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研究

2018-02-25 05:30李星
理论观察 2018年10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

李星

摘 要: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行程。红军长征中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在四川省阿坝州境内一下两上,纵横5千里,辗转驻留16个月。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粮食问题是红军在雪山草地亟需解决的首要难题,本文梳理了红军六次筹粮高潮,分析了红军在雪山草地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因和启示。

关键词:红军;长征;雪山草地;筹粮

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10 — 0034 — 04

一、红军在雪山草地的筹粮举措

红军长征进入川西北地区后,向雪山草地迈进,人烟越稀少,离内地更远,粮秣供给更是困难。在这革命成功与失败、红军生存与死亡的关键时刻,摆在红军面前的头等任务,就是要为过草地筹集粮食。

1935年8月3日,红军总政治部编印出版的《红星报》第二十六期第一版发表题为《为筹集充足粮食而斗争》的社论,指出:“目前我们是要到我们的战略目的地去。为着达到这一任务,我们要遇着而且已经遇着一些困难,其中主要的是粮食的困难,估计到前进道路上的情形,这个困难还是威胁着我们。因此筹集的粮食,是当前的极重要的战斗任务。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仅仅准备对付可能较好的环境,而且要准备克服可能的最坏环境,要努力战胜当前的粮食困难。”①在总政治部的统一领导下,部队上下全面投入筹粮工作。

红军在雪山草地筹粮过程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号召节约粮食,严格拟定粮食分配计划;加紧粮食宣传工作,动员群众将自己的粮食和食物支援红军。二、缴获战利品。三、通过苏维埃政府没收劣绅、地主的粮食。四、向商人和当地群众购买粮食。五、运走藏匿在老百姓家的粮食和窖藏,留下银元或欠条,收割地里成熟的青稞、小麦等,插上木板借条。

二、红军的六次筹粮高潮

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红军在川西北的筹粮工作从未间断过,其间还有六次筹粮高潮。

第一次是1935年6月间,为了迎接和庆祝一、四方面军的会合,四方面军展开了规模较大的筹粮工作,区域是茂县、汶川、理潘(今理县)及懋功(今小金县)。

红军在茂县收购粮食,每斗玉米(约40斤)付给银元四至五元。茂县苏维埃每天在县城附近地带为红军筹粮,有时候一天可筹集四五千斤。城西区苏维埃每天也可为红军筹粮约1000斤。

在汶川,各苏维埃都设一个秘书(笔书)负责掌管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及游击队筹集的粮食。当时全县在威州宝子巷和涂禹山设有两个粮食集散处,由红军后勤部派人掌管,负责供给在汶川境内驻防、作战和过往的红军及游击队、少先队、童子队所需的粮食。红军长征过汶川所需的粮食,绝大多数是游击队筹集的。筹粮时,由红军和苏维埃干部带领游击队队员,以地主豪绅为主要对象,地主家的粮食一律予以没收,老百姓家里筹集的粮食,用川陕苏维埃发行的银元、铜元、布币购买。

在懋功,一些地主窖藏了不少历年积存的粮食,他们逃走时这些藏粮是无法带走的,因此各地苏维埃政府能协助红军筹集到相当数量的粮食。根据当年新桥大坝口苏维埃的成员余七爸回忆,仅大坝口这样一个小村子,筹到的粮食就在1万斤左右。①另外,红军接管了国民党在懋功的仓库存粮。当时,在县城禹王宫有一存粮仓库,名为“济仓”,存粮在20万斤左右。

第二次筹粮高潮是进行松潘战役和准备过草地的1935年7、8月间,分两片区域,一是黑水、毛尔盖;一是党坝、卓克基、松岗、马尔康、梭磨地区。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近9万人次,先后三次途经黑水。在此期间 ,红军在黑水芦花地区大力开展了筹粮熬盐工作,为过草地准备了必需的粮食、盐巴和其他生活御寒物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等都亲自下地同红军战士和藏胞一起割麦子,周恩来在工作百忙中也抢时间搓麦,邓小平以及贾拓夫、成仿吾等也都深入高山村寨开展群众工作,筹集粮食。

长征时的川陕省委委员谢兴华(1984年4月11日)谈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有关情况时,指出:“我们在瓦钵梁子筹粮,是要用川板买,我们共买了有二,三十万斤的粮食,是以包谷为主,还有一部分青稞麦子,买了粮食推成面,送到山下。”②

毛尔盖粮食委员会的筹粮工作,有相当部分是在黑水完成的。据肖锋的《长征日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第二辑等史料载述,驻毛尔盖的红军曾分两路到小黑水区域的扎窝、晴朗、麦扎、知木林一带开展筹粮工作,重点在扎窝。仅扎窝就为红军筹粮100万斤,还提供了许多牲畜和肉、油等畜产品。

