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园共育中提升幼儿安全认知水平

2018-02-26 19:59乔哲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

乔哲

【摘要】近年来儿童伤害事故一直是个沉痛的话题,幼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且时刻危害着幼儿的生命安全。将安全健康内容作为幼儿健康认知研究的一部分,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家园共育中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安全认知水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护幼儿的安全。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安全认知水平

研究发现,幼儿对因不良行为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知道得很多,而对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却缺少科学的了解。因此,安全教育活动内容在关注培养幼儿安全行为的同时,还要提升幼儿的安全认知水平,使其成为安全行为的有力支撑,在体验、尝试、探索中丰富生活经验,从而获得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幼儿安全教育以主题模块的形式,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特点,选取安全相关概念认知,提升安全认知水平

(一)幼儿安全教育内容在主题模块中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各年龄组选取的安全相关概念要有所区别

安全心理学认为:“无论是要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要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和人的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认知不良或认知缺陷是导致事故(显事故)和准事故(隐事故)的深层原因之一。”心理学理论也证明:“个体对概念的认知状况将影响到个体行为与态度,通常幼儿对事物有越多的概念,其对相关方面的认知能力就越强。”幼儿不良的认知会导致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幼儿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健康教育内容之一,势必离不开对幼儿安全及其相关概念的认知,将安全认知转化为安全行为,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我们在《家园共育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中,尝试探究将安全教育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并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效结合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内容实际情况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个模块的活动内容统一,在内容选材上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对小、中、大班的认知程度要求在活动目标上有所区别。从幼儿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来看,小班幼儿主要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发展阶段,对于安全概念的认知不能理解,比较零碎,不能概括,所以小班组幼儿采用具体形象的实践活动,注重联系生活。如我们消防安全模块中小班组对“火”概念的认知是这样设定的:和爸爸妈妈在家中找寻生活中的用火,观察蜡烛、打火机、火柴燃烧时的火苗,说说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样子。中、大班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开始渐渐萌芽,逐渐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能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不同程度的概括。这是因为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在体验、尝试、探索中掌握的安全相关概念也随之增多。中、大班幼儿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所以中、大班组的活动内容选取要注重引导幼儿对具体形象事物共性特点进行概括,帮助幼儿从重要属性上认识事物,在正确定义上完全理解安全相关概念,并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对周围环境做出判断。在消防安全模块中,中、大班组对“燃烧”“熄灭”概念的认知是通过实验观察“火的燃烧与熄灭”,寻找燃烧中的火源,如何熄灭不同的火源等。

(二)幼儿安全教育中注意以幼儿概念学习的规律为基础,对具体与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概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有关概念形成研究理论中提道:“概念的形成是人们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并通过肯定或否定的例子来加以证实的过程。”“类化与辨别是概念学习的一种重要机制,个体对某一概念的学习必须以能对此概念内的实例類化,而对此概念与其他概念做出辨别为主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模块中促进幼儿进行安全概念认知时,要为幼儿提供最容易类化、辨别的实例与非实例,然后将概念与实例联系一起,帮助幼儿了解概念的突出定义特征,引导幼儿定义概念,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安全相关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景和联系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活动。如在交通安全模块中选择具体与抽象的概念。“红绿灯、斑马线”属于具体的认知概念,可以在入离园家长接送幼儿开车或者步行经过十字路口时,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也可以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幼儿观察。“规则、危险”属于抽象的认知概念,这就需要实践体验,家园合作的方式会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如可以将班级的幼儿分成小组,家长同孩子共同设计模拟马路制定单行线、双车道等进行情景演练,也可以进行家园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交警支队,观看支队的马路行车情况、检测屏等。这样,幼儿通过体验实践来认知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了交通规则的含义,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二、通过家园共育,利用各种家园合作形式,使家长成为共同的研究者和合作者,在家园共育中提升幼儿的安全认知水平

有专家提出将“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与常规性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活动的兴趣,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主要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具体持久,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可多样化”。在对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所有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进行培养很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而且家长们对安全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与安全相关的教育内容和传授技能都比较零散、片面,甚至是不正确的。再加上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普遍存在单向性,即教师单方面地讲解,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安全知识,幼儿对安全概念的认知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经常性的实践指导,没有真正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而是各方共同成长,育孩子,育家长,育教师。通过家园共育,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幼儿安全认知水平。

班级组建安全小组,开展定期的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利用专家讲座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亲子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师生、家长共同收集相关的安全模块资料并共同整理,家长参与制定安全模块活动内容,参与设计安全小实验活动,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完善。将家长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彼此增进了解,通过小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各小组可以在家里或户外进行活动。这样,家长兴致浓厚,孩子不再孤单,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如组织参观口腔医院,让家长和孩子了解五官,认知与五官相关的概念,学会保护五官。

在家园共育中提升幼儿安全知识水平,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使家长配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家长和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真正做到将幼儿安全认知能力转化为安全行为,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和避免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更有效地保护幼儿。

【参考文献】

[1]陈士俊.安全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23.

[2]陈惠珍.儿童发展与辅导[M].台北:千华出版公司,200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