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如何实现?——澳大利亚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

2018-02-26 05:30王建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讨会导师澳大利亚

姚 林 王建梁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如何实现?——澳大利亚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研究

姚 林 王建梁

以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化为目的,澳大利亚高校围绕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实践,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并及时评估专业发展项目的形式、内容、效果。研究发现澳大利亚高校的导师专业发展项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学校和系部相结合、岗前和岗后一体化、线上和线下相融合、需求和支持相对接。借鉴澳大利亚高校的经验,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能止步于新晋导师培训的初级阶段,更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制度,系统、全面、持续地推动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

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专业化;师生关系;专业发展

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研究生的学业以及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不断提升指导能力”。只有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才能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唯有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才能成就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发展制度不成熟[1]、专业发展模式固定化[2]、专业成长方式有限[3]等。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导师是专业研究出身,未接受过专业的教师教育,其研究生指导方法和教育理念是受其教育经历、生活经历以及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异质性越来越强,研究内容越来越高深,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依靠自我摸索来缓慢地提高研究生指导能力已经无法适应研究生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研究生导师专业水平,如何对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给予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帮助其不断提升其学术水平、指导能力及综合素质,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澳大利亚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概况

1. 专业发展项目的目的

对澳大利亚高校1992级研究生学业情况调查显示,七年后(1999年)只有53%的博士生和31%的硕士生顺利获得了学位[4]。1998年发布的韦斯特报告(West Report)显示了澳大利亚研究生的高流失率,指出毕业率低下的主因就是糟糕的导师指导质量[5]。因此,21世纪初澳大利亚高校纷纷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活动。

研究生导师专业化是实施专业发展项目的目的,而导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化的手段。从高校视角来看,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改善专业实践,即促进研究生导师指导实践的发展与反思,实现研究生导师指导专业化(Professionalism of Supervision)。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目的略有差别。新晋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发展项目主要是培训,一方面为新晋导师提供教学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对研究生指导的认知与技巧;另一方面,培训为研究生导师提供监控研究生学业的方法,使得研究生遵守本校的运行模式与政策,并降低无法正常毕业的风险[6]。资深导师①的专业发展项目主要通过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导师对指导实践的反思,最终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南澳大利亚大学的导师专业发展项目(Supervising@UniSA)提出拓宽(新晋导师)高等教育中的博士教育环境,加强导师的研究生指导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资深)导师指导的知识与学习,鼓励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尤其鼓励导师改变自己的已有偏见,而不是教他们克服困难或者教他们“如何去指导”[7]。

从研究生导师的视角来看,参与专业发展项目的情况也关乎其导师资格的新聘、续聘与晋升。澳大利亚高校多采用主导师(Principal Supervisor)与副导师(Associate Supervisor)或合作导师(Co-supervisor)的多导师制。其中,主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副导师或合作导师协助主导师完成研究生的指导任务。多数澳大利亚高校要求副导师晋升为主导师之前,先要作为导师组中的副导师指导一届研究生毕业,并完成特定种类的培训。有一届研究生毕业或者完成一个周期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导师才可以从副导师晋升为主导师。墨尔本大学规定研究生导师只有在担任合作导师并且指导的研究生顺利毕业的情况下,才可成为主导师[8]。虽然澳大利亚高校没有明确的导师资格撤销制度,多数高校教师注册成为导师后可以长期指导硕士生或博士生,但是部分高校将导师参与专业发展项目情况与招生资格挂钩。墨尔本大学要求研究生导师完成面向新晋导师的岗前培训后,每五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资深导师研讨会(每年举办2~4次),从而保持研究生的招生资格[9]。

2. 专业发展项目的类型

澳大利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面向新入职教师或新晋导师的岗前培训;保持在职导师指导能力的“充电课程”(Re-fresher Course);持续的深层次专业发展项目(多为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导师研讨会,或者是根据导师的需求和关注点,不断调整话题和频率的研讨会)。在澳大利亚40所高校中,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新晋导师培训项目,有12所高校的专业发展项目既有新晋导师的入职培训,也有面向资深导师的“充电课程”,还有5所高校在教师入职培训之后提供不间断的专业发展机会,4所高校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发展制度——入职培训、充电课程、不间断专业发展项目[10]。昆士兰大学研究生院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参加强制性培训(网络培训或者线下导师研讨会)和“充电课程”。

