技法来展现服装设计的整体面貌,通过着装人物的肢体语言、服装款式、服装细节等的设计语言,以及线条、色彩等艺术表现语言,共同展现出着装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服装的设计风格,以及画面的整体美感。因此,将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法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设计表现中,能更好地凸显现代服装画的设计思想和艺术魅力。

一、从中国人物画的“经营位置”到现代服装画的构图形式

“经营位置”是中国人物画的画之总要,讲究画面整体的排兵布阵之章法,即置陈布势,画家依据客观状态,通过主观创造,以人物为主体,即突出人物的中心性,再以景、物、诗、印等为次体,即诗、书、画、印的结合,运用平面的散点的透视观察法,按照中国画的审美规律,合理、和谐地加以全局经营,使画面具有独特的构图形式。中国人物画之构图,追求画面的聚散开合关系,即“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追求画面的虚实相生关系,即宾主有致,突出人物的主体性;追求画面的动静互衬关系,以动带静,以静衬动,营造出情景交融、和谐生动的画面状态;追求画面的取舍得当关系,“计白当黑”,通过“留白”这种中国画特有的减法绘画形式直抒心意,展现独特的意境美。

将中国人物画的“经营位置”方法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构图形式中,可以事半功倍。首先,现代服装画也需依照现实需求,以人物的人体动态、结构为载体进行服装的主观设计,突出服装与人物的主体性、中心性,并结合简略适当的背景物象烘托,再结合款式图、文字说明及细节元素等静态要素进行辅助表现,形成多元且主次分明的画面构成形式;其次,现代服装画各主次要素也是以平面的散点的观察方式展开,也需动静适宜,疏密相间,简单明确,直奔主题,进而形成统一对比、和谐美观的画面构成。

中国人物画的画幅形式多样,其中以立轴与横披最为常见。而现代服装画的画幅也多是竖幅和横幅形式,这里可以把人物画的立轴单人、立轴多人以及横披中长卷画的多人构图形式分别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竖幅和横幅的构图之中。例如:一,以唐寅的立轴人物画《秋风纨扇图》构图为例,将单个人物置于画面黄金焦点的中心,又以右角边简单的坡石和疏落的细竹以及左边的诗书、印章加以烘托,形成以人物为视觉审美凝聚点的和谐画面,以此方法可以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竖幅单人构图中,将着装人物置于画面中间,加以适当的背景存托,再加以款式图、设计说明等服装设计要素完成画面的构图,形成主次分明且重點突出的构成形式;二,以周昉的长卷人物画《簪花仕女图》构图为例,其多个人物以散点的、直线的形式展开,既无主次之分,也为多中心注视,又以动物等辅助形态加以联系,共同营造画面效果,这种形式也可以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横幅多人构图中,将着装人物以无中心或多中心形式一字排列,结合款式图、细节元素等辅助要素,形成人物相互关联的系列服装设计的构图形式。

二、从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到现代服装画的线描表现

“骨法用笔”是中国人物画的画之根本,讲究笔为画之骨,色为画之肉,强调以笔立骨,突出笔线的骨感、骨力,即风骨。画家根据画面塑造需求,或以苍劲有力、或以春蚕吐丝、或以平缓苏畅的用笔,在表现人物形体结构、服装造型的同时,更凸显出人物的内在气质和画面的艺术气息,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人物画之用笔,追求书画同源,即以书法的笔法、笔锋、笔力借用于绘画中,以此展现笔法之骨气;追求动静张力,即用笔的“飞动”与“不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以此展现笔法的韵味;追求笔墨意趣,以笔传气,以墨达韵,通过焦、浓、重、淡、清五墨色以及粗细、长短、浓淡、干湿、刚柔、虚实等的笔线,写意传神,即笔到、墨到、形到、意到、神到,以此展现骨法用笔的气韵。

将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方法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线描表现中,可以提升其表现力度。首先,现代服装画也需依照设计需求,针对着装人物的动态、结构和人物服装的造型、材质肌理的表现以及服装款式的表达,以笔线为主进行绘制,完成现代服装画的基础设计;其次,现代服装画也应遵循服装造型、质感表现的需求,结合设计师艺术风格,以适合且独具特色的线描作为表现手法,借以更好地展现服装特色、着装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画面的艺术魅力,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共鸣的设计作品。

