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体育教学中的“观与察”

2018-02-26 19:42张光鑫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

张光鑫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中各种表现的观察、学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观察,把握课堂的节奏,发现课中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更加有序有效,使课堂价值最大化,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观与察;动作;神态;情感;感觉

教师要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观与察”,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体育活动的价值,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从教学经验中归纳出课堂一般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课堂叫“走”过课堂,教师对学生反应熟视无睹。教师的关注点是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环节的进行,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这些环节和内容只是“走”了一遍,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体育体验。

第二类课堂叫“距离”课堂,教师“读”不懂学生的反应。教师总站在自己的理解层面去看、去想学生,如此就捕捉不到真实的学习反馈,学生的心就不能和教师的心贴在一起。

第三类是“无情绪”课堂,教师“忘记”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同伴。教师没有在思想上意识到这两方面观察的重要性,教学就会失去一个又一个能让学生的心和体育、和同伴、和教师发生碰撞擦出火花的机会。

为了防止这三类课堂出现,体育教学中的“观与察”就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观与察”呢?

一、教师对学生的“观与察”

(一)观其“形”

“形”即动作、动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会有各种动作与动态,这些动作与动态能反映出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的程度及活动本身带给他们满足感与愉悦感的程度。因此,我会在课堂上用心地捕捉学生的动作动态,具体操作如下。

1.第一步:观反应。当教师给出体育指令后,观察绝大多数学生的反应。如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吵闹,说明教师的指令中没有具体要求或者没有活动规则,也可能是学生不感兴趣,不符合学生的喜好。如果教师给出的体育指令,学生反复多次操练都达不到要求,那就说明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不符合学生已有经验;反之,当教师给出体育指令后学生反应很专注,很投入,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放心地进行后续的教学内容。

2.第二步:观过程。学生要获得体育经验,他一定是经过活动过程的,这个过程是透过他的行动反映出来的,所以观其“形”的第二个做法就是要“观过程”。

比如,在准备热身环节中,游戏热身“打鸭子”:学生形成围捕圈,篮球的滚动打圈中的学生(鸭子)。很多学生喜欢扮作“鸭子”而又没有到机会,导致出现情绪低落;还有学生来抢夺他人篮球获得击打的机会;也有学生会给予他人机会,帮助他人;等等。教师要学会观察,记住重点,然后点名表扬,效果甚好。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没有点名表扬,没有贴合实际教学,那课堂效果将完全不一样。

(二)察其“神”

“神”即神情、神态。很多时候,人的内心活动是通过神情即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观察学生的神情就是捕捉其内心世界。

比如,有一堂四年级的动物运动会的课,要求学生们积极扮演各类动物角色,进行迎面接力赛。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主动,但王某某同学无动于衷,眼神茫然,似有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样,对于给出的信息没有反应。教师了解情况后发现该同学戴着耳机,听不清任务。如果此时横加批评将起到相反的效果,甚至被家长投诉。于是教师对其耳旁再说一遍,给其布置任务。该生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获得快乐,获得家长表扬和认可,课堂效果甚好。这是细节决定成败。

爱是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学习成功和发展的原动力。善待所有学生,不管是聪明伶俐还是愚昧迟钝,不管是活泼开朗还是腼腆害羞,都需要爱的滋润和抚养才能茁壮成长。所以说,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能很准确地抓住影响体育的核心形象并通过神情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神情也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

(三)观其“情”

“情”即情绪、情感。观察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緒、情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多数时候他们的情绪情感都是外显的,可以带给教师很多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就像是一面镜子,学生的反应就是真实教学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环节。

了解绝大多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比如学生昨天和今天玩同样的活动,他的情绪情感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教师学会观察,日积月累,了解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将对教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二、学生对教师的“观与察”

体育教学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巨大的作用,学生完全可以从教师身上看到体育的魅力,感受到阳光、活力的特性。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接收到这一系列信息,那他将会非常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到能体现体育教师魅力的体育信息呢?方法如下。

(一)观其“形”

即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动态。其前提是教师的动作动态要饱含体育、情感、能量,要能辐射到每一个学生。具体操作如下。

1.第一步:教师现“形”。现“形”即教师充满体育美感地示范,将体育、情感、能量全部传递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获得信息,得到启示,从而将这种感觉内化再表现出来。比如教师一个前滚翻的流畅,一个前空翻的潇洒,一个大力射门的狂野,以及一个三分球进去的飘逸,都让学生羡慕赞赏不已。学生很会观察,也很敏锐。如果教师的“形”中充满体育,充满美感,充满能量,那么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势必也会如此。

2.第二步:适时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导演”,不仅要充满美感地现“形”,更重要的是要会引导学生怎样“演”。比如,教师给出活动指令后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教师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也能发现同样的问题;一旦学生被引导成功之后,他们将会更加仔细观察、关注活动的过程,分享这其中带给他们的种种快乐。endprint

3.第三步:讨论评价。“讨论和评价”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里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學生互评。正是有了这些有效的讨论与评价,才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加主动。比如前滚翻的动作,教师示范完毕后,请学生给予评价,让学生当裁判,更加客观地了解整个动作的完整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完成这个动作,同时鼓励学生谈论这个动作的用处,生活中何时可以选用。这些都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讨论与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活动或游戏的要求更清晰,引导学生更会观察与思考,为体育教学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二)察其“神”

即学生观察教师的神情、神态。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心,这需要教师具有内在的体育能力与修养,还要具备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记得一位教师这样说过:“老师要足够强大,强大到能辐射你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

如武术教学,教师展示的眼神、甩头等动作才是吸引学生目光的焦点,神态的展现让人入迷。我的亲身经历也是如此,大学时的武术课,武术老师第一堂课就是一个圈一套武术,在满是黄沙的场地上用脚尖画了一个半径3米的圆,展示一套螳螂拳,不出圈,他那灵活的身姿、流畅舒展的动作、优雅的神态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套拳下来,把我们惊呆了,直到今天还记忆深刻。我深深地记住了那位武术老师,他的神态,他犀利的眼神。这也是作为教师成功的地方吧。

三、学生对同伴的“观与察”

同伴的力量是巨大且重要的。观察是一面镜子,同伴间相互观察,相互影响,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和影子,如影相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动作及感觉,观其形态。体育课上身体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即身体形态所展现的系列动作的样子,有教师的示范,也有学生的示范。学生依样画葫芦,模仿动作,不断练习,然后纠错改正,再练习到掌握,形成了自己的动作要领,观察得越仔细,就越是接近标准的动作。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动作都是通过观形而来。同伴间相互观察,相互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在此过程中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身原有的体育能力,从而身体变得越来越敏捷,越来越有体育美感。

这样的“观与察”可以让教师明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行为进行教学调整,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一节课上光有教师观察学生还不够,学生还要学会观察教师和同伴的行为。这些观察如果能很好地转化为学习动机,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是十分有效的。

四、思考

在体育活动的“观与察”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设计体育活动,在观察与记录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能很好地用充满想象力的、符合体育情境的语言吸引学生。当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时,会发现自己也沉浸在一种能带给他们快乐和良好自我感觉的氛围中。这些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情感,从而喜欢上体育运动又形成了习惯,起到了体育锻炼的真正作用,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1-6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态动作情感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下一个动作
情感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台上
画动作
写给一群羊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