3. 专业发展项目的主题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决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其工作实践则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内容。为推动导师指导实践的发展,澳大利亚研究生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of Graduate Research)发布了《优秀指导实践原则》(Graduate Research Good Practice Principles),明确提出导师必须为研究生提供研究生研究项目设计与执行的指导建议,并按期完成;对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出版与传播给予帮助,并给予适合研究生个人及学科的研究知识、研究技能的指导意见[11],这奠定了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学术基调。

澳大利亚高校的专业发展项目对宏观的学术道德重视程度较低,但是较为重视研究生导师层面的中观的指导能力和微观的指导技能。尽管各高校对研究生导师职责具体内容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各校导师专业发展项目主题基本一致,基本涵盖了研究生指导实践的各个方面。澳大利亚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主题可归纳为五大类:①国家及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政策;②导师的角色与责任;③研究生与导师关系;④导学关系的期望;⑤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以及过程监督。需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亚高校普遍认为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因此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十分重视并帮助导师与研究生建立高效的指导关系(Supportive Supervising Relationship)。专业发展项目的持续时间越长,其内容则越详细,可能会包含以下内容:①如何恢复破裂的导学关系;②跨文化交流;③研究小组领导与管理;④学位论文评审;⑤知识产权保护;⑥学术成果出版,等等。

4. 专业发展项目的评估与导师激励

导师对专业发展项目的评估既包含对专业发展项目形式、内容、效果的评估,也包括导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成果的评估。每一期导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结束之后,高校工作人员随机抽取研究生导师开展研讨会效果评价,评估标准主要有:是否兼顾多样化的经历和多元化的视角;是否承认研究生的多样性;是否有助于改变认知偏见;是否认识到研究生的语言障碍;学术环境和研究氛围如何;是否认识到文化差异会导致误解;是否确保研究生熟悉澳大利亚高校的情况[12]。此外,多数澳大利亚高校注重引导研究生导师反思专业发展活动,要求导师参加完专业发展项目之后提交作业,如反思性论文、个案研究、访谈资深导师、多样化的测试、迷你研究课题等。

澳大利亚很多高校还设立了“优秀研究生导师”奖,通过对优秀研究生导师授予奖项,促进导师持续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系统发展。同时,奖项的设立使研究生导师能够始终处于创新竞争的环境中,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和激发导师发展的积极性。例如,新南威尔士大学推出了卓越研究生指导校长奖(Vice-chancellor’s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Postgraduate Research Supervision),由研究生研究中心和教学委员会共同颁发,奖金为7000澳元,其评价指标主要为研究生按期毕业率、教学与科研发展状况和学术诚信[13]。

二、 澳大利亚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特点

1. 学校和系部相结合

澳大利亚高校和系部均开展导师专业发展相关活动,学校关注导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系部专业发展活动则立足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实际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澳大利亚众多高校纷纷依托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研究中心为导师提供专业发展、学习支持和技能训练等服务。例如,墨尔本大学的墨尔本研究生研究中心(Melbourne School of Graduate Research)的职责是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与服务,中心有四分之一的职工负责研究教师发展事务,为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项目提供建议。部分高校开发并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项目,其中Supervising@UniSA颇具特色。该项目2003年推出后不断发展完善,每年举办4~5次项目活动,活动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①简短介绍澳大利亚博士生教育现状以及研究型学位的环境、结构和进程;②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师徒制到当代强调研究训练的指导模式以及多元化背景下导师和学校所面临的挑战;③邀请一位或多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谈论他们在指导学生中遇到过的问题及解决措施;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研究,讨论并分享帮助研究生克服学习与研究困境的策略[7]。

专业发展项目立足于学部(系)和学校的实际问题,强调为院系和学校的组织发展服务。学部层次的专业发展项目(Faculty-based Program)为导师指导研究生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主要包括符合学科特点的质量评价方式及要求的院本课程、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指导流程和程序和系统性的辅导项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导师专业发展项目不仅有学校层面的培训和研讨会,部分学院或研究中心也会举行相应的导师专业发展活动。商业与经济学院(ANU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针对学院学术型和专业型导师的不同需求,组织了两种类型研究生导师分别参加的工作与发展研讨会(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Workshops),2017年共开设了三个主题研讨会[14]。

2. 岗前和岗后一体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经验丰富程度、发展目标与发展需求方面存在差异,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侧重点、形式、主题、时间也有所不同。目前对新晋导师提供职前培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高校重视资深导师的专业发展,其专业发展项目以研讨会为主,旨在探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水平。有3所澳大利亚高校将新晋导师与有经验的导师分开培训,还有23所高校为研究生导师提供职前和职后专业发展的机会[15]。

