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思维

2018-02-26 21:30桑建泉李国泉
中州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科学思维全面从严治党

桑建泉+李国泉

摘 要:科学思维既是把握运用政党建设规律的内在需要,又是有效推进新时代政党建设实践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无论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皆离不开科学思维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领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中,战略思维提供目标指向、历史思维提供经验借鉴、辩证思维提供方法论、创新思维提供动力、底线思维提供保障。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思维;政党建设规律;十九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1-002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治党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把握与驾驭政党建设规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它们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构成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思维的完整链条。其中,战略思维立足全局、把控治党方向;历史思维回首过往、汲取治党智慧;辩证思维侧重方法、理顺治党内部结构;创新思维倚重突破、贡献治党新思路;底线思维守住原则、稳固治党之基。

一、以战略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思维,是从全面、根本、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与预判性思维。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进行看待的思维方法。

1.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整体看待全面从严治党

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党对发展全局工作的运筹帷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党对经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领航,全面从严治党更是党在管党治党方面的自我革命与自我完善。“四个全面”之间并非简单的数字相加关系,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推进必然产生非凡的质变效应。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四个全面”的融通共进是党内在机理自然运转的结果。党性强、党员先锋作用明显,党在各项事业中就能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空享党员称号而无党员之应为,党就可能步入奢靡腐化的歧路,带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全面从严治党,强党员品德、固党员党性、提党员业务、培党员心性、树党员模范在“四個全面”融通共进中发挥着贯穿全局的核心作用。

2.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通盘审视全面从严治党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政治文明的优势体现在执政党能够主动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即党通过严格纪律、健全制度以完善自身建设的政治文明举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党的领导保证人民享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从严治党的实践一方面能够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另一方面使得经过锤炼的党更好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同于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模式,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国方案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稳定性与真实性。党纪严于国法,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体党员不单要遵守法律,更要严守党规党纪。依法治国是法律规则意识不断深入人心的过程,治党从严更是法治精神在党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了党的先进性,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提供了必要前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党直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且采取全面从严的管理及监督机制,促使党的执政优势不断向政治文明建设优势转化。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点着墨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②作为此篇大文章的执笔者,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盲目动笔更不能漫无目的,律己正身、苦练内功方能挥笔自如。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地位不仅经过宪法明文确认,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进程中对自身利益代表者的确认与赋权。“五位一体”建设领导者和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决定党必须严格实行自我管理,全面提高应对风险与考验的能力。同样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管党治党从严正是科学处理这些问题的必要前提。目前,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新的伟大斗争。从国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的关键节点;从国际看,中华民族正处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关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把握新斗争中的机遇、直面新斗争中的问题,党才能赢得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二、以历史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思维,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从历史变迁中总结发展规律、汲取发展智慧与发展力量的思维理路。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思维,是在学习党史、中华民族史、科学社会主义史的过程中,读懂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对其必要性与意义加深理解的思维智慧。

1.立足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传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建党初期,虽然面临扩大群众基础、自我壮大的迫切任务,但党在严格成员准入方面没有丝毫松弛。毛泽东强调“入党是有条件的”,必须符合党章规定方能入党,并经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核心原则。此后,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党先后开展延安整风、“三反五反”等治党运动,有效确保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注重从制度层面推进从严治党,他还曾用“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的警示言明从严治党的重要性。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进展。“三个代表”为从严治党奠定重要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为从严治党贡献科学方法,习近平在全面总结与承继治党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科学思维。

2.基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特别是近代170多年的历史镜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endprint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生态相对清明是助力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重要因素;反过来,因统治阶层缺乏自律、骄奢淫逸致使王朝覆灭的历史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古代社会历史周期律内在动因的真实写照。虽然古代统治阶层与中国共产党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在历史更替中的兴衰荣辱对今日中国不无启示,即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建党初心。至近代以来,国民党因不能推行从严治党而迅速衰亡的历史事件仍然发人深省。自1927年蒋介石掌握实权之后,国民党即开始采取专制主义的统治策略。国民党内自上至下贪污腐败成风,从严治党更是无从谈起。据统计,“到国民党失败前,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掌握了200亿美元的资财”③。此外,国民党党内政治生活极端混乱与畸形,党内派系林立。從早期的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之争,到后来的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之斗,其间还混杂着蒋介石同地方派系的较量,可以说权力争斗贯穿于国民党统治的始末。以史为鉴,方能谋略当下。全面从严治党须严肃党内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坚决清除利益集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并自觉接受监督。

