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隔代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2018-02-26 19:15孟琳琳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祖辈父辈

孟琳琳

【摘要】新时期隔代教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半隔代教养”状态,形式灵活多样,家庭关系复杂多元。文章主要通过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的协调性、相融性以及祖辈与父辈在隔代教养的理念、内容、方式上存在的代际差异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隔代教养;儿童社会化;祖辈;父辈

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在封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几世同堂的现象司空见惯,隔代教养也因此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活常态。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在核心家庭已成为主流的当今社会,隔代教养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反而再度兴起。如今,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谓盛况空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的比例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占84.6%。根据以往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城市,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现象也非常普遍。隔代教养的水平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儿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道德体系等社会化要素的形成。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隔代家庭教养的成因

在开放、自由、平等为主旋律的当代社会,隔代教养再度兴起,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一)社会环境所迫

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乡土社会中以“土”为生、以农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异质性、多元化为典型特质的当今社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优胜劣汰的社会机制随之形成,致使年轻职业父母对未来充满担忧和不确定,他们不得不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循环往复,以供养家庭,适应社会,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向祖辈求助因之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和趋势。

(二)就业空间的拓展

當今社会日趋发达的交通、通信条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人生选择,年轻父母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职业的空间和方向。但是,由于工作的时间、地点、形式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人口的城乡流动、城城流动、国国流动却更加频繁,隔代家庭教养方式仍然不可避免。

(三)问题家庭增多

社会不可控因素的不断增加导致问题家庭随之增多,如丧偶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伤残家庭、父母两地分居家庭等。家庭变故的发生和父母婚姻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造成家庭功能、家庭形态、家庭内角色结构及成员互动关系的转变。这些特殊家庭的父母或许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完善的家庭条件去教养孩子,或害怕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影响子女的社会化发展,为了让孩子得到安全稳定的照顾,不得不选择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代为照看。

(四)自我意识增强

社会变迁为当代家庭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变化,如家庭伦理的现代化、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日趋独立自由的家庭关系、双系并重的亲属支持、新型的家庭居住方式和代际相处模式,这些现代性特质都为自我意识的增强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已为人父母的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被视为“抱大的一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父母,在养儿育女的问题上难免会不知所措。而且,他们自身更加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享乐自由,育儿观念也与老一辈大相径庭,他们不再甘愿因为养儿育女牺牲自我,而是希望借助祖辈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获取自由。

二、当代隔代教养方式呈现出的特点

(一)“半隔代教养”状态

不同于由于父母离异、死亡、遗弃等原因而完全没有抚养过孩子的隔代教养方式,也不同于农村儿童长期“被留守”的隔代教养状态,当今社会的隔代教养呈现出“半隔代”化特征,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祖辈老人参与照顾、教育孩子的家庭模式,父母在孩子的经济和生活中仍然扮演“主教练”的角色,而祖辈则更多地扮演一种“助理”的角色。

(二)形式灵活多样

基于隔代照顾形成的临时扩展家庭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女性逐步从家庭的从属地位走向独立自由,她们通过自身努力,赢得社会地位,经济上、人格上都获得了独立,在家庭地位中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就使得隔代教养的可行性增加,隔代照顾主体数量增多,形式灵活多样。

根据父母的回家频率,隔代教养可以分为:(1)日夜均由祖辈照顾,父母极少回家;(2)白天由祖辈照顾,晚上由父母照顾;(3)平常由祖辈照顾,周末由父母照顾;(4)主要由祖辈照顾,父母不定时照顾;(5)由其他亲友或监护人照顾。

根据照顾主体来说,既可以是祖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是外祖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还可以是其他祖辈监护人。

根据居住形式来看,既可以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中的一人或多人入住到子女家代为照看,也可以是年轻父母与孩子入住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中。

(三)家庭关系复杂多元

没有孩子时,夫妇核心家庭中的主要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孩子出生以后便成为整个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姻亲关系、隔代关系、双重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等形成新的家庭关系网,各种关系复杂交织,相互影响。处于这种家庭关系网中的成员因为教养孩子的问题而发生频繁的联系与互动,代际关系因而变得紧张,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

三、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儿童社会化是指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能动地接受、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形成社会适应性,从而取得社会资格并发展社会个性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社会性外化和个体性内化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童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特征、社会技能、智力水平、智力体系等社会品质对他们后来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endprint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等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力量当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至关重要。

(二)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的协调性与相融性影响着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如果父辈家长和祖辈家长都能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那么这种积极的亲子关系就会使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行为,即父辈家长当好家庭教养的“主教练”,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上、学习上涉入照看孩子的频度较高而且稳定;祖辈家长则当好家庭教养的“助理”,辅助父辈家长教养孩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角色适应能力和扮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这种祖父輩共教养的家庭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个家庭成员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养的功能和优势。孩子可以将父辈身上具有的竞争意识和祖辈身上固有的优良传统美德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优良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利于他们的人格培养。其次,这种协调、相融的代际关系,有利于加强亲情、代际之间的联结和情感交流。科学研究显示,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包容性和耐心往往能够确保孩子始终拥有安全且固定的照护支持系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比较稳定,易养成待人友善的社会性格。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是不断习得和角色扮演的过程,协调、融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提供给儿童更多角色训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他们个体的内化,能够很好地拓展他们对社会事实、社会规范的理解能力以及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意识和自我形象。

总之,祖辈和父辈隔代教养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祖辈老人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社会技能的限制,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只能以自己的经验去教授孩子,他们对于孙辈的管教要么过于严格,要么过于放纵,更多地表现为专制型和溺爱型这两种极端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两极化发展;父辈家长则更相信科学,他们除了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教授孩子,还可以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比如人脉、书籍、网络等,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9(09):4-5.

[2]晓明.您是否感到力不从心——隔代教育问题浅谈[J].长寿,2002(09):44-46.

[3]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33):42-43.

[4]朱柳敏.城镇化视角下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4.

[5]石翎.隔代照顾下扩展家庭的冲突与和谐探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6]李逢超.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31-134.

[7]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04):6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祖辈父辈
《我和我的父辈》: 代际秩序建构与精神传承隐喻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幼儿园教师与祖辈家长的沟通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在与祖辈家长关于家园共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有些人直行
尊敬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