新晋研究生导师成为资深导师有两条路径:一是与经验丰富的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并有一届以上研究生毕业;二是参加结构化的研讨会形式的学习项目,也可以获得认证。面向新晋导师的专业发展项目以岗前培训为主,旨在帮助新晋导师为导师生涯做好准备,尽快适应研究生导师的角色。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新晋导师研讨会的核心主题为:深入理解导师角色;了解自己的团队,建立信誉并理解发展动机;开发个人效能、授权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具有可信度和自行管理能力;确定导师的指导目的、目标和期待;团队问题解决,给出建设性意见与反馈,妥善解决冲突,增强支持等[15]。其资深导师研讨会内容包括成功的指导经验、关于学术指导的关键性责任如帮助学生按时完成学位研究、监管研究过程的质量、帮助学生发展可转移性能力并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等。

3. 线上和线下相融合

专业发展项目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既表现在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的整合,也体现在线上和线下专业发展方式的融合。一方面,澳大利亚高校积极扩充导师专业发展项目资源。既引进依据本校情况改造的外校导师专业发展项目,也购买了外部的导师专业化发展网络资源服务。外部网络资源服务供应商主要是英国的Epigeum[16]和澳大利亚的fIRST[17],均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生研究委员会的资助。其中,fIRST致力于提升导师的研究生指导能力,探讨、分享并开发导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其主要栏目有:线上导师研究生指导经验的学习活动;线下开展导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的材料及指导;工具、案例、参考目录和实用网络链接。另一方面,线上专业发展项目具有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限制的优点。导师能够根据自身的时间及工作灵活地进行专业发展活动。越来越多高校采用线上的专业发展项目,尤其是新晋导师培训以及强制要求导师参加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导师在完成线上的网络资源学习之后,部分高校还会再组织线下的导师研讨会。导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得到理论与方法指导,并及时与资深导师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与参与研讨会的其他导师开展交流。有的高校要求研究生导师每四年参加一次线下的导师研讨会(2小时),并完成5次时长为2小时的网络学习。

4. 需求和支持相对接

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需求咨询、效果反馈和评估已成为导师专业发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估导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有效性成为大势所趋,澳大利亚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对导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判与分析。各高校采取的评估方式除了较为常见的满意度调查外,对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教师的变化情况进行比对、调查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让受训教师填写调查问卷等等多种方式得到综合应用。通过对培训项目的评估,高校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哪些部分最有效果,哪些部分需要改进,哪些事务或话题应该纳入到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之中。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发展部门(Researcher Development Unit)研讨会的举办流程充分体现了需求和支持相对接的理念。该校首先是制定导师高水平学习计划的咨询稿,即依据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发研讨会内容,确定研讨会的形式,进而准备研讨会之后的资源。再根据前期导师调查掌握的专业发展重点和兴趣点,从而满足导师的特定需求。最后是反馈和评估,在研讨会结束后,随机抽取导师评价研讨会,了解内容是否合适。研究生的调查结果也将用于研讨会的发展,并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 对我国的启示

1. 健全导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笔者通过查阅高校研究生院(处)以及教师发展中心网站信息发现,高校针对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导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其主要体现在:①导师培训多,专业发展活动少;②新晋导师培训多,资深导师培训少;③硕士生导师培训多,博士生导师培训少。基于此,我国高校不仅要做好新进教师或新晋导师培训,而且应对导师专业发展给予长期的支持。

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着眼全局,形成清晰的导师专业发展支持思路,制定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章程。研制《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手册》,既要关注到研究生导师多方面专项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涵盖其道德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为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照。对全体研究生导师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主动为研究生导师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应安排专项经费推动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并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多种形式导师交流活动,如导师午餐会、资深导师指导经验讲座、导师指导沙龙、青年教师沙龙等,推动导师在问题解决和经验分享的主题式研讨中更新研究生指导观念,推动导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2. 组建导师自主专业发展共同体

研究生培养单位内外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对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但是研究生导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自主专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所谓导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旨在树立导师自我发展意识,加快导师专业成熟,提高导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导师专业化发展,能为导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的组织单位。作为促进导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组成具有多元性,既有新晋导师,又有资深导师;既有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又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既有博士生导师,又有硕士生导师;既有校内导师,又有校外导师。

通过成员间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个人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导师个人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使导师吸收新知识,形成新见解,扩大知识经验,使导师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新晋导师培训是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职导师研讨会也非常重要。新晋导师可以了解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导师的权利与义务、研究生的性格特征等,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行导”;资深导师可以分享经验,对新晋导师进行指导问题辅导,探索新方法以适应更加年轻一代研究生的培养,最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