据载,红军在黑水共筹集军用粮食710万斤,其中在境内驻扎整训时耗用600万斤粮食,带走约110万斤,借用宰食各類牲畜3万余头,折合肉约100余万斤,借用各类畜油1万多斤,还借用了一大批牲畜皮张,牛羊毛和野兽皮等。③

2002年初在毛尔盖山寨一户牧民家发现了当年红军留下的一个木牌借据,借据写到:“红军在这快麦地里收割了青稞200斤,你们可凭此牌向任何红军和苏维埃 政府兑取这些青稞的银子,茶叶。未兑取前请保存此牌子。前敌政治部。”(2002年5月21日的《四川日报》已报道了此事。)这是一个历史的佐证:红军不到万不得以,是决不会随便侵犯老百姓利益的。李湘涛在《星火燎原——筹粮过草地》中写到:“红军来到毛尔盖,没有吃的,就到山上去采蘑菇,挖野菜充饥。藏民成群结队地端着糌粑,前来慰问我们。连长吩咐司务长收下大娘的米粒,给了大娘三块白洋。”④

红军走出草地后,又奉张国焘之命南下,在马尔康、金川一带进行筹粮活动。1935年是马尔康稀有的丰年,时令正值开镰收割的季节,红军长征抵达马尔康。红一、四方面军在北进、滞留和南下时均在马尔康各地筹集过粮食,马尔康人民支援红军的粮食至少有一百万以上。⑤时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六团团长的张培荣回忆说:“我们团在卓克基每人筹集到四五十斤青稞炒面。”⑥红四方面军仅在查北村就筹集到4万多斤粮食,牦牛180多头,骡马20余匹。红九军在脚木足孔龙一个村就筹集到7万多斤粮食。⑦

第三次筹粮高潮:1935年8月底9月初过草地后,区域为巴西、阿西地区和阿坝(麦桑)地区。

红军攻克险恶重重的大草地后,于1935年8月27日到达了巴西、阿西、包座一带。当时红军刚过草地,粮秣消耗尽净,急需补充。各路军最初计划在8月30日到9月3日的5天时间内筹集粮食112.8万斤,后来数字有了较大突破,并筹集了一部分牛羊。左路军由嘎曲河折返阿坝后也开展了规模的筹粮工作,除以购买方式在寺庙、头人和群众处获得粮食外,也筹到了一批牛羊。谢新华谈红军长征在川西北地区的有关情况时指出:“阿坝那个地方寺庙大,我四大坝买粮筹粮,四大坝的粮食多,我在那里买了100万斤的样子。那个地方有条河,河西边有个喇嘛庙,那个寺庙的喇嘛帮我们买了30万斤左右的粮食,还买了牛羊、蔓菁。”⑧

由此可见,红军在阿坝筹集粮食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购买方式,这也是红军在正常情况下普遍采取的筹粮办法,在特殊情况下,购买方式就行不通了。

第四次筹粮高潮是1936年2、3月间在懋功(今小金县)地区

红军主力部队要经懋功、丹巴转进康北,途中的粮食需求大,而懋功由于红军大部队北上南下两次路过和停留,粮食短缺,又时值青黄不接,为保生存,部队被迫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懋功境内几乎到了见牛羊就赶的地步。

第五次筹集粮食的高潮是红右纵队准备北上时的1936年6、7月间,地域是绥靖(今金川县)、崇化、绰斯甲以及丹巴地区。

在此之前,红军大部分已行经金川地区,留守部队和后方机关近万人又长期驻扎,主力部队南下和转进康北时更将总医院和各军医院留置于此,1935年前,金川人口七八万左右,红军留驻金川的部队、伤病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约15000人。①近10万人的粮食需求全靠当地供给,该地区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

1936年3月,罕见的大旱降临金川,国民党反红军的宣传造成了大多数群众的离乡远走,地方苏维埃政府面临着重重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努力,收效不大,近半数土地没有种庄稼,军民普遍受到了严重的饥饿威胁。在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当地群众和红军仍然互帮互助,显示出了军民鱼水深情。金川人民多次开展拥军活动,给红军送粮食、送猪送羊、送野菜送草根树皮。红军每次获得战利品,如粮食布匹、牛肉、马肉、酥油等,都将一部分分给当地群众。徐向前在金川的时候,发现邻居张伯川家缺盐,趁每次和张谈心的时候,都给他家带些盐去。离开金川時,还将自己使用的一把铜壶赠给张伯川留作纪念。②

第六次筹粮高潮: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壤塘、阿坝(麦桑)、红原(麦哇、色达)、若尔盖、巴西地区的筹粮活动。

