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逆向探究

2018-02-25 12:00蒋鸣东
职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术高考逆向中职

蒋鸣东

摘要:高考是中职学生实现多元发展,进行“二次选择”的重要途径。本文分享了作者如何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坚持因材施教,通过逆向探究法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美术高考水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经验。

关键词:逆向 探究教学法 中职 美术高考

中职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气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职美术教学的特殊性,而这一特殊性又体现了在中职生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要坚持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对每个学生负责,应认识到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使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断完善和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应当让学生得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最好的发展。因此,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因材施教古而有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中职生美术高考的现实需要和现实困境,提出了逆向探究教学法,将逆向思维和探究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的高考成效。

一、中职生美术高考的现实问题

1.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工美专业的中职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因此,整个班级的学生专业基础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如笔者所教班级,学生高一进校时的专业情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零基础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极度缺乏;第二层是有一定基本功的学生,专业差距主要在于知识或能力的欠缺;第三层是基本功扎实但欠缺考试经验的学生,需要的是经验的补充及创新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

2.学生自信心不足

不可否认,中职生多为中考的“淘汰者”,在进入高中以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仿佛也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目标,对学校的各种活动缺乏热情。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也普遍存在这种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导致他们在美术专业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挫,一旦在高考训练中遭遇瓶颈,就容易放弃,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学生也会过于紧张,对考试有“恐惧感”。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是限制学生美术专业学习和影响学生高考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没有在中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美术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不会提前预习,缺乏学习计划,“被学习”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逆向探究教学法的可行性思考

长期以来,关于教学法模式的研究,学术界基本上采取了从无到有、从设计到产品的正向思维思路,并逐步形成了发端于教学分析、经由教学决策活动以及对教学设计结果进行评价等前后相继、较为稳定的设计程式。然而在教学法实践中,特别是来自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事实表明,现行的教学法,不论是以教为主的设计程式,还是以学为主的工作流程,抑或主导——主体型教学设计活动步骤,都无法或无法完全对一种日渐流行的逆向式教学设计现象给出合理的描述、解释和提供合适的理论指导。为此,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发展现状,以逆向式教学设计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借鉴已有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实践了逆向探究教学法。

所谓逆向探究教学法是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宏观前提下,产生的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由具象到抽象,学做结合、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特色在于学生专业思维、专业兴趣、专业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打破傳统的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的模式,在学生掌握美术高考整体纲要的基础上,以独立训练专题和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获得有效的专业能力。其可行性有三点。

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因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不同而形成独立性与特殊性。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笔者深知,无论是中职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还是自信心、学习力的短板,都要求美术教学和高考训练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教学本身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是学生思维创造和人文情怀的延续。因此,打破常规的逆向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对艺术教育特殊性的突显。同时,逆向探究教学法强调专题项目训练,不以简单的正误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逆向探究教学法是遵循育人规律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科学教学法。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学习是一个认知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先有感知然后有理性思维。学生在校的学习性质、内容、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因此,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即学习成果的获得。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果,即提高课堂实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

逆向探究教学法虽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但却刚好符合中职生由具象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由点及面的认知规律。这种规律之下,学生的学习属于“自下而上”,即从局部到整体。在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实践项目中,学生逐步形成熟练的技能,并在技术演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构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看似碎片化的美术训练中,学生无意识地形成网状的美术能力图,完成从技向道的提升。

3.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在笔者看来,逆向探究教学法由于不预设答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跳出常规的高考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强化自信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颠覆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发散思维的学案引领,让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下,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强化专业创造力。这种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对高考的恐惧感,甚至能够让学生在美术高考中脱颖而出。

三、逆向探究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在过去“剥洋葱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逆向探究教学法则使角色发生彻底变化,教师从掌控者变为合作者,学生从被授者变为探究者。事实上,逆向探究教学法就是把人们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从传统模式“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转而逆向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教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其实施路径包括三个要点。

1.树立基于反馈调控的教学原则

反馈调控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眼神、声音、语言、动作等信息的回授进行激励、矫正、优化、补救等双向互动,最终实现教学动态平衡。在反馈调控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在逆向探究教学法中,反馈调控极为重要,因为这是教师全面、深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笔者在对学生讲授石膏头像写生“结构明暗关系”这一内容时,会注意对学生眼光和表情的研究,一旦发现学生眼光呆滞狐疑、表情迷茫,就停止新内容的讲述;反之,当发现学生表情平静、眉眼自然,且眼神极度聚焦时,就可继续讲述。

2.重构基于专题项目的课程体系

石膏几何、静物写生、石膏头像、真人头像,这是美术高考训练的传统程序,按部就班、先理后实。这样的教学程序显然非常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逆向探究法则相反,笔者根据石膏头像写生的三大难点——形体、体积和透视,对教学内容和流程进行解构,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重新构建专题项目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形的准确美”“体块的结构美”“透视的和谐美”三大核心模块和“创新的意境美”一个高阶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立细分专题。在具体教学中,笔者会先设置一个中等难度的课题,让学生进行“体验”,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区别性地整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专题训练中进行自我探索。

3.践行基于分层培养的教学形式

逆向探究教学法既强调逆向思维又强调探究。可以说,专题项目的设置、教学程序的“无序”,决定了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诱导,并进行针对性的分层培养。具体而言,當学生对“写实”和“事实”产生纠结,难以把握时,笔者会借助同一实物不同画风的照片让学生观摩,让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微妙关系有所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自然形象”进行“艺术化处理”。在学生共性差异之外,笔者也注重对学生在艺术个性、理解力、空间想象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指导。例如,艺术个性大胆、想象力丰富但整体和谐度较差的学生,笔者会加强对其透视关系、结构整合等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减缓绘画速度,注重局部深入;而对那些画面细腻却善于“临摹”的学生,则会鼓励他们看一些“杂糅”的艺术作品,将雕刻、烙画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感性感知”。

参考文献:

[1]王德平,探究式学习在美术高考中的意义和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 7).

[2]戴潜挺,逆向教学法在美术高考训练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4(4).

猜你喜欢
美术高考逆向中职
逆向而行
高中美术专业速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中的作弊手段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