3. 搭建导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平台

强化以实践问题为导向,打造以满足研究生导师多样化需求为核心的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生教育、导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生的多样性均会导致的其专业发展需求有所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研究生指导过程的实践问题也并不相同,这就使得充分调研、瞄准导师专业发展需求是做好专业发展项目不可或缺的一环。专业发展项目需求调研不仅要兼顾岗位职责、学术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而且要考虑到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方法、交叉学科、论文写作、研究生管理方法等方面发展的需求。

搭建导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平台旨在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生指导支撑体系。鼓励教师通过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去打破学科壁垒,淡化院校界限,实现院校之间研究生导师的合作与沟通。另一方面,推动研究生导师自主化、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导师可以根据自身学科背景以及指导经验,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指导案例、指导方法、论文写作建议等专业发展资源。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己的最佳专业发展方式和进度,实现自主式专业发展。此外,通过网上导师间的互动,导师可以便捷地讨论指导研究生的方式方法。

4. 完善导师专业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应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评价的核心内容,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18]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主要依据,体现研究生教育工作特点,坚持多元评价机制,即采取学术委员会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研究生评价和导师自我评价相结合。此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将导师专业发展评价工作制度化,其评价结果应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科特色,制订多样化的研究生导师奖励政策,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表彰与奖励。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在硕士、博士招生名额分配时,应适当予以照顾。强化优秀研究生导师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复制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的成功经验,带动全体研究生导师不断发展进步。

[1] 李海生. 我国研究生院高校导师队伍现状及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9): 14-19.

[2] 刘涛. 论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7): 26-29,36.

[3] 刘径言. 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特征、困境与路径[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3): 13-18.

[4] MARTIN Y M, MACLACHLAN M, KARMEL T. Postgraduate completion rates[M]. Canberr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2001: 2.

[5] WEST R. Learning for life final report: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and policy[EB/OL]. (2018-04-13). http://www.dest.gov.au/archive/highered/hereview/herr.pdf.

[6] HAMMOND J, RYLAND K, TENNANT M, et al. Building research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across Australian universities[R]. Australi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uncil, 2010: 31.

[7] McCULLOCH A, LOESER C. Does research degree supervisor training work? the impact of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duction workshop on supervision practice[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6(5): 968-982.

[8]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upervisor eligibility and registration policy (MPF1322) [EB/OL]. (2018-04-10). https://policy.unimelb.edu.au/MPF1322.

[9] JANET C. Research supervisor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view of policy,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in five U21 partner universities[EB/OL]. (2018-04-08). www.universitas21.com/ RelatedFile/Download/625.

[10] GUERIN C, WALKER R, AITCHISON C, et al. Doctoral supervisor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preparing research supervisors to teach writing[J]. Journal of academ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2017(1): 88-103.

[11] Australian Council of Graduate Research Inc. Graduate research good practice principles [EB/OL]. (2018-04-13). https://www.ddogs.edu.au/good-practice-principles.

[12]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Supervising research higher degree students [EB/OL]. (2018-04-09). http://www.uq.edu. au/teach/cdip/docs/strategy_superviseRHD.pdf.

[13]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Excellence and awards in supervision[EB/OL]. (2018-04-11). https://research.unsw.edu. au/excellence-and-awards-supervision.

[14]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ANU.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workshops[EB/OL]. (2018-03-30). https:// www.cbe.anu.edu.au/about/content/news/2016/performance-and-development-workshops-for-supervisors/.

[15]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ew supervisor program (LPHR07)[EB/OL]. (2018-03-27). https://services.anu.edu. au/training/new-supervisor-program-lphr07.

[16] Epigeum. About Epigeum [EB/OL]. (2018-03-27). https:// www.epigeum.com/epigeum/.

[17] FIRST. FIRST——for improving research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EB/OL]. (2018-03-27). http://first.edu.au/.

[18] 教育部.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A/OL]. (2018-04-08). 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 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①“资深导师”(Experienced Supervisor)通常是指具备接近六年学习或指导经历的研究生导师,即个人三年以上的博士学位经历和一届研究生培养经历。有的高校则将“资深导师”界定为已完整培养过三届博士生的导师。

姚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9;王建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430079。

2017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编号:2017Y0802)

10.16750/j.adge.2018.08.002

(责任编辑 黄 欢)

猜你喜欢
研讨会导师澳大利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V eraW an g
导师榜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在澳大利亚骑行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