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融合探索

2018-02-26 21:54石坚钢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诸暨日报融合

石坚钢

(诸暨日报社,浙江 诸暨 311800)

一、经验做法

(一)早——策划早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报道任务,能否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关键在于前期策划。近年来,诸暨日报按照高标准、高要求,主动研究、精心策划,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早知情、早介入、早谋划,一般提前1~2月时间进行全案策划,遵循新闻规律,实现中心工作与新闻宣传的有机结合,做到了主题报道规模大、声势足、效果好。

例如,两会报道前期,诸暨日报一共召开了3次大型专题全媒体新闻策划会,集思广益商讨,反复修改方案,提前布置任务到每一个人,有条不紊的策划成为全景式报道两会的指挥棒。例如,数字化展厅这个项目,接到任务后,诸暨日报立即成立工作小组,多次商讨创意,如何把死板枯燥的时政项目做得活泼?哪种形式才能夺人眼球又不会生厌?如何让那些只有规划图的项目变成美景?提早思考每一个细节,最终使这个时政创意产品成为晒比活动的一大亮点。

(二)高——站位高

重大主题报道不同于常规报道,必须站位全局,高屋建瓴,才能体现权威。诸暨日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吃透精神上,从政治的高度上考虑问题,在报道的高度与深度上下功夫,当好意见领袖,引导社会舆论。

例如,党代会首日,诸暨日报集中所有人员和版面,大体量、高站位地推出8个版面的《诸暨这五年——喜迎党代会特刊》,通过图表、五年要事、大数据、权威解读等层层解读中央、省委到诸暨的战略布局以及5年来的诸暨践行,找准诸暨发展的历史方位。特刊一推出,立即获得党代会与会人员和读者、网友的高度肯定,认为特刊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三)准——聚焦准

如果没有对政策要点和舆情热点的准确把脉,重大主题报道很可能无法打动广大受众。所以,诸暨日报从选题到产品设计,不仅重视权威信息的发布,还加强舆情研判,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融入舆论关切,增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乡镇“一把手”朗读《之江新语》的H5作品,内容侧重外宣,推出时正好是七一建党节,恰逢贯彻省党代会、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舆论宣传重要时段。破题的点是如何把国家、省、市、镇的战略元素高度融合起来,并在省级范围内引起大传播。诸暨日报把焦点放到“诸暨干部怎么做”上,让27位镇街“一把手”通过录制语音的方式,用新语作答,向上展现基层干部的意识形态,这也成为在全省营销诸暨的一个成功案例。不少省级媒体专家纷纷转发留言,称赞这是接地气的好作品,形式新颖、内容高度讲政治。例如,党的十九大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作为一家县市级媒体,该怎么做?诸暨日报最终敲定了既放眼全国又立足于诸暨的内容策划,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在诸暨的落地实践,同时采访并推出了超过150个人物的十九大感想和学习心得,真正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到每一个层面,入脑入心。

(四)快——速度快

诸暨日报实施媒体融合深度改革以来,对新闻媒体原有的内容生产体系进行了革新,在全媒体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依托浙江日报“媒立方”全媒体数字化采编系统,推进“中央厨房”式采编流程再造,使新闻内容生产变得更高效快捷,尤其在重大会议报道中表现出色。

例如,2018年诸暨日报的两会报道力度空前有目共睹,报、网、端、微等平台快速、准确、全面、深度且零差错推送两会信息,是重大主题借助全媒体发布的一次能量大释放。图文直播、视频访谈……不少代表委员赞叹,刚刚在现场接受完采访,立即就能在手机端看到报道,纷纷为诸暨日报的高效率点赞。而这些产品的背后,是诸暨日报全媒体融合体系的高效运转和强力支撑,指挥中枢与前方采访、后方编辑、技术支撑、后勤保障等无缝对接,全报社协同作战的成果。例如,大赶考直播,持续12小时的全媒体直播,零差错、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诸暨市委、市政府交给的重大任务。直播时间紧、任务重,全媒体直播团队在严格按照外宣要求,高标准精细处理每一处细节的同时,仍能确保直播延时压缩到5分钟之内。可以说,全媒体融合转型以来,诸暨日报一直在挑战自己的速度极限。

(五)活——形式活

不少媒体在融合创新方面都使出了“洪荒之力”。针对宏大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诸暨日报也在不断精心打造创意产品。每次主题报道,诸暨日报爱诸暨、浙江新闻APP诸暨频道、诸暨网都会发挥各自特性研究产品。不少融媒体产品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成为朋友圈转发的爆款,也让重大主题报道变得更平易近人,更易在群众中传播。