3.立足科学社会主义近200年的历史启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同盟章程对新成员的吸纳作出严格规定:“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④虽然存在时间极为短暂,但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从严治党方面作出的早期探索对后来的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影响深远。此后,历经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即后来的苏联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后逐渐掌握了国家政权并使得苏联成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始终对从严治党高度重视。他提出:“有必要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由受党的培养最多、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最能严格执行党的监督的同志组成。”⑤然而,仅仅七十余年之后的1991年8月,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同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此后,学界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议颇大。截至目前,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答案似乎找出了十几甚至二十几种,但核心观点主要为两种,即“斯大林体制弊端说”及“苏联领导人错误说”。⑥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两个观点都涉及同一个因素,即苏共没有从严治党,更没有全面从严治党。苏共垮台前不久,有关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苏共主要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利益。⑦正是管党治党的松松垮垮,直接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过境迁,各种历史镜鉴仍历历在目,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坚持与发展,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

三、以辩证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辩证思维,即承认并客观分析矛盾、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带动其他矛盾解决的思维方法。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思维,是指多角度地审视治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综合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推进管党治党从严的思维方式。

1.坚持治党自信与直面问题相统一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看到其总体向好的积极态势,又要敢于正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治党自信源于我国的历史事实与现实逻辑。党于民族危亡之际肩负重任,在民族独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改革开放等时期建立的丰功伟绩铸就了党的领导自信。作为13亿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谋公利聚共识的实践成就了党的执政自信。领导与执政自信进一步为治党提供了自信源泉。毋庸讳言,全面从严治党也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如部分党员信仰迷失、党内反腐任务任重道远、“四风”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上是全党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党内问题不断得到正视与解决的过程。坚信管党治党的美好前景,就能保持治党自信;心系党的建设大计,方能直面党内问题。坚定治党自信不是盲目乐观,直面党内问题并非恶意夸大。坚持自信与直面问题相统一,不断加强与完善党的领导,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2.坚持全面从严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全面从严,即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思想建设,旨在提高党员的理论学养、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加强组织建设,目标是培养一支信念坚定、纪律严明、为民务实的党员队伍。加强作风建设,意在使党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与发扬。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制度建设,意在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⑧党员干部职位的特殊性带给他们远超普通党员的党内影响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加强党员干部的规范与制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工作。管党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既通过宣传教育使纪律内化于党员之心,又通过严格执行发挥纪律的本来初衷与应有效用,让党纪成为党内的真正权威。

3.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⑨推动思想建党,同样要依靠学习。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在研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筑牢思想防线。二是通过社会实践,在为人民服务中收获认同与荣誉,从而增进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认同。制度建党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提供保障。推进管党治党制度化,首先要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尽管目前存在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层次,但党内法规在监督高层领导、监督纪检机构等方面还存有制度盲区,仍须不断完善。其次,积极探索党内法规与法律的有效衔接。同法律相比,党内法规具有灵活性,但在党务政务适用等问题上缺乏法理支撑亦是其缺点。基于此,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衔接与融合显得尤为迫切。“制度权威不仅来自于违纪必究的严肃性,更来自于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⑩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协同使用使得二者能够优势互补:思想建党可以充分发挥柔性价值观的“化人”作用,为制度建党提供内在基础;制度建党可以有效运用刚性规范的约束作用,为思想建党提供外部保障。endprint

四、以创新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创新思维,是基于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运用开放和新颖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思维,是在把握政党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创新全面从严治党方式方法的思维理路。

1.遵循党章基本要求创新全面从严治党

党章是管党治党优秀经验的成文总结和规范表述,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B11。创新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依据党章而为,更要发挥党章对创新的驱动作用。在治党方向层面,需遵循党章基本精神进行创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为今后一段时间治党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新修订的党章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理念原则方面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党员监督层面,除继续强调“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之外,还特别指出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在选人用人层面突出强调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新形势下选人用人创新规定了基调。在治党目标层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努力方向。在治党方法层面,要求创新巡视巡察等机制,实现原有机制在新形势下的活力迸发。

