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玉米制种基地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8-02-26 16:09王立峰
关键词:西昌市制种杂交

龙 强,王立峰,唐 贤,王 璐

(四川省西昌市农牧局,四川 西昌 615000)

西昌市地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商品性好、产量高。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是国家西南片区唯一的热带血缘硬粒型玉米制种基地。

1 发展现状

西昌市自2006年开始发展玉米制种,通过多年发展,玉米制种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北大荒垦丰种业、西南科联种业、四川仲邦种业、广西兆和种业等25家大中型制种企业在西昌市进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已建成一个鲜果穗烘干加工厂,现正在新建两个鲜果穗烘干加工厂。常年制种面积5 333.33 hm2,2017年种植面积达6 152.67 hm2,涉及全市18个乡镇,60个村,制种组合211个,平均单产4 350 kg/hm2,总产量2 676.41×104kg,总产值24 500万元,平均产值为39 820.2元/hm2,较种植商品玉米农户每hm2增收12 000元以上。

2 保障措施

2.1 加强领导,为基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西昌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将玉米制种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采用“政府引导、龙头带动、规模种植、集约发展”的模式,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2.2 制定规划,完善制度,确保基地稳定发展

西昌市农牧局制定了《西昌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区域规划》,划定制种区,确定隔离带;制定了《西昌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办法》强化制度管理、规范制种行为,严把种子质量关。

2.3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抓好农业保险

西昌市政府鉴于西昌灾害性天气频繁,种子生产风险大,2013年将玉米制种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出台制种玉米特色农业保险扶持政策。从2014年开始西昌市财政对玉米制种特色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每hm2补贴1 050元,2017年每hm2补贴增加为1 125元,为玉米制种建立了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

2.4 订单生产,保障制种农户的利益

制种玉米是全市发展最大的订单农业,全部实行订单生产。采取“公司+种子专业合作社+农户”,鼓励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降低生产风险,保证农户收入。

2.5 整合项目资金,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西昌市政府围绕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建设,以实施省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为平台,整合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发展玉米制种基地。截止2017年,市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33亿元,逐年投入在玉米制种基地乡镇,通过“田网”、“渠网”、“路网”建设,建成5 640 hm2高标准农田,田型调整2 900 hm2,极大地改善了基地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3 多项并措,推进基地建设

3.1 建立基地服务管理平台

西昌市农牧局在10个基地乡镇、8家制种企业建设网络信息测报点,建成市乡两级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田间生产监测、管理调控、信息采集、种子信息发布等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3.2 依托各类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西昌市农牧局充分利用“四川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西昌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西昌市玉米制种大县财政奖励资金项目”扩大玉米制种生产基地面积。截止2017年建设玉米制种基地866.6 hm2。修建渠网50 309.8 m、路网25 953.75 m、机耕桥479座、涵管1 516 m、人行桥43座。

3.3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推进基地规模化建设

西昌市农牧局鼓励、引导种子企业聚集基地组织玉米制种,建产健全“公司租赁承包”、“公司+种子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鼓励种子企业、制种大户流转土地建基地,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3.33 hm2以上的,每hm2补贴7 500元。目前全市6.67 hm2以上的制种大户已有62户。

3.4 创新生产机制,推进基地机械化建设

西昌市农牧局补贴制种企业购置现代种子加工、检验检测设备,推进企业种子加工、检验机械化进程。补贴基地制种企业、大户购置玉米制种生产大中型农机具,加快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进程。

3.5 推广生产新技术,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

种子管理部门通过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强化农机和农艺技术互相融合,提高制种农户的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 加强基地监管、确保种子生产安全

4.1 强化培训宣传工作

种子管理部门对全市制种企业、种子批发商、零售商开展以《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的宣传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转基因检测专项培训、现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业主的法律意识及制种水平。

4.2 狠抓制种企业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工作

种子管理部门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依法对辖区内的玉米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登记,对不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户进行依法取缔。杂交玉米制种企业按照《种子法》要求,在农业部种子管理平台上通过网上备案的方式进行备案。

4.3 划定制种区,确定隔离带

种子管理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小组根据制种企业报的制种计划,每年共同划定《西昌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区域规划》,从空间隔离或时间上隔离,保证种子质量。