例如,乡镇“一把手”朗读《之江新语》“音频地图+H5”形式,短短4天就有近11000人次点赞;数字化展厅的“动漫+动画+沙画+视频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结合,把枯燥的项目介绍搬到线上,让每一位评委想看、看得下去;诸暨日报全媒体两会报道,总点击量超150万,其中有“视频抠像+H5”形式的“诸暨日报主播的两会朋友圈”、“短视频+H5海报”形式的“会说话的诸暨日报”;大赶考用了市内媒体从未尝试过的“短视频+图文”的实时直播,当天,直播新闻页面点击量超166万,点赞数11.4万,评论万余条,创下了诸暨市重大活动的最大影响力,也把大赶考活动影响力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国。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在媒体融合发展逐渐深化的同时,由于受资本技术、体制机制、环境支撑等方面的制约,做好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人手问题

一是人员严重不足。全媒体采编几大主力部室,包括部主任在内一共只有30人,其中时政新闻部12人、社会新闻部11人、综合新闻部7人,另1人借调,这30人几乎承担了所有采访、编辑、拍摄、外宣、内参任务,市里活动多,安排采访人手时常捉襟见肘。二是好的人才紧缺,能够驾驭全媒体的融合人才少。除了县市地域缺乏大城市的吸引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薪酬缺乏吸引力,而最终的根本问题是报社增收困难,收入下滑,新媒体又无法盈利,自身造血功能下降,尚有负债,无法支撑人力成本。

(二)技术问题

媒体融合对于技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设备、技术都需要“烧钱”。目前诸暨日报的软硬件设备都非常缺乏。例如,缺乏全媒体指挥软件的支撑,我们每一次大型主题报道,全程都依赖微信群指挥,无法实现快速、准确的响应;缺乏自动生成系统,一次采集不能自动生成多平台稿件,这其中涉及信息的重复整合加工,浪费人力资源;缺乏先进的采访设备,目前三大采编部室,采访基本还是依靠手写记录,30人仅有6个全媒体记者包、3台便携式摄像机。

(三)渠道不够大

尽管诸暨日报经过几年的发展,拥有了一个100多万用户的全媒体矩阵,也时不时生产出有较大影响的爆款产品,但总体来看,几个平台还不够强大。例如,浙江新闻APP诸暨频道有37万多用户,我们也花了不少精力在内容的精品化上,但单条点击量并不理想,一直徘徊在1.5万左右。哪怕是一些爆款,收获的阅读量顶多也就几十万,相对于118万人口的诸暨而言,覆盖面、知晓率还不够高,做了许多“无用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用户占有量还不够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部门、镇街等负责人意识形态责任还不到位,对于转发推广中心工作的相关宣传报道无动于衷。

(四)议题设置不够多、不够好

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落实采访的难题,导致很多好的题材流失。采访难已经成为“诸暨特色”,需要引起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各单位而言,更重视外宣,不在乎内宣,所有的考核都指向外宣报道,导致镇街、部门,书记、镇长、局长等“一把手”基本不愿意接受内宣采访。有些问题,群众说不到点子上,谈的都是粗浅、表层的东西,企业也不愿意配合采访,很多好的议题最终没办法做出深度、做出高度。再看全国两会,从总书记到总理,都为各种H5创新代言,还专门开通了“部长通道”。而我们诸暨为什么不能有“局长通道”呢?

(五)管理问题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受传统办报审稿管理思维影响太深,从思想层面到操作层面,缺乏互联网思维仍是普遍现象。融合改革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相对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但在现实操作中,我们碰到的“这个不能改动”“那个不能报”等情况还是不少,有时候甚至连一个标题怎么取都要向上级请示,留言评论一丁点牢骚和抱怨都不容许出现。新媒体发展粉丝很难,这种传统模式很容易把新媒体“管死”。

三、对策建议

(一)扶

加大对媒体人、财、物上的输血、造血,让媒体精力聚焦不散光。媒体融合对于宣传工作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软硬件设备投入巨大,建议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媒体融合重大项目,使媒体通过技术升级、平台扩展和内容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强化舆论主导权。

(二)统

宣传部门应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导向、统调子、统题材、统资源、统渠道,到位不缺位,积极促进市领导以及部门、镇街负责人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新形势下的主题宣传,不推诿、不回避,构建合心、合力、合作的宣传氛围,进一步形成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强大声势。

(三)放

新媒体本身更新换代较快、传播速度快,要更好地利用它的传播效应,作为管理部门应更多探索合理有效、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放手创新,让媒体有更大的空间去研究好产品。

(四)推

扩大重大主题报道影响力,做大时政类新媒体平台,需要在做优做活新闻内容的同时,用行政推动来占领阵地。

猜你喜欢
诸暨日报融合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诸暨人爱荷至深
《融合》
主流媒体轻娱乐型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手法——诸暨日报“今日签”为何能火爆刷屏
灵感日报
卢立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