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摭谈

2018-02-26 04:35刘祖礼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软件信息化信息技术

刘祖礼,李 琼

(1.云南省威信县民族中学,云南 威信;2.云南省威信县第一中学,云南 威信)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是建立在教育信息化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新型教育的必要手段。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随着这些文件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但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农村薄弱学校无论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还是潜件建设与发达地区学校还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思想观念、硬件、软件、教师、教学等方面来建构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更加落后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第一个建设就是硬件建设,无论是初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是现在全面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发达地区学校这方面不是问题,但对于农村薄弱学校却是一个绕不开的困难,由于资金不足,造成设备欠缺或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发达地区学校的“生机比”远远优于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学生已经接受到了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接触计算机等现代教育设备的机会比较多,但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少数学生甚至在小学没有摸过计算机。“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或方法。所以,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对于农村薄弱学校而言,设备的缺乏是达不到这个指标的根本原因。老师处于“巧妇无米”的尴尬境地,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2.教育观念落后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认识不足除了影响“硬件”建设,更影响了“软件”和“潜件”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好坏不仅是设备上的问题,不是说有了设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好,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上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按照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从2002年到2004年,我国中小学的计算机保有量已经由35∶1的生机比跃升到18.9∶1。中小学校园网也由2.6万个发展到约90%的城市学校、60%的县直学校、40%的农村学校的保有规模。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这些指标更是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应试教育等观念根深蒂固,学校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升学作用不大,因而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加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系统庞大、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等困难,让人无法体验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成功体验,这直接影响管理者或教师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正确认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不到保障,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乏力,也就造成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闲置或使用率低下,更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这些设备只是在应对各种检查或参观时起到“示范”作用,仅仅是衬托“素质教育”的红花绿叶。

3.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师资力量的缺乏和“三件”建设不协调

目前信息技术师资短缺和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师没有主动自我提升信息技术技能,学校缺乏让教师继续学习的机制。另外,农村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忘了潜”的现象,对硬件建设重视,但轻视软件建设,忽视潜件建设。认为硬件配置好就万事大吉,使用中不及时更新软件,教师培训不与时俱进。虽然设备有了,但软件的使用与更新以及人员培训严重滞后,设备设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三件”建设得不协调,形不成教育信息化的育人环境,更不能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实质上造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有限投入的浪费,反过来又制约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协调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未能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学校起步较晚,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领域,对于这些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言,现代信息技术虽然培训过,但水平不高,不能把它更好地融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育人环境。

二、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1.切实转变观念,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学校的落后首先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廓清教育观念上下足功夫,从改变仍然阻碍全局的应试教育观念做起,让教育信息化进程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相得益彰。让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与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境、基本内容相结合,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课程的设置相联系。

2.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系统的规划管理和保障体系

农村学校的落后体现在经济的落后,需通过各种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的投入来加强“三件”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推进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对本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对这些地区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提升软件的使用水平

随着各种规划或意见的顺利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从有到无、从低配到高配得到了改善,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起步较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资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一些农村薄弱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只能由非专业教师来传授,效果可想而知。这些薄弱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这些刚配置的设备是管也管不好,用也用不好。所谓的“管理”只限于日常的保管、整理,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也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应用的能力。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太会用或不去用,也就造成了设备的闲置或使用率低下。另外,信息技术硬件、软件比例失调也是造成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虽然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日常的使用经费,不能及时添置应用软件,出现了硬件有、软件无的尴尬情况,使硬件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以上这些都要求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硬件、软件、教师“三位一体”,“三件”同步发展,特别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是信息技术的行家里手,也要做教育教学的领头雁,更要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4.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使用信息化设备来学习

使学校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效益最大化,打造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育人环境。比如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向学生开放,让计算机教室具备电子图书室的功能,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设备自主学习。给学生留下一些“自由活动”时间,尤其是要给学生使用这些设备创造便利条件。学生可以用信息化设备来学习知识,查阅学习资料等。许多农村薄弱学校把教育信息化设备看作传家宝,不轻易让学生自己使用。殊不知,这些设备是更新换代最为频繁的物品。对设备的加倍珍惜、舍不得使用恰恰是对教育信息化设备最大的浪费。

5.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从课程意义上看,任何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学生学好和教师教好的催化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只局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同时也要学校管理者、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外,学校其他人员也要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并融合到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学校要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让师生共同体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认识到信息化是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趋势,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

6.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网络环境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除了“三件”建设落后以外,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网络环境差。要么没有宽带接入,要么宽带不够,不能满足教学和办公的需要。所以,在加强“三件”建设外,还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建设。按照相关精神,在中小学领域,教育部要求采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络带宽,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使具备条件的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

时不我待,农村薄弱学校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观念与行动“双管齐下”,要硬件、软件、教师“三位一体”,建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软件信息化信息技术
禅宗软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对对碰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