2.尊重党的发展规律创新全面从严治党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44.7万名,基层组织451.8万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近些年来,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数量与基层组织数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党员的成分更加多元,不仅有党政干部、工人、学生、农民,还有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者等。治理人数与组织如此庞大的政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情党情结合,探索新形势下的政党建设规律,从而不断推进党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3.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特点创新全面从严治党

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普及正深刻改变着管党治党的方式方法。例如,部分党员在微信朋友圈散播不当政治言论等新情况应引起警惕。此类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发挥微信的功能,传播好正能量;另一方面,相关领导干部也应提高政治警觉,严防微信成为别有用心者的“雅贿”工具。当然,不能把网络及媒体视作洪水猛兽,而应掌握并应用其特点,使其优势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以有效发挥。信息化带来的多种思潮激荡冲击着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则为此类问题的解决带来现实机遇。新的时代条件下,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的传播优势,就理论难点、社会热点等及时发出主流声音,并畅通经典理论的当代话语传播渠道,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五、以底线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底线思维,是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敢于从最坏处着眼并善于做转化工作从而掌握主动权、以争取最优结果的解题思路。全面从严治党的底线思维,是在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进而做好应对预案并化逆境为优势,以实现治党效能最大化的思维方略。

1.领悟底线治党的科学内涵

底线思维即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思维自觉。底线思维是向着顶线进发的进取型思维。底线与顶线看似矛盾,实则是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辩证统一。真正的底线思维绝不是消极保守的心态,而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底线思维又是尊崇规则的原则性思维。党内法规适用于全体党员,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B12。底线缺失,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就会摇摆不定,迷失方向。树立治党底线旨在明晰最低限度,争取最优结果。在守底线与至顶线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盲目追求“最优结果”的不良倾向。罔顾现实客观条件,片面追求速度与数量而不注重兜底,便会犯冒进错误,治党工程最终会失于“根基不稳”。另一种需要克服的是“消极保守”的不良倾向。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在治党事业的实施中一味地守底线,坚信“无为政治”,只会养成害怕出错、畏首畏尾的政治心态,最终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2.塑造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一旦遭受污染,将会诱发党自身属性的变异。以底线思维治党,需要塑造与保持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纯净党内政治生态,首要任务是强化党内明规则。一直以来,党内“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B1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新时代党内生活的制度规范,成为铲除滋生潜规则土壤的“利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引领自律与严惩违纪相结合的办法,避免党内潜规则的生长蔓延。纯净党内政治生态,还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潜移默化、深刻长远。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不仅要善于汲取传统优秀文化养分、发扬革命文化传承、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须同落后文化进行斗争,增强党内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3.掌牢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倘若出现颠覆性错误,党的执政事业将蒙受釜底抽薪之灾。意识形态防线从本质上讲是思想防线,其一旦被冲破,其他领域的防线也将随之土崩瓦解。以底线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领导权的捍卫,要求党能综合运用意识形态硬权力与软权力。硬权力即意识形态管理权,指的是党在管理意识形态时拥有的机构与制度,还包括支撑管理权的暴力机构。软权力则指意识形态话语权,指的是党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解释权、创新权与传播权。善用管理权与话语权,党才能将意识形态领导权转化为意识形态领导力。卫护意识形态领土,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守牢意识形态疆域,要求每个党员讲求方式方法。运用底线思维掌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不仅要深入研究意识形态的涉及内容,还要进一步探究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规律,将其引领价值导向的追求与满足精神需求的目标结合起来。

注释

①《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3页。

②⑨B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3、407、149页。

③郭贵儒:《从繁盛到衰败:大陆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华文出版社,1999年,第283页。

④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2卷,中央編译出版社,2011年,第209页。

⑤《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6页。

⑥吴家庆、肖玉方:《国内学界苏联解体研究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5期。

⑦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02页。

⑧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人民日报》2013年6月30日。

⑩人民日报社评论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0页。

B11B13《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5、28页。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刀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九大精神科学思维全面从严治党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