4.4 加强种子生产检疫、转基因检测

(1)产地检疫

为了防止检疫性的有害生物传入传出西昌市,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植物检疫部门对全市所有制种基地的田块开展大面积拉网式的检查,实施全面产地检疫。

(2)转基因检测

种子管理部门要求制种企业出具非转基因品种承诺书,对辖区内所有制种组合进行转基因检测,做到检测全覆盖,从源头上保障了种子生产和种子质量安全。

4.5 严格种子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种子的行为

种子管理部门与执法部门配合,做好各种子企业许可情况、合同、面积等方面情况的检查工作,杜绝无证企业生产种子。做好合格种子企业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好辖区内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

4.6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诚信体系

西昌市农牧局建立和完善种子企业和种子生产基地的信誉评估体系,指导完善“西昌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办法”作为推进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种子管理部门与种子协会密切配合,每年对本辖区内种子企业进行信誉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布,告知到各基地乡村组,为农民选择制种企业提供权威信息,以确保西昌市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存在的问题

5.1 制种秩序及基地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玉米制种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抢撬基地,乱许诺、乱表态,哄抬价格,多家制种企业在同一区域、同一个村制种,致使制种基地稳定难,布局不合理,隔离区不达标,给种子质量埋下了隐患;由于制种基地面积争抢激烈、生产成本加大、制种农户对种子产业的期望收入高、增加种子收购难度,为制种产业有序发展增加了一定难度。

5.2 制种农户的诚信意识差

个别农户与公司、村社干部有矛盾,或者想通过获得赔偿而谋取个人私利,有意在制种田内夹杂种植商品玉米。个别制种农户不讲诚信,不履行合同,恶意串通、私留、倒卖合同内的种子。

5.3 无序生产或非法生产现象依然存在

个别的乡、村、组干部对杂交玉米生产规范或种子企业不了解,无序的引进或引进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种子,并乱签杂交玉米制种合同,制种合同对双方都无约束力。准入企业多、小、杂,有个人私繁现象的发生。

6 基地发展方向

6.1 强化种子质量全程监管

种子管理部门要抓“源头”管理,督促企业提高种子质量,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一是依法严格企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制种企业资金、资质的审查、核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准入;二是严格企业备案制度,各制种企业办理了生产许可证后再制种,并在播种后将生产地点、品种名称、生产面积等信息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管理站)备案;三是严格亲本抽检制度和苗期、花期、成熟期果穗转基因检测等方式,对亲本种子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亲本种子质量;四是严格区域布局,有效地杜绝一个制种企业在多个村制种、一个村有多个企业制种,一个品种在多个村生产,一个村生产多个品种的现象,实现一乡一企、一村一品,有效降低隔离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

6.2 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农业主管部门要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基地规模化、用地集约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信息化,努力将西昌市建设成为国家一流杂交玉米种子基地。

市政府要继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实施制种基地“田网、渠网、路网”改造,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将零星制种区调整归并成片,实现集约化发展。

农业主管部门要鼓励种子企业流转土地建基地自营自管,创新“公司租赁承包”、“公司+种子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进一步建立直接管控的制种基地,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公共服务公司,鼓励购置玉米制种大中型农机具,开展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果穗机械化烘干等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实现杂交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进程,推进规模化发展。

6.3 进一步优化制种企业

种子管理部门要对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和取缔;对扰乱西昌市制种企业秩序的坚决打击和取缔;保留或引进公司实力强、重信誉,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6.4 完善基地规划,完善制度,确保基地有序发展

种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西昌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区域规划》,合理规划制种区,确定隔离带;进一步优化《西昌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办法》,强化制度管理、规范制种行为,确保制种玉米有序生产。打造监管有力、服务到位的种子管理体系和队伍,完善制种质量监管体系,重点提升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检测能力和种子市场监管能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种业发展环境。

6.5 进一步强化风险保障机制,降低玉米制种生产风险

政府加大对玉米制种特色农业保险的投入,继续将玉米制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机制,降低玉米制种生产风险。建立健全政府支持、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玉米制种生产风险分散机制。

猜你喜欢
西昌市制种杂交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西昌市棚中棚早春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西昌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