从以下一组电报总可以反映出红军北上途径壤塘、阿坝(麦桑)、红原(麦哇、色达)、若尔盖、巴西地区筹粮活动的情况。

1936年6月28日《朱、张关于我情况致李先念电》中提到:“第九军陈海松已占领壤塘,壤塘有千户,已筹粮400石,正在筹集中。”③1936年7月7日,《朱、张为9军及93师速出松潘控制粮区致徐、陈电》中指出:“估计到粮食状况,我们主张9军及93师首先在壤塘、三湾补足干粮速经查理寺、毛尔盖出松潘附近首先控制有粮地区。”④1936年7月12日《徐向前为建议中中队全部取道阿坝就粮致朱、张电》中提出:“建议中纵队全集阿坝。如此即令93师经满容向阿坝西北房大迂截牛、羊。到阿坝后,亦可出齐哈马渡河筹集牛、羊,或还有办法。”⑤1936年7月13日,《朱、张对徐向前12日建议的答复》中称:“2军由东路出发,每人带有十天干粮。”⑥1936年7月20日,《朱、张令右纵队在波罗子筹粮北进致董振堂等电》中要求:“右队进入波罗子、杂窝、侧格一带有粮区域休息几天。迅速集结兵力,筹集十天干粮。”⑦

三、红军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因和启示

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由于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注重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参与民族革命的解放战争中,不仅获得了少数民族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帮助,也削弱了上层势力同国民党勾结,减轻了红军的压力,是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红军在雪山草地开展的民族工作

1.红军在川西北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有效的宣传工作

红军在进入川西北地区之初,就这样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并使之投身革命斗争,从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显示出中央对这一问题的极大关注,意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1935年6月9日,中央红军在向川西北挺进过程中,总政治部发布了《渡过大渡河后适用的标语口号》⑧,将红军今后的宣传工作的一般性内容分为“基本的”、“关于革命委员会的”、“关于红军主张的”、“对夷藏番回苗等少数民族的”等标语和口号,实际是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大纲。6月下旬,在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合后,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⑨,具体宣布了我党对康藏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主张,成为我军开展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

2.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红军在川西北地区的民族政策重要的内容便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回、番、夷少数民族委员会布告》明确指出:“回、番、夷民众信教自由,尊重回番民众的风俗习惯礼节。”①《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也特别指出:“使我们的宣传发生更大效力的是部队的严格的政治纪律,过去总政治部关于群众纪律的一切命令,必须再一次的提起全体战士的注意,特别是关于粮食及尊重民族风俗及宗教问题,必须坚决纠正那种借搜山、收集粮食等名义擅入民家乱翻、乱拿、乱捉人、烧房子的行为,这样自然使群众越跑越远,使我们一切宣传都成了白费气力,对于这种行为,不惜严厉制裁甚至枪决。”②

3.红军对少数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工作

在川西北,红军对少数民族上层采取了尽量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力求使他们能够接受革命的影响,置身于革命统一战线中来。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对少数民族上层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1936年2月后,红军的民族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改变对大头人大喇嘛的策略。”③提出了与土司、头人、活佛、喇嘛等少数民族上层建立抗日反蒋战线的联盟问题,红军的上层统战工作有了新的改变。红军进入川西北地区后,每到一处,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土司、头人或守备讲明红军借路北上抗日的目的。红军团结争取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有包括黑水龙坝大头人苏永和等。民族统一战线,在羌族地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安登榜由世袭土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为革命献身,就是一则典型事例。

(二)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援

在川西北根据地党组织、革命政权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入到支援红军的筹粮活动中,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牛羊等牲畜,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援是红军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毛泽东、邓小平对雪山草地人民支援红军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毛主席1936年在保安对斯诺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是红军拿了藏民的粮食而欠的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④邓小平同志在1952年7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红军北上,在那里(川西北兄弟民族地区)是把他们(当地老百姓)搞苦了,这在当时是为保存红軍,没有办法,把他们的粮食吃光了,他们吃了很大的亏,要在具体利益上向他们赔偿,真正要从经济上帮助他们得到利益。”⑤

(三)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为了筹集粮食,红军建立了严密有力的组织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粮食委员会,积极为红军部队、后方机关、医院等筹粮。地方设有粮食部,专管筹粮工作,西北联邦政府和省苏维埃、县苏维埃、乡苏维埃都有粮食委员会,形成强大的筹粮工作网络,对粮食进行统一的保管(粮库)、运输、分配,实行定量供给。这些组织在筹粮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红军在雪山草地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与红军自身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分不开。走出雪山草地,显示了红军是一支千锤百炼、无往不胜的铁军,更体现了红军的长征精神。

〔参 考 文 献〕

〔1〕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红军长征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2〕长征在雪山草地〔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3〕陈伯钧.红军长征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肖锋.长征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红军长征在四川〔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6〕燕燕,张卫明.血对西藏说〔M〕.沈阳:沈阳出版社.

〔7〕艰苦的历程〔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人民出版社,1984.

〔8〕星火燎原,选编之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0.

〔9〕红旗飘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10〕革命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征途〔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12〕成仿吾.回忆长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3〕杨成武著.忆长征〔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红军坳
智珠二则
智珠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十送红军
继续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