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018-02-26 19:35杨波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积累阅读兴趣人文精神

杨波

【摘要】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教材,很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也不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文章对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展开了思考与研究,以期提高大家的重视,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

【关键词】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积累;阅读兴趣;人文精神

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由此一来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反思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是尤为重要的。

一、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反思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语文也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对课外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高阅读兴趣。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帮助。但是在传统的义务教育中,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度是最高的。通过阅读,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但是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闭塞了学生的眼界,使语文学习被固定在教材的框架之中,导致学生语文知识的贫乏,对语文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而且学生的阅读只局限于语文教材的话,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仅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还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写作文时总写套话、空话,没有实际内容。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究

结合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阅读教学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可以开展“五个一工程”。第一,喜欢一本杂志。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推荐发行量大、知名度高、人文性强、内容丰富的杂志,例如《中国青年》《读者》等,针对所读的精彩文章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到学期末,可以将学生的演讲稿汇总起来做成作品集。第二,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周可以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一篇好文章,并准备好自己的推荐语,到期末同样可以印成册子发给学生,如此一来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锻炼。第三,辑录一本《作品精选》。鼓励学生扩展阅读面,不限文体每周抄写一篇自己欣赏的作品,并做好阅读笔记,试着写一写读后感。第四,欣赏一个作家。阅览群书,找出自己比较欣赏的作家,并查阅这名作家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其的了解,阅读这名作家其他的优秀作品,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第五,作一系列专题对比阅读。归纳总结学生所推薦的所喜欢的文章,将其划成专题,指导学生开展专题阅读。例如关于探索宇宙之类的文章,可以开展“仰望星空”专题;关于感悟自然的文章,可以开展“与自然拥抱”的专题;关于同一个作家的文章,例如老舍,可以开展“感受老舍”的专题;等等。

“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具体来讲,这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非常有帮助

“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这是北师大博导刘锡庆在发表讲话时所重点强调的。在“五个一工程”的推行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逐渐达到400万字,这与之前师生普遍不重视课外阅读时期学生的阅读量有着天壤之别。面对如此大量的阅读要求,没有一个学生表示反对,只有2.8%的学生认为量有些大,而超过97%的学生持赞成意见。不少学生表示每天一点阅读的日积月累不仅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越读越有兴趣,越想读下去,一个学期过去自己竟然读了那么多书,很有成就感。57%的学生表示通过阅读积累了各个方面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开阔,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五个一工程”阅读中,由读到说-由说到抄-由抄到背-由背到写-由写到讲的方式方法也十分契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语感培养模式。

(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自主阅读能力提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让学生养成主动读书、坚持读书习惯的前提条件。每一本书都如同一个世界,学生在书海中遨游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见识。书中有趣的故事、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阅读在班级里蔚然成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爱阅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对高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将《读者》作为自己固定的课外读物,有超过九成的学生读完每期一半以上的文章,有半数的学生能做到期期必买必读。班主任也反映每个学生书桌上都或多或少地放着几本杂志,在课下学生已经习惯随手翻开阅读。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终身受益的。经过教师扩展课外阅读计划的开展,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经常阅读的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语文失去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五个一工程”阅读中,学生读的书都是弘扬真善美的佳作,其中不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人与人真挚纯洁感情的歌颂,对不畏艰险遇强则强大无畏精神的弘扬。对这些文章的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愫,挖掘出学生蕴藏在心底的美好,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自信的优秀品质。作为国内最具温情的、最具人性的杂志,《读者》始终坚持以美好、善良、人道、人性为基本标尺,被誉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人文精神的光芒使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另外,经常性写阅读笔记、读书体会等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更“有料”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的人生境界得到提高。

(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顺应了教育改革

“五个一工程”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推荐文章、学生演讲还是“欣赏一个作家”“喜欢一本杂志”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空间。endprint

三、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感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当前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课外阅读意识现象的反思,以及对“五个一”阅读工程实践所取得的成效来看,要想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兴趣带动阅读。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对外界社会关注的渴望会逐渐加重,他们要求通过对社会、天下事的了解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同时,中学生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任务。这也让学生越来越想找到一个既能够减轻压力又能够有所收获的娱乐方式。因此,这些精神需求引导着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要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第二,教師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探索自己所喜爱的读物,阅读方式要在稳定中有所变化,读物要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实现阅读读物和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五个一工程”阅读实践中,“欣赏一个作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致。“最喜欢的杂志”不必要求学生都选择《读者》,也可以选择《格言》《看天下》《青年文摘》等。让听说论辩与读写抄评融为一体,让杂志时文和名著经典并存,让学生在对群书的博览中满足求知欲,并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将阅读与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与解疑的角色,阅读体现自由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所有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并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和作者沟通,靠自己领悟书中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注重阅读积累,不能一本书读完就算了,要有所积累和收获。首先,要保证数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只有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才能发生质变。其次,阅读范围要广而又广,要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不必局限于文学类的作品。最后,凡事贵在坚持,阅读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并长期坚持下去,在阅读中领略坚持的魅力。

第五,突出人文性,提高阅读品味。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与人文价值正随着语文界对语文工具性的过度推崇而逐渐流失,这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弘扬人间大爱的,关注地球家园的,拥有温情与爱心的,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爱好和平,增强正义感,明辨美丑、真假、善恶、是非的报纸杂志书籍,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多与巴金、曹禺、鲁迅、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等人类良知的代表者进行对话,从而培养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宽学生的视野需要长期坚持。只有注重积累,注重感悟,才能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227.

[2]白晓旭.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积累阅读兴趣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精挑细选出华章
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