中国人物画的笔法多以白描之十八描为主导,十八描分别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柳叶描、竹叶描、铁线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橛头钉描、减笔描、混描、曹衣描等。这里可以把十八描进行整合、梳理、归纳,将之应用于现代服装画中,并针对不同服装的造型及不同面料的质感进行不同表现。例如:一,对于丝绸质感的服装,可以用高古游丝描这种细腻流畅、平滑舒展、悠缓自然的线描来表现其轻柔飘逸的整体质感,又以稍显粗劲且有韧性的琴弦描来表现其褶皱和垂坠感,再以舒卷飞动的行云流水描来表现其迎风飞舞的纹理及丝带,展现出着装人物的优雅气质;二,对于棉麻质感的服装,可以应用似中锋遒劲骨力笔法的铁线描和似狂草自由宛转笔法的蚂蝗描来表现其质朴有力且飘逸流畅的服装整体质感和造型状态,再加以刚劲简放的钉头鼠尾描或粗狂简率的橛头钉描来表现服装局部的皱褶,展现着装人物沉着大气的内在气质。

三、从中国人物画的“随类赋彩”到现代服装画的色彩表现

“随类赋彩”是中国人物画的画之升华,讲究随物赋彩,随意赋彩,随心赋彩,在经营位置、骨法用笔基础上,设色赋彩,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画家根据人物塑造和画面风格的需求,或重彩助色,或淡彩助色,或泼彩助色,以此表现人物特色、服装特色及景物特色,同时表达出人物的精气神和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画家的创作心境,实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中国人物画之设色,追求笔色相生的关系,即线为骨、色为肉,相融相生;追求墨彩共鸣的关系,即泼彩助墨,泼墨衬彩,共同营造画面效果;追求“似与不似”的关系,既遵循客观实物,又尊重主观感受,由此创作出物随心动、心随我动的色彩意境。

将中国人物画的“随类赋彩”方法应用于现代服装画的色彩表现中,更富有艺术感染力。首先,现代服装画也是在构图和线描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针对人物造型、服装肌理、服装质感进行着色处理,最终完成服装画,实现服装设计;其次,现代服装画也需遵循设计师的内心感受,根据大众审美和自身审美,主观设计色彩,创造出更加美观且独具特色的设计艺术作品。

中国人物画的设色方法可分为工笔重彩、工笔淡彩、水墨泼彩等,运用中国画独特的宣纸、毛笔、水墨和丹青颜料,通过染、罩、蘸、泼等技法设色。这里可以把中国人物画的设色方法或直接或改进地应用于现代服装画中。例如:一,工笔重彩设色,一般适合人物造型细腻、色彩浓烈且服裝华丽的表现,如《簪花仕女图》,此法可以直接应用于现代服装画中,由于此法技艺精湛,工序繁琐严谨,需时较长,属慢工出细活的范畴,因此应用于服装画中时需谨慎,但其艺术魅力无与伦比;二,水墨泼彩设色,属写意人物画,即白描中简笔描人物画,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讲究以豪放狂草的笔墨施以泼彩,一气呵成,生动地表现人物和服装的韵味,但对于服装质感、肌理的表现不够深入,因此此法适合应用于服装画的快速表达;三,工笔淡彩设色,此法笔法明确,设色丰富,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最适合应用于服装画中,通过白描勾线,淡彩晕染,若适当结合重彩设色或兼工带写的方法,则表现力更强,若结合水彩画技巧在水彩纸上绘制,则应用范围更广,如此对于着装人物、服装材质、服装肌理以及画面艺术性都能更好的展现。

四、结束语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中国人物画的宗旨,而这一宗旨对于现代服装画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技法,也同样起着指导性作用,其意在表达既要根据需求以主观力量设计创造,也应不断探索开发多元化的表现技法,让设计创新和表现形式得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玲.中国画的技巧在服装设计绘画中的妙用[J].明日风尚,2016(21).

[2]颜伟娜,朱丹.浅析服饰绘画的艺术——评《服装配饰绘画技法》[J].染整技术,2017, 39(